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企稳回升 日本化工借势突围
江河日下的日本化工内需不振,外压不断。在日本经济总体好转助推下,日本化学工业冀望高端路线和国际市场,谋求发展新局面。日元急剧贬值和财政积极刺激使得日本经济企稳回升,日本化工企业借机继续发力于特种化学品和高附加值化学品,以谋求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经济回暖化工业反应平淡
自2012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以来,坚持不懈地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日本经济由此摆脱了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并实现了GDP温和增长。日本化工生产商认为日本化工市场依然疲软。日本石化生产商以前在亚洲化工出口市场居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到中国、中东甚至美国低成本化工生产能力的挤压,其市场地位江河日下,与往日风光不可同日而语。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isubishi Chemical)社长小林喜光表示,对日元升值的过度校正对日本化学工业的竞争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导致能源成本和原料成本高企,以及石化产品的实际需求增长一直没有起色。日本化学工业稳固回升尚需时日。DI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也认为日元贬值是一把双刃剑,日元走软有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但同时也增加了进口原材料的成本。尽管如此,他也表示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健康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shikazu Tanaka则更为乐观,他觉得日元贬值和股市回升已经把日本经济推上复苏之路。但美中不足的是,化工材料行业回升的具体迹象还没见踪影。诸如泛太平洋合作关系贸易谈判以及降低国内企业税等经济改革还刚刚起步,效应终将显现。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总裁米仓弘昌则持相对悲观的观点。他认为,日本化学工业特别是在大宗化学品,将面临国内需求的收缩。由于日本化工企业已经建立了全球原料供应链,受到全球经济趋势和市场走势的影响要比国内经济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经济复苏,对日本化工企业的好处寥寥。
高昂的能源成本仍然是最棘手的问题。因此,日本化工企业不得不把发展重点从石化产品转至不易受经济波动影响的高附加值化学品。
收缩乙烯行业转向特种化学品
在过去一年中,日元贬值有助于日本石化产品的出口,但石化产品出口反弹力度有限,并终将回落,而国内需求仍然低迷。2013年,日本乙烯当量出口增长26%,进口下降5%。IHS日本业务总监Masahiro Yoneyama认为,日本国内乙烯需求仍然萎靡不振,增速仅为0.5%。
日本的乙烯年消费约500万吨,年产能保持在760万吨。日本乙烯生产商已经宣布计划在未来两年中关闭120万吨的生产能力。届时,日本乙烯生产能力降至640万吨,日本乙烯市场供需差距仍然存在。
目前,日本化工企业正转产特种化学品,从而避免与中东或者美国天然气裂解商直接面对面竞争。特种化学品市场份额更多取决于生产技术,而不是原料成本。旭硝子(Asahi)、三菱化学、住友化学宣布计划关闭乙烯装置。今年5月,三菱化学永久关闭在鹿岛的39万吨的石脑油裂解装置,三菱和旭硝子计划在2016年4月将各自在水岛50万吨的乙烯业务合并。日本乙烯供需要达到平衡,乙烯生产能力将最终压缩至500万吨。
三井化学将继续致力于发展健康护理和高性能聚合物业务。这两项业务三井化学拥有竞争优势,并一直快速增长。该公司将使用自己开发的世界一流的催化剂技术加速扩展高功能化产品和高附加值聚合物的市场份额。三井化学将对苯酚、氨基甲酸乙酯和精制对苯二甲酸业务链进行调整。
充分利用研发实力寻求高端路线
日本的低出生率、社会老龄化、能源和其他资源的限制、相对高的人均收入使得诸如环境和能源、生命科学、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充满发展机遇。捕捉到这些领域的发展机遇,对日本化工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日本化工公司必须充分利用其研发实力和市场地位,在高中端业务领域内占据优势。宇部兴产(Ube Industries)将在聚氨酯和橡胶等更具市场吸引力的业务中开发新一代材料。该公司已投资兴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和隔膜生产装置,产品已占据强势市场地位。同时,宇部兴产也在致力于开发更具吸引力的高端应用市场。DIC公司将对其在北美和欧洲的印刷油墨业务进行重组,积极开发新一代业务。在平板显示器领域,DIC计划到2015年将其在全球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8%增至15%。在用于滤色片的颜料领域,该公司已拥有全球绿色颜料市场70%的份额,DIC公司将重点放在进行高性能蓝色颜料市场。在聚苯硫醚市场领域,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15年底将全球市场份额从25%增加到30%。
与此同时,电子化学品市场更具吸引力,用于显示器和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化学品商业化前景一片光明。JSR首席执行官小柴昌俊认为,电视和显示器都属于成本驱动型产品,而移动设备的技术含量更高。该公司正在寻求横向一体化,努力扩大在移动设备的产品和技术供给。JSR还计划开发生命科学业务。该公司正增加对用于免疫、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试剂以及用于临床测试的药物的开发投资。此外,JSR还正投资开发锂离子电容器,这比普通电池材料更具吸引力,而且市场竞争较平和。
此外,碳纤维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目前碳纤维的市场重点已不仅仅局限于航空领域。日本帝人公司(Teijin)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共同开发取得稳步进展。帝人公司已经开始为空中客车公司最新喷气式客机空中客车A350 XWB飞机供应材料,目前帝人公司在日本的碳纤维装置开工率处于高位。此外,帝人公司也在积极开发新一代电子材料和医疗材料。该公司正对市场成熟的材料业务进行结构调整,对快速增长的业务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住友化学将把石化业务集中到新加坡和中东的生产基地,同时在利润高的特种化学品领域,住友化学将大力平衡推进信息技术相关化学品、健康和作物科学化学品、以及药品这三大业务。
国际化发展突围国内制掣
在大宗化学品领域,日本化工企业很少能够在全球激烈竞争中取胜并获得丰厚利润。信越(Shin-Etsu)就是这些少数成功的日本化工企业之一,这主要得益于40年前做出的在美国建立聚氯乙烯生产基地的决定。直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聚氯乙烯生产成本一直较低。最近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再次奠定了美国聚氯乙烯低成本生产的基础。信越执行董事金川千寻表示,2014上半财年,信越在日本之外的市场净销售额销售占全部销售额的72%。
信越在美国的子公司的销售收入占全公司的20%,但其利润占35%。信越在美国最初的聚氯乙烯生产能力仅为10万吨,目前生产能力已达到263万吨,未来还将投资5亿美元扩大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工厂内的氯碱、氯乙烯单体和聚氯乙烯产能,预计在2015年完成。信越化学表示,此次投资将使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单体产能各自增加30万吨,氯碱产能将增加约20万吨。信越表示,尽管美国国内需求疲软,但是公司生产的聚氯乙烯产品仍然销路通畅,公司已经加大了拉美市场的销售力度。金川千寻表示,信越正在研究计划在美国建设一座乙烯工厂,以进一步完善业务链条。目前,信越化学的乙烯及其衍生物、硅、多晶硅、纤维素和电子材料等业务都依赖于国际市场。
可乐丽(Kuraray)也正将其核心业务,如乙酸乙烯酯和橡胶逐步全球化。该公司已宣布计划收购杜邦(DuPont)的乙酸乙烯酯以及相关业务,这将使得可乐丽的乙酸乙烯酯业务市场地位进一步增强。可乐丽正在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查,有望获得最终批准。此外,可乐丽正着眼于开发液体异戊橡胶,包括基于法尼烯(farnesene)的材料。(宋玉春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