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伊朗“斗法”欧美石油禁运
2013年37期 发行日期:2013-09-18
作者:zhoukan2012

伊朗“斗法”欧美石油禁运

■ 宋玉春      

  为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作出让步,美国2012年6月28日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欧盟7月1日正式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从2013年2月6日开始,美国又实施新一轮制裁,禁止伊朗向国内汇入石油贸易收入。面对重重围堵,伊朗毫不示弱,使出浑身解数,为石油努力寻求突围之路。

洞悉各方反应  分而治之

  在美国的压力和游说之下,美国和西方再次就制裁伊朗达成一致,欧盟与美国就禁止进口伊朗石油达成原则性共识。但西方国家并非铁板一块,其中美国立场最为坚定,欧盟大部分国家紧随美国。号称是美国坚定盟友的日本和韩国因为自身对伊朗原油进口依赖度较大,态度就比较暧昧。虽然日本政府表示将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与美国、欧盟进行协调,同时却对制裁后果感到担忧,希望欧美慎重行事,以免制裁殃及日本经济。日本原油进口的近10%来自伊朗,一旦因为美国制裁伊朗导致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将可能对日本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韩国政府同样希望美国能充分考虑韩国“苦衷”,给予韩国“例外”待遇,最大限度减少石油禁运对韩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印度和中国则对美国的禁运持不同意见。
  伊朗政府深刻洞悉了西方各国对美国极力推动对伊朗制裁的不同反应,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应对,分而治之。首先,伊朗对美国及其铁杆国家采取停止出售石油,以施加压力。2012年2月19日,伊朗停止向英国和法国公司出售石油。4月10日,伊朗停止向西班牙和希腊供油。4月11日,伊朗停止向德国出口石油。其次对于韩国和日本,伊朗则晓以利害,积极拉拢。因欧盟停止为伊朗油轮提供承保,韩国自2012年7月1日起暂停进口伊朗石油。由于欧盟保险覆盖了世界油轮的90%,其保险禁令对伊朗石油进口国造成严重影响。而韩国是伊朗石油第四大进口国,2011年,自伊朗进口的石油占其需求量的9.4%。经过谈判,伊朗政府决定用自己的油轮向韩国运送石油,并为本国油轮提供10亿美元规模的出口承保。这样停止进口伊朗原油3个多月后,韩国于2012年10月恢复伊朗原油进口。这将让欧美对伊朗的“禁油令”大打折扣。日本虽然在政治上是美国的坚定盟友,由于担忧禁运伊朗石油会影响全球油价及灾后重建,日本不顾美国施压,对欧美制裁伊朗原油禁运阳奉阴违。在美国宣布实施对伊朗禁运之后,日本象征性地减少了伊朗石油进口,但不久就恢复了伊朗石油进口。  
  对于与欧盟禁运持相左态度的中国和印度等国,伊朗则提供优惠措施,加大对其出口。中国称从伊朗进口原油的做法合法合理,反对一国根据其国内法对另一国实施单边制裁,更不会接受将单边制裁强加于第三国的做法。印度表示只承认联合国有关伊朗的制裁决定,将继续购买其石油。印度的强硬立场为其他国家带了个坏头,在美国对伊朗收紧绳套的同时,印度却在不停加大力度为伊朗输血,这是对美国强权的挑战和藐视。而配合美国制裁伊朗更具关键性作用的中国,在刚开始削减从伊朗进口石油的份额后,随即又恢复到之前的正常水平。由于中印的力挺,从而使美国制裁伊朗的政策难以进行下去。

禁用美元、欧元结算  釜底抽薪

  伊朗早就停止使用美元进行石油出口交易。为了反击美国针对伊朗的制裁措施,伊朗又宣布取消欧元在伊朗购买石油的权利。只要是和伊朗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就是不用美元和欧元!在美国和欧盟经济已经如同在烈火中煎熬一样的时候,伊朗打出这张牌,可以说是对美国和欧盟致命的打击。
  迄今为止,无论是美国的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还是英国市场的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其石油的定价、交易均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美国从“石油美元”体系中获得利益数不胜数。毋庸置疑的是,石油用哪种货币,牵扯到一个货币的话语权的问题,伊朗不再采用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结算货币,如果进而引发全球石油贸易更改结算货币,这将给美国经济和政治带来严重的后果。
  由于许多银行拒绝接受美元付款,中国石油公司数月以来一直在使用人民币支付进口石油的款项,伊朗也使用人民币支付基础设施相关付款。伊朗已接受用人民币结算其向中国供应的一部分原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为遏制伊朗核计划而实施的制裁的后果。
  伊朗央行已经与印度央行达成协议,在印度进口伊朗石油的交易过程中,使用印度卢比进行结算,卢比结算份额将达到印伊石油交易份额的45%。这是官方首次公开承认伊朗与印度的石油交易将采用卢比结算。伊朗央行与印度央行直接使用卢比进行结算机制,将有助于两国当前面临的石油交易困境。伊朗已在印度境内银行开设账户,以便于保障结算机制的顺利运转。印度还与伊朗达成该协议,能够使两国央行在石油交易的结算时,避开土耳其央行进行结算的渠道,因为土耳其央行将执行美欧对伊朗的石油交易禁令。

打折销售石油  揽客继续购买

  伊朗还对出口石油采取打折或变相打折策略,以吸引欧洲和亚洲买家继续购买。伊朗2012年5月对欧洲西北部和地中海地区的炼油厂开价低于亚洲客户,以吸引这些客户在欧盟禁止进口伊朗石油的命令7月1日生效后继续购买。
  在卖力吸引欧洲客户的同时,伊朗向亚洲客户开出变相折扣的优惠举措,向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买家提供180天期的无息贷款。据英国《金融时报》估算,这相当于每桶石油便宜1.2~1.5美元。据悉,伊朗正试图向中国和印度炼油商每天额外卖出50万桶原油,占伊朗去年日均出口量的近23%。中国是伊朗石油的头号出口国,随着愿意跟伊朗做生意的国家越来越少,中国人将在价格上握有越来越多的杠杆。伊朗日均出口石油250万桶,现在出口大约35%流向中国和印度。报道预测,伊朗向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出口石油,或许打折10%~15%。

易货贸易规避金融封锁

     伊朗受到新一轮金融制裁影响被迫以物易物,用金条或石油等实物来换取商品进口。7月29日伊朗运输与燃油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贾法普尔表示,受经济制裁的影响,出口中国的数十亿美元原油收益无法以资金形式回到伊朗,伊朗当局因此决定向中国换购315节地铁车厢,用以货易货的手段解决资金转移的难题。本次中伊易货贸易与之前的中俄易货贸易的情况也非常类似。中国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而且中国是伊朗最大的原油出口国,伊朗石油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虽然伊朗被西方国家指责发展有争议的核计划,但中国却不能不顾国家能源短缺的风险,而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但是因伊朗受到经济制裁,任何流入伊朗境内的美元,都有可能被西方国家指责支持伊朗发展核设施的借口,伊朗出口中国的数十亿美元原油收益便无法以资金形式回到伊朗。
     伊朗作为一个石油国家,虽然个人财富比较多,但伊朗整体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德黑兰计划修建9条地铁线,目前已建成5条,对地铁车厢也有需求,而中国建造的质量也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可以说,在中国与伊朗对对方产品都有需求的情况下,中国以地铁车厢换伊朗石油,对中伊来说都有利。    
     伊朗此前还与许多国家进行易货贸易,这些国家包括土库曼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它们都同意通过物物交换或者置换技术的方式来获得伊朗的石油和石油产品。
     此外,包括壳牌在内的多家国际石油公司欠伊朗多达40亿美元的石油货款。其中仅壳牌一家就拖欠伊朗10亿美元石油货款。由于欧美的金融封锁,这些石油公司还款无门。伊朗正与这些公司探讨以机械、食品或其他实物交换的方式付款。    
     对于伊朗双边贸易来说,易货贸易是当下最好的国际贸易方式。既解决了伊朗的需要,同时也规避了经济制裁解决了资金转移的难题,还减少货币兑换的成本。而且对于贸易伙伴来说,也避免给西方国家留下资金支持伊朗发展核设施的借口,不会激化其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矛盾。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