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蓬勃发展的中国天然气汽车市场
2014年32期 发行日期:2014-08-22
作者:zhoukan2012

 

蓬勃发展的中国天然气汽车市场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所市场研究部 王成
  近年来,新兴的天然气汽车市场在国内产业在政策引导下逐渐孕育并蓬勃成长。1999年12月由国家科技部、原环保总局联合十三部委启动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多个示范城市进行示范运营和管理。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实施之后,国家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并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式写入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自此天然气汽车市场的发展完全进入市场主导的发展快车道。
  短短几年时间,国内部分地区市场掀起了天然气汽车改装、天然气加气站建设的高潮,尤其2012年以来天然气加气站的建设速度和规模都是全世界罕见的。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天然气汽车市场拥有超过330万辆的保有量、超过5300座加气站,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详见图1和图2)。天然气的价格优势及极佳的燃料替代性让整个产业链形成了良性循环,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代表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初步完成了天然气换装,保守估计目前的道路运营车辆中,天然气车辆超过100万辆,其中公交车7万~8万辆,出租车一半都是使用天然气,约有60万辆左右,天然气货车总量十几万辆。同时,价格优势也吸引了很多私家车主通过改装的模式加入到天然气汽车的队伍。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汽车原厂产品产量逐年创新高,尤其在商用车市场增幅明显,2013年原厂OEM天然气整车产量突破20万辆,产品覆盖乘用车及商用车全系列,我国的天然气汽车市场取得的成绩已经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政策环境支持
  相对于其他替代燃料,天然气无论在政策方向还是政策体系、措施方面都较为具体、明确。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与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由中央宏观政策指导和地方具体政策扶持的天然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这对促进天然气汽车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汽车产业管理角度看,天然气汽车已纳入我国机动车新产品公告管理,天然气汽车的产业化和商业化逐步规范化。
  在清洁汽车行动结束的几年时间里,天然气汽车产业失去政策扶植,但在国内汽柴油价格快速上涨的大环境下,天然气汽车以其价格优势迅速被市场接受。因改装车半年即可收回成本,多个地区的改装市场一度出现失控局面。但至今国内大部分地区仍然不允许机动车辆私自改装,车检也不予通过,私家车改装年检时仍须改回汽油发动机,这也极大地束缚了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目前允许天然气改装的省份有四川、重庆、陕西、内蒙、宁夏、甘肃、新疆等地,这些地区均出台了天然气改装车的管理办法。2012年之后,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长期困扰公众,城市交通减排受到前所未有的舆论关注,在国四商用车因为油品问题迟迟无法大规模推广的情况下,天然气汽车的环境效益也开始被关注,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城市开始大规模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换装天然气汽车。
  目前,在国家层面的天然气汽车补贴方面仅有交通部的节能减排资金。“十二五”期间交通领域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贴总额分别为:2011年0.5亿元,2012年5亿元,2013年和2014年均为7.5亿元。“十三五”期间将维持这一额度。其中,天然气汽车约占1/3,每年补贴2个多亿,主要补贴给运营单位,单车最高补贴可达5000元/年。
  1.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开始的天然气加气站建设掀起了全世界罕见的建站高潮,建站规模和速度均为天然气汽车发展史上所未见,到2014年底,国内将出现近6000座CNG及LNG加气站,与国内经营数十年方建成的9.6万座加油站数量相比,发展极为迅猛。
  2.“油改气”将合法化
  近期,多部委透露2015年将出台“油改气”管理办法,这将彻底扭转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天然气改装车使用者的尴尬。目前全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仅为330万辆,其中超过70%为改装车,但全国仅有部分城市官方允许私家车改装,这大大限制了天然气汽车的发展。2015年“油改气”全面合法以后,天然气汽车的价格优势及环境优势将极大的拉动天然气汽车改装产业的增长。由此,天然气发动机生产厂将迎来历史机遇,尤其是能够提供完整改装方案的企业,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
  3.气价再调
  2014年8月,发改委再次上调非民用气价,对于天然气汽车这种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产业,价格调整每次都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用户的购买预期。但目前各地的非民用气价并没有严格执行发改委的价格政策,用户使用时仍有较大的油气价差,这种价差没法在短期内扭转,而且2014年底全国国四柴油将进一步抬升油价,天然气汽车在中长期仍将保持这种价格优势。对商用车而言,环保优势也将使天然气汽车成为未来公共交通及道路运营中政府采购的首选。
  4.国四标准全面执行
  重型柴油车国四标准一延再延,已经引起政府管理者及公众的严重不满,2014年底将成为最后执行期限。2015年,全国范围内柴油供应升级,国四执行的油品障碍将不再存在,国四柴油车的价格及维护将成为用户新的负担,这种情况下对天然气汽车将形成新的利好。尤其是LNG加气站在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建设,将成为柴油车最好的替代燃料,从今年的发展来看,各地公交系统纷纷将LNG公交车列入本地车队,并将随公交都市战略的快速发展而形成规模。
  5.卡车限载
  2007年以来国内大规模治理中重卡改装超载,引发了重卡市场的蓬勃发展,但重卡市场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度极高,2008~2009年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的中重卡市场爆炸式增长所采购的车辆在去年已经进入报废期,市场并没有出现车队更新带来的需求上涨,这表明中重卡市场逐渐进入良性循环,天然气汽车的市场机会表现在中重卡市场整体稳定情况下对产品结构的逐渐替代。在国家没有出台明晰天然气汽车发展政策的情况下,天然气重卡市场的增长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单车限载后必然造成物流公司成本的提高,物流业将对成本低廉的解决方案更有兴趣,这将对天然气货车形成一定利好。
  6.新能源汽车政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列入《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而上升为国家战略,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大批新产品涌入了市场。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天然气汽车的优势在短期内仍然存在。
  以新能源客车为例,新能源客车在政府采购中直接挤占了天然气客车的发展空间,这与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有关,短期内无法逆转。但是天然气客车的优势也是新能源客车无法替代的。比如新能源客车的高昂售价及维护价格,纯电动单车费用在180万以上,这是天然气客车售价的三倍以上。即使是政府采购也无法负担大型车队全面替代所带来的成本。
 
天然气OEM原厂车发展受限
    天然气乘用车目前主要用于城市出租车的采购,改装车因为系统的不稳定使得部分地区在换装出租车队时直接大批量采购原厂天然气汽车。但在推广中,因为国人的购车习惯影响,很少有用户直接在4S店采购天然气燃料轿车,因此天然气原厂乘用车销量一直不高,目前主要是根据订单生产。目前产量较高的企业包括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等。在购买成本上,原厂天然气双燃料汽车价格比同款汽车价格约高1万元左右,主要车型集中在6万~9万元的经济车型。图3为2008~2014年5月我国天然气乘用车产量及增长率统计。
 
汽车燃料构成悄然变化
  近年来,国内商用车市场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天然气商用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客车市场结构因为天然气客车的突出表现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天然气卡车市场也在悄然崛起,随着加气站在国内的加速铺设,天然气商用车的使用环境将获得极大改善。详见图4。
     从产量份额看,天然气客车比重逐渐下降,天然气半挂牵引车、天然气载货汽车比重增长迅速。天然气商用车种类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以大中型客车市场为例,产品结构已经发生深度变革,天然气等非常规燃料车型比例已经超过了传统柴油客车,在大型客车市场变化尤为明显。可以说,大型客车市场是目前商用车市场中产品最为节能环保的细分市场。详见表1。
     1 2011年以来大型客车市场燃料类型构成       %
年份             柴油   天然气       汽油       其他
2011            73.5   23.5    1.6    0.2       1.2    
2012            66.6   30.7    2.6      0        0.1    
2013            61.7   36.4    1.6      0        0.3    
2014(上半年) 39.0   44.0    4.0      -    13.0(混合动力)
 
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国内主要企业在天然气发动机和整车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国内主要发动机生产企业均在进行第三代天然气发动机研发,替换技术水平较低的机械式发动机。目前已实现了第三代电喷CNG发动机批量生产和应用。天然气汽车企业在满足客户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天然气气质、使用车辆、城市路况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应性开发,构成了型谱完整、系列齐全的天然气汽车产品体系。
  在产品体系上,天然气汽车产品已覆盖客车、轿车、货车、牵引车、自卸车、市政专用车等多个细分市场。国内主流的轿车、客车、发动机、零部件企业均积极的开展了天然气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目前,我国已经自主开发出减压器、电控单元、燃气喷嘴等燃气汽车专用装置,并开始批量投放市场。
  在加气站相关设备及零部件开发上,我国也出现了重大突破。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科技攻关和LNG产业化进程,在天然气低温深冷液化技术和工艺、LNG低温储运技术和设备制造、加注设备和加注站建设工程、LNG发动机、车载供气系统等关键技术和设备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很多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气瓶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我国形成了NGV1、NGV2、NGV3、NGV4及LNG气瓶全系列气瓶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气瓶的容重比不断提高,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得到了保障。在加气站净化装置、储气装置、压缩机和加气机等加气站设备上,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在90%以上,部分产品达到100%。
  随着加气站设备、供气转换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生产,国内的加气站建设、天然气汽车的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为我国天然气汽车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尽管当前形势非常有利,但我国的天然气汽车产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在国家层面缺乏明确的天然气汽车发展目标和规划,使部分地区在决策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发展路线上举棋不定。虽然明确2015年全国范围内允许“油改气”,但在车用气价控制上仍然紧随油价调整,缩小了天然气的价格优势,因此难以判断未来的天然气汽车发展方向。
    2. 政府层面的车用气价调控挤压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空间,如果按照发改委0.75的比价,天然气同柴油相比价格优势几乎不复存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国内主要应用城市的车用天然气与柴油比价在0.5~0.6之间。
    3. 基础设施建设过于“跃进”,相比几年前很多城市无气可加、很多用户排队几个小时加气的情况,最近两年加气站建设如火如荼,导致大量加气站无车加气的情况,尤其是LNG加气站建设数量激增,而LNG车队数量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加气站规模。不过也正因如此,LNG商用车正面临极佳的市场进入机会。目前的加气站数量能够支持近500万保有量的天然气汽车使用,因此未来几年天然气汽车的增长空间极为广阔。
    4. 在用天然气汽车产品(尤其是改装车)的强制保养制度及售后维修服务体系有待规范,发动机关键装置的产品认证管理制度亟待健全,促进天然气汽车使用的相应服务措施等需要配套,目前的天然气汽车改装管理办法在部分地区尝试运行,如果明年“油改气”合法化,那大规模推广仅靠目前的国标标准是不够,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出台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办法来推动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