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球油气领域工程建设公司排行榜出炉
□ 庞晓华
美国《化工周刊》日前公布了2013年度全球油气相关行业工程建设(E&C)公司的最新排名。该排行榜以入围企业2012年在油气加工及相关行业,包括石化、化工以及采矿和金属加工行业的销售额为依据,共有32家公司入围。包括三菱重工和贝克特尔在内的一些国际著名的工程建设公司,由于没提供油气加工及相关行业的销售数据没有入围该排行榜,而如意大利德兴工程建设公司、Intecsa和日本日立公司等由于提供的数据不够具体,也没能入围。
综观该排行榜,入围公司2012年在这些市场的总销售收入增长约11.4%至1191亿美元。较之2011年19%的增速显著放缓,这主要是由于货币汇率的变动,尤其是美元对日元、欧元、英镑、韩元、印度卢比、加元和台币的汇率表现强劲。
福陆重回榜首 前十首现中国身影
据最新排名榜显示,美国福陆公司重新成为陆上油气和相关市场的领头羊,2012年该公司油气相关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9.5%达95.1亿美元。而其竞争对手意大利塞班公司的陆上油气和相关市场的销售收入却同比下降4.6%至79.4亿美元,从上年的第一位跌落至今年排行榜的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该排行榜中还首次出现了中国工程建设承包商的身影,其中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以85.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第二位,中国石化工程公司以61.1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第六位。此外,三星工程公司以68.1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第四,澳大利亚沃利帕森公司以64.4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排名第五,美国雅各布斯工程公司以6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排名第七,日本JGC公司以59.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排名第八,法国德希尼布公司以53.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排名第九,美国凯洛格布朗路特技术公司以44.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排名第十。
日韩工程建设公司表现抢眼
2012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家日本工程建设公司:JGC、千代田、日本东洋工程和三井工程和造船公司。按美元计算,这四家日本公司在油气和化工行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8.3%;按日元计算,增幅更是高达34.9%。其中,千代田公司按美元计的销售收入同比劲增57.2%达到44.8亿美元;JGC公司按美元计的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3.7%达到59.9亿美元。据《化工周刊》预计,由于美元对日元汇率的持续升值,2013年日本工程建设公司按美元计的销售收入增速将趋缓。
除了日本工程建设公司,2012年韩国工程建设公司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2011年出现49%的增长后,2012年韩国五大承包商:三星工程公司、大林工程公司、SK工程公司、GS工程公司和现代工程建设公司按美元计的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28.6%。其中,三星工程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8%达到68.1亿美元,大林工程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1.3%达到38.8亿美元,SK工程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4%达到35.6亿美元,GS工程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2%达到35.1亿美元,现代工程建设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4%达到28.5亿美元。
中俄市场潜力巨大
俄罗斯为工程建设公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俄罗斯主要的生产商正尝试开发该国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将为该国石化工业提供增长的契机,同时也为工程建设公司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和俄气将在Belogorsk新建一个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石化联合体。西布尔还计划在托博尔斯克建设一个大型的天然气基石化联合体。SamaraOrgSintez公司已经获准在新古比雪夫斯克建设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酯装置,同时正计划与俄国油合作新建一个石化联合体。
中国化工业正在持续快速扩能,尤其是煤化工产能,这对于海外建设公司而言亦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沃利帕森公司和福陆公司已经在中国成立子公司,其它国际工程建设公司正拟进军中国市场,或计划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份额。如雅各布斯公司正积极扩大中国业务,已经签署一份有选择权的协议计划收购苏州汉斯化学工程公司。苏州汉斯化学工程公司拥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专业甲级工程设计资质,可以为中国的化工和石化项目提供工程、设计、采购和项目管理服务。德希尼布公司与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计划在意大利罗马和中国北京设立合资公司以处理欧洲和中国陆上和海洋项目市场的采购业务。
美国工程建设市场过热
受益于北美投资热潮,多家公司宣布在北美新建基于廉价页岩气原料的石化、甲醇和化肥项目。不过有关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工程建设市场开始过热,各种资源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甚至有消息称美国已成为全球新建装置成本最昂贵的地方。
利安德巴赛尔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加洛格利日前在海湾石化和化工协会年度大会上表示,包括获得许可证过程的漫长、设备瓶颈以及人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因素或将导致多数美国新建项目延期,美国市场正趋于过热。
北欧化工首席执行官马克·加勒特也表示,当前美国的项目建设成本已比中东要高出很多。加勒特称,据预计,今年试生产的位于阿联酋鲁韦斯的博禄3项目的建设成本只有在美国新建同类项目的一半。加勒特估计,北美宣布的新建裂解装置和衍生物项目只有1/3将按计划推进,1/3或将延期,剩余1/3则可能取消。
尽管如此,业内高管们仍纷纷表示,受益于原料价格的优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仍将成为全球石化产能的投资热地。海外工程建设公司正在加紧争夺美国市场,日挥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该公司已经在美国组建子公司,以服务当地的天然气相关项目。日挥美国子公司将于今年在休斯敦正式运转,计划最终将雇员人数增加至500人。中国石化工程公司近来也开始在美国市场发力,公司2012年成立了美国子公司,2013年初从MG集团手中赢得了一份价值10亿美元的工程、采购和建设合同,为MG集团在Corpus Christi新建一套单系列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装置,设计产能分别为120万吨和100万吨。
中东市场投资趋缓
受天然气和其它具有成本优势的原料供应减少所影响,近来,对于国际工程建设公司而言,作为全球重要的工程建设市场的中东地区的投资开始放缓。
但是,未来几年,中东地区仍将有一些大型的石化和相关项目。科威特计划在Al Zour新建烯烃III联合体,阿曼正计划投资逾40亿美元在索哈尔新建烯烃及衍生物项目。在沙特,沙特阿美和陶氏化学正在建设投资200亿美元的萨达尔合资项目,计划在2016年建成投产。阿美和住友化学正在对拉比格炼化合资项目进行加倍扩能。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正在多元化下游业务,并且已经有很多项目正处于实施阶段,其中最大的项目是与埃克森美孚在朱拜勒投资达34亿美元的弹性体项目。
欧洲公司持续失去市场份额
2012年,欧洲工程建设公司持续失去市场份额,已从2011年的31.6%降至2012年时的26.4%,入围排行榜的9家公司在油气相关业务的销售收入按美元计同比下降7%,按本国货币计也仅同比小幅增加1.3%。其中,主要服务于油气行业的Petrofac公司的表现最佳,其在陆上工程建设及工程和咨询服务业务的销售收入按美元计同比增加7.3%达到44.3亿美元,福斯特惠勒公司和Maire Tecnimont公司的表现较差,其油气相关市场的销售收入按美元计同比分别下降29.7%和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