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全球炼油工业格局大转变
2014年27期 发行日期:2014-07-18
作者:zhoukan2012

全球炼油工业格局大转变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炼油工业格局正在发生显著转变。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增长正在推动美国原油产量强劲攀升,而美国联邦法律却限制了原油出口。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新增原油只能在国内加工成成品油进行出口。受益于低成本的原油以及作为炼油厂燃料的低成本天然气,美国炼油商们已经在出口市场占据非常大的优势,赢得了欧洲、亚洲和南美市场。而欧洲炼油工业受产能过剩、油品结构矛盾、原油及加工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被美国、中东炼油商逐步占领的影响,炼油工业前景仍然黯淡。中国炼油工业在经历了过去十年的繁荣发展后,受近来经济降温、油品需求增速大幅放缓以及国内产能过剩的影响,未来不可能再现前十年的繁荣景象,发展将更加趋于理性。

美国炼油业:繁荣时代来临

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国新增原油产量超过了尼日利亚这个非洲最大产油国的石油产量,美国炼油商们正在从中受益。致密油(主要是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增长已经令当前的美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增加了250万桶/天,增幅达到49%,但原油出口仍然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因此,炼油商们正在扩大炼油产能,将新增原油产量转变成为成品油用于出口。此外,美国多数新增原油供应具有较高品质,可以利用相对简单的炼油设施进行加工,因此炼油厂的建设成本相对较小。
  这种原料的优势已经促使美国炼油业开始了新一轮扩能。较大的扩能项目包括:金德摩根公司(Kinder Morgan)正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新建的凝析油分馏装置,该项目分两个阶段完成,将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建成投产,每一个阶段将新增5万桶/天的炼油能力;瓦莱罗能源公司(Valero)正在得克萨斯州的库帕斯克里斯蒂和休斯敦两地扩大炼油能力,其中库帕斯克里斯蒂的炼油厂将新增7万桶/天的炼油能力,而休斯敦的炼油厂将新增9万桶/天的炼油能力,均在2015年完成;MDU资源公司正在北达科他州的迪金森新建2万桶/天的炼油厂,计划2015年建成投产;科氏工业(Koch)旗下弗林特希尔斯公司(Flint Hills)正在对得克萨斯州库帕斯克里斯蒂炼油厂进行扩能,计划扩能3万桶/天,预计2015年完成;瓦莱罗能源公司计划对路易斯安娜州圣查尔斯炼油厂扩能2.5万桶/天,投产时间还未确定。这些项目至少保证2015年底前美国将新增31万桶/天的炼油能力。预计未来两年将新增50万桶/天或更多的炼油能力,这意味着将在美国现有的1780万桶/天的炼油能力基础上增长2.8%。而在过去的十年间,美国炼油能力年均增速不到0.5%。
     几年前,美国炼油产业提升赢利能力的优选战略是加工劣质原油。拥有加工重质和高硫原油能力的炼油商可以购买比优质原油价格每桶低10~20美元的原料。而页岩油开采打破了这种平衡,页岩油通常是轻质和低硫原油,可以通过简单工艺的炼油厂进行加工,其建设成本远低于工艺复杂的炼油厂。例如,金德摩根公司正在休斯敦建设的10万桶/天处理量的凝析油分离装置的投资成本仅为3.7亿美元,折合每桶投资成本仅为3700美元。

欧洲炼油业:前景依然黯淡

受全球低成本炼油中心成品油出口增长的影响,产能利用已经严重不足的欧洲炼油工业正面临新一轮关闭潮。随着欧洲地区油品需求下降、炼油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炼油利润逐渐缩水,欧洲一些老的炼油厂已失去竞争能力,面临关停。
  法国石油工业联合会(UFIP)日前表示,油品消费下降以及来自全球其它地区的竞争加剧,欧洲炼油商前景依然黯淡。受经济低迷、清洁能源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地区成品油需求将继续下滑,估计2035年前将下降28%。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炼油业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原因是产能过剩, 导致原油加工成本居高不下,赢利低迷。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炼油厂的产品结构背离当前的市场需求,多数炼油厂主要设计生产汽油,不能适应目前欧洲地区的柴油需求,导致炼油利润下降。
  国外的快速发展也给欧洲炼油商带来了压力,美国正在向欧洲及此前由欧洲炼油商主导的出口市场出口成品油。当前美国页岩油产量已经超过了230万桶/天,美国西得克萨斯州中质(WTI)原油的价格已经显著低于欧洲炼油商基于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此外,美国炼油商的运营成本较低,据美国炼油商瓦莱罗能源公司表示,在美国,每炼制一桶原油,炼油过程中作为加工燃料和原料的天然气成本为1.11美元,而在欧洲则高达2.7美元。
  欧洲炼油利润近来也已经降至了难以为继的水平。据IEA数据显示,2013年底,西欧地区拥有催化裂化装置和加工高品质布伦特原油的炼油厂的利润仅仅约为1.5美元/桶,而更多拥有加氢裂化装置的炼油厂已经出现亏损,如果加工布伦特原油,每桶亏损逾3美元,而如果加工质量较差的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每桶亏损超过4美元。
  2005~2012年期间,欧盟炼油厂的加工量逐年下降。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的开工率水平已经降至令人绝望的81.4%。如果将开工率提升至90%的话,就要削减140万桶/天的炼油能力,相当于关闭大约10座炼油厂。在过去的五年间,欧洲已经有12家炼油厂完全关闭,其中法国和意大利各4家,德国和英国各2家。同时其它炼油厂永久性地关闭了部分产能。关闭炼油厂的大多数已经被转变成为产品进口终端。

中国炼油业:光环逐渐褪去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炼油扩能大幅提速。受两位数经济增长推动石油消费快速攀升的影响,中国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和独立炼油商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新建炼油厂热潮,新增了约550万桶/天的炼油能力,令中国炼油总能力超过了1200万桶/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家。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降温,石油需求增长逐步放缓,炼油行业正面临一个新问题:产能过剩。炼油企业担心严重的产能过剩会导致较低的利用率和持续的低利润率。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当前炼油厂的开工率水平在80%左右,未来几年中国仍需要新建炼油厂来满足石油需求的增长,但狂热的扩张速度不会再现。
  受炼油能力过剩的影响,今年3月份,中国成为炼油产品的净出口国,在过去十年中这是第三次出现这种情况。由于今年中国炼油扩能将继续超过需求增速,预计炼油能力过剩的局面将继续恶化。同时,分析人士表示,依靠出口市场进行调节并不能解决炼油商长期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因为出口市场并没有套利机会。即使中国在2020年前的石油消费平均每年增长4%,届时中国的石油需求也只能达到约1290万桶/天,略高于现有的炼油产能,而期间中国将新增500万桶/天的炼油能力。
  在这种困境中,炼油商们正在积极调整以适应这一新的现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将云南的一座设计原油加工量20万桶/天的炼油厂投产时间推迟至2016年,同时将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在广东揭阳的一座40万桶/天加工量的合资炼油厂投产时间推迟至2017年。此外,中石油还将旗下华北石化分公司的10万桶/天炼油扩能项目推迟至2015年。
  国际石油公司也正在收缩在中国的炼油扩能计划。今年初英国石油公司取消了投资中石油旗下20万桶/天处理量的钦州炼油厂的计划。中石油正在对该炼油厂进行升级改造以加工更加广泛的原料。与此同时,壳牌公司(Shell)已经搁置了建设中的中国台州炼油厂项目。
  此外,中国炼油商将不得不应对中国燃料需求出现的主要变化。现有的炼油设施主要针对满足柴油需求,但随着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转向消费主导型,预计未来汽油将担当起驱动中国燃料需求增长的引擎。今年3月,中国汽油需求同比增长12.5%,而柴油需求同比下降了约1%。  (庞晓华  编译)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