埃及石油工业压力重重
□ 宋玉春
埃及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大国,但是该国的石油工业却无法与其他同样处于油海的中东国家相比,其2012年石油储量仅居世界第25位。一面是迅速增长的人口,一面是日显紧缺的石油供应,埃及石油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迟滞该国经济发展步伐的一大因素。近两年来,在“阿拉伯之春”革命风暴潮的席卷下,埃及深陷民主乱局,这使得本就前行乏力的石油工业步履更加艰难。
油气开发进展缓慢
埃及虽然处于被誉为油海的中东地区,但其油气资源却无法与沙特、伊拉克和伊朗等国相比,甚至不如同处于北非的利比亚,也就比地理面积小很多的叙利亚略好。这与其区域政治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埃及进入了石油勘探开发的活跃期,平均每年钻井52口,平均成功率40%左右。目前,苏伊士盆地已有54个油田投入开发,西部沙漠有50个油田投入开发。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油田达到饱和后,埃及的石油产量就不断下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数字,2012年埃及石油生产量的名次已下滑至世界第26位。
据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调查(2012年版)显示,截至2011年底,埃及已探明原油储量为43亿桶,占同期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0.26%,相当于埃及目前石油产量的16倍。2011年,埃及石油日产量为73.5万桶,是世界石油日产量的0.87%。与2010年相比,2011年埃及石油日产量停滞不前。调查同时指出,截至2011年底,埃及拥有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19万亿立方米,占同期世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1.05%。2011年,埃及天然气产量为612.6亿立方米,与上一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经过了风雨飘摇的2012年,埃及石油勘探没有取得任何新进展,探明储量没有增加。目前,世界石油界普遍关注的是,埃及能否发现新的大油田使其石油储量大幅增加。对此,埃及政府持乐观态度。埃及石油部长日前宣称,埃及仍有80%的石油储量未被发现,主要集中在西部沙漠和地中海沿海海域。如若果真如此,对埃及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国际石油界也没有停止对埃及地下石油的探寻,目前仍有多家外国公司投入巨资在埃及勘探石油,但是并没有新的油田发现。
在油气生产方面,当前埃及的石油产量正以每年3.5%的速度下滑。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不足,同时埃及政府在政策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在埃及,政府是油气产品的唯一买家,本土油企和外国石油公司都要把产品卖给政府。因为垄断和市场竞价机制缺失,油气产品价格被固定在低位,所以能源公司严重缺乏扩大生产规模的动力。另外,因为外汇储备急剧减少,埃及政府进口能源的能力也很弱。
此前,埃及政府石油部长谢里夫·哈德拉在开罗接受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每天需向国内加油站提供1.8万吨丁烷和3.7万吨柴油,同时还需向国内发电厂提供2.3万吨劣质重油。埃及3种重要油品的战略储备将在6月底前用完。柴油储备只能够满足国内8天的需求,丁烷和汽油的储备分别也只能够满足国内10天和14天的需求。”目前,埃及3种重要油品已用完。
总而言之,在埃及政坛风波尘埃落定之前,能源危机的阴影将笼罩着埃及。政治动荡只会让本就捉襟见肘的油气供应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油荒阴影驱之不散
一面是人口迅速增长,一面是石油产量有限,埃及石油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埃及民主革命发生前,“油荒”就已蔓延埃及全境。加油站前排长队等待加油的现象很普遍,人们甚至等到深夜仍空手而归,不断恶化的“油荒”加剧了短期油品需求的膨胀。许多埃及人将矛头指向政府,称混乱的管理是造成“油荒”的真正原因。政府则称,有人将得到补贴的燃料卖入黑市才导致市面上燃料供应减少。
且不谈“油荒”出现的真正原因,埃及的能源困境已是遮掩不住的事实。自穆巴拉克政府解体以来,埃及的能源产量和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受到挑战,这也是穆尔西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这关系到政局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埃及实行燃料补贴政策,大量的政府补贴使埃及的燃料价格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目前,埃及柴油价格每升不到20美分,90号汽油每升不到30美分。近几年来,埃及经济增长放缓,财政赤字恶性膨胀。为了满足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埃及政府已经债台高筑,欠了数十亿美元的外债。燃料补贴政策不但给政府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也使民众养成了因油价过低而铺张浪费的能源消费习惯,导致石油产品消费上升过快,形成恶性循环。
在本财年的上半年,埃及政府给出的燃料补贴已高达81亿美元,占到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的20%以上。然而,削减燃料补贴很可能会造成民众生活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等社会和经济问题。所以,虽然已不堪重负,穆尔西政府还是迟迟没有出台削减补贴的具体政策。
事实上,政府提供燃料补贴在很多国家都很常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称,政府补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府支出,主要体现为食品和燃料补贴。IMF特别提到了北非,并建议北非国家降低现有的燃料补贴水平。对于财政紧张的埃及来说,这意味着只有大幅削减现有燃料补贴,才可能从IMF获得急需的美元贷款。
外资公司成惊弓之鸟
目前,在埃及投资开发石油的国外公司多达数十家,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爱尔兰、希腊、法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在政治动荡的大背景下,外国能源公司投资埃及的热情也受到抑制。现在埃及开展业务的能源公司,如英国石油公司、英国燃气公司和埃尼公司都已开始从埃及撤离员工。
在埃及军方罢免总统穆尔西之后,该国的动荡进一步加剧,英国石油公司日前发表声明称:“目前所有雇员都很安全,当地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未受影响。但是,作为预防措施,公司将暂时撤出一批非核心的外派人员、承包商及其家人。”英国石油公司是埃及重要的原油及天然气开采商,在该国经营多个油气田,并有多个深水和陆地油气田的开发项目。从埃及撤出雇员,无疑将对英国石油公司在埃及的油气勘探开发产生不利的影响。这表明,政治危机已开始影响到埃及盈利最多的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壳牌的一名新闻发言人也表示,员工的安全是他们优先考虑的问题,公司正密切关注埃及的局势。壳牌早在1911年就进入埃及进行油气勘探,历经100多年的发展,现在埃及的油气开发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该国的石油日产量为10万桶。
埃及主要的投资商美国油气公司阿帕奇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虽然,埃及的动乱目前还没有对公司的业务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我们的钻井和生产活动仍在继续正常进行。但是,我们也已制定应急预案,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会考虑采取行动。”阿帕奇在埃及的石油日产量为10万桶,由于地理位置位于偏远地区,所以其业务还没有受到埃及城市游行示威活动的影响。
意大利的埃尼公司是埃及最大的外国能源企业。目前,公司在埃及有多处油气田正在开发。此前,埃尼计划未来5年内在埃及投资120亿美元用于该国天然气的勘探、生产和运输,而且还准备进军埃及深水油气田开发领域。但是,埃及局势的持续动荡,对埃尼公司在该国开展业务的信心造成重大的打击。如今,埃尼公司已开始从埃及撤离部分员工。
难以想象,一旦这些外资油气公司撤离,这对于极度缺乏资金和技术但又同时面临极大供应压力的埃及来说将造成重创,该国石油工业可能会踏上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