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智力 立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塞拉尼斯亚洲事务高级副总裁欧博礼(Mark W. Oberle)谈在华战略
□ 本刊记者 吴军
日前,世界银行将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由此前的7.6%调降至7.4%,同时,世界银行还将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期由此前的7.5%调降至7.2%。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化工行业作为基础行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近日,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塞拉尼斯亚洲事务高级副总裁欧博礼(Mark W. Oberle)先生,请他就当前中国的石化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塞拉尼斯未来在华的战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产能饱和由制造驱动向客户导向转变
2014年,塞拉尼斯在亚洲的业务增长非常强劲。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但塞拉尼斯在中国的发展总体势头良好。目前化工企业所面临的较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随着中国政府去产能化的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对于技术水平不太先进、企业效益不好的企业和行业而言,将面临巨大的调整和转型的压力。在传统行业深度调整的同时,新兴产业当中也蕴藏着不少的机遇。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价值链不断上移,消费创造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环境解决方案如能源、清洁的空气、水,更环保的医疗设备等方面,将存在很多机会。
未来几年,随着中国的战略调整,塞拉尼斯的一个主要的关注点将在于:如何识别和抓住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以往塞拉尼斯的发展是制造驱动的,未来将向客户导向转变。2007~2013年,塞拉尼斯在中国的投资大约为10亿美元。“随着产能越来越饱和,靠产能盈利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未来,公司将不会再在产能上做过多的投资,而是会更多地把资源配置用于智力的投资,重点帮助客户解决特定、独特的需求。”欧博礼对于未来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鉴于这一重要的转变,未来公司在经营方向上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
过去几年,塞拉尼斯持续投资扩大中间体化学品业务的产能,未来在该领域的投入和关注将会放缓,更多的关注点将转移到针对客户特定需求的领域上去,如特种材料等。这也意味着,塞拉尼斯将在研发方面进行持续的投资。今年5月,塞拉尼斯在韩国建立了新的研发基地,而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未来也还将进一步扩充。
全球本地化为全球客户创造相同体验
在欧博礼看来,中国始终是最具竞争性的地区。在中国,不仅要受到来自跨国公司的挑战,还有区域性的比如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挑战。此外,还有本地竞争对手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去竞争不是一件易事。
面对激烈的竞争,塞拉尼斯的经营之道在于:全球本地化的策略,即思维要全球化,在行动上本地化。塞拉尼斯在亚洲的业务遍及各地,而往往客户的经营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这就要求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我们都能够为客户创造相同的客户体验,为他们提供一致的服务、帮助。”为了更好地回应亚洲各个地区的需求,未来,塞拉尼斯在亚洲的生产投资将主要集中于特种化学品等后端生产,如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混配,而不再是前端基础化学品的生产。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一些变革,比如在环境、政治等方面。这些对于行业来讲是非常积极的一个趋势,”欧博礼对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表示乐观:“未来中国的经济环境将更加透明,更具有可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