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纯碱成本优势凸显 全球纯碱市场格局变化
IHS化学公司最新发布的《2014全球纯碱市场分析》报告指出,受益于建筑和汽车工业复苏,未来十年全球纯碱市场需求将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到2023年将增长近34%,但是地区差异性很大。当前全球纯碱消费量已超过了每年5500万吨,十年后该数字将增加至近7300万吨。自2003年以来成为全球最大纯碱生产国的中国仍将引领全球纯碱需求的增长,印度的需求增速将紧随其后。受天然纯碱成本优势突出的驱动,全球纯碱生产商们正纷纷扩大天然纯碱产能。
建筑和汽车工业复苏带动纯碱需求
分析人士表示,欧、美经济已经走出低谷进入复苏周期,中国经济也在回稳,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速为7.5%,略高于一季度的7.4%。欧盟、美国和中国这三大经济体的前景改善带动了汽车和建筑两大行业的复苏,从而刺激了玻璃需求的增长。玻璃是最大的纯碱消费终端市场,占全球逾一半的纯碱需求,其中平板玻璃占全球纯碱消费的26%。随着全球各地新的平板玻璃产能的建设,该应用占全球纯碱消费的比重将逐步上升,据预测,到2023年,平板玻璃占全球纯碱消费的比重将升至30%。
IHS化学的报告指出,中国平板玻璃的产量正在以年均12%的速度快速增长,已经占到全球平板玻璃产量的一半。尽管如此,在进口货物增加及出口市场受阻的双重影响下,2013年中国国内纯碱需求仍表现低迷。报告称,虽然中国国内纯碱产能严重过剩,但由于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抑制了当地生产商获取更大的出口市场份额。在过去的六年间,中国占全球纯碱贸易的平均比例约为15%。IHS化学纯碱业务主管Marguerite Morrin表示:“作为纯碱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在全球纯碱市场的作用仍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仍将决定全球纯碱市场的健康程度。但是中国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低于预期的需求增长速度和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
天然纯碱正在占领全球市场
IHS的报告显示,目前天然纯碱正在占领市场,而合成纯碱的生产能力正在逐渐减少。Morrin表示:“全球纯碱市场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来自土耳其的天然纯碱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与合成纯碱产品相比,天然纯碱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受这种廉价产品供应市场的影响,高成本的合成纯碱生产商正在受到威胁,一些生产商已经关闭了装置,还有一些已经闲置产能,特别是欧洲的生产商。”
报告指出,全球纯碱产能分为合成纯碱产能和天然纯碱产能,2013年这两部分产能分别占到全球纯碱总产能的75%和25%。随着天然纯碱和合成纯碱生产成本之间的差距扩大,使合成纯碱生产装置受压。自2009年以来,全球每年的合成纯碱产能已经削减了240万吨。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和日本关闭了多套合成纯碱装置,从而使南美和亚洲(不包括中国)成为美国纯碱出口的主要市场。此外,西欧地区合成纯碱装置的关闭也令该地区日益依赖于进口纯碱。
天然纯碱业务备受关注
受天然纯碱成本优势的刺激,纯碱生产商们正在扩大天然纯碱业务。全球最大的纯碱生产商比利时索尔维集团(Solvay)正在对纯碱业务进行重组,包括对其位于欧洲的六套主要纯碱装置进行彻底的转型,主要聚焦于地中海盆地。
此外,索尔维计划在2015年初将其位于美国怀俄明州Green River的天然纯碱产能增加15万吨,以满足美国出口市场需求的增长。该公司负责纯碱及衍生物的总裁克里斯多夫·克莱门特表示,该计划于去年6月份宣布,将逐步扩大其在美国约12%的产能。
全球第二大纯碱生产商印度塔塔化工公司(Tata)也在扩大纯碱业务的同时向天然纯碱领域倾斜。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公司通过业务收购分别在欧洲、非洲和北美拥有了纯碱业务,销售收入占到公司总销售收入的50%。2006年,塔塔化工收购了英国纯碱生产商Brunner Mond公司,包括其位于肯尼亚马加迪的纯碱工厂,目前已成为塔塔化工的欧洲业务部门;2008年,该公司收购了美国通用化学品公司(General Chemicals)从而进入美国市场。当前,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50万吨的纯碱产能,其中60%来自于美国怀俄明州Green River和肯尼亚马加迪湖的天然纯碱储藏。(晓华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