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亚太炼油业进入低利润周期
2014年46期 发行日期:2014-11-28
作者:zhoukan2012

  自2011年以来,全球已经关闭了350万桶/天的炼油能力,但是全球炼油业仍然处在产能过剩的困境中。未来几年,全球炼油利润预计仍将走低,亚太地区也不能幸免。尽管亚太地区在过去已经经历了炼油低利润周期,但是因为市场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这一次所面临的挑战不同以往。当前亚太地区炼油工业与以往相比,面临新的形势,包括中国和印度两大油品需求国正逐步实现油品供应的自给自足、亚太地区油品需求降温、汽油短缺和中间馏份油过剩的不平衡、面临来自于北美和中东炼油商的竞争加剧、进口依赖度增加以及原油品质趋于轻质化等。亚太地区炼油工业必须应对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
        中印逐步实现自给自足
  2000年以来,亚太地区已经新增大量的炼油能力,相当于每年增加四座20万桶/天的炼油厂。中国和印度的国家石油公司为达到本国道路燃料自给自足目标,加快炼油产能的建设。因此亚洲这两大经济体给该地区的道路燃料出口国的机会非常有限。
        亚太地区油品需求降温
  过去几年中,亚太地区炼油工业强劲表现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该地区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虽然亚太地区仍将维持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但是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预计将从2000年~2013年期间的年均2.8%放缓至2014年~2020年期间的年均2.1%。石油需求降温主要是受到中国经济增长降温、印尼、马来西亚和印度石油产品价格放松管制、能源效率提高以及石油替代产品应用增加的影响。
       面临油品需求不平衡困境
  亚太地区历史上存在LPG、石脑油和燃料油供应短缺局面,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在过去的10年间,道路交通和航空领域的石油需求快速增长,因此炼油商优先选择增加这方面的供应,导致了该地区汽油和中间馏份油供应过剩。但是到2020年有可能出现汽油供应短缺和中间馏份油供应过剩的局面。因此亚太地区将面临汽油大量进口和中间馏份油大量出口的困境。
      其它地区炼油商竞争加剧
  欧洲将继续为亚洲出口商提供套利机会,但是由于来自美国炼油厂和中东新建出口型炼油厂的出口竞争加剧,这样的机会正在减少。美国炼油商已经可以获取相对廉价的国内页岩油和加拿大原油,这令它们在汽油和柴油等燃料出口市场拥有了竞争优势。在美国炼油商将燃料出口至欧洲和南美时,亚洲炼油商们就已经开始感受到这种压力。而当前,美国公司正开始将燃料出口至亚洲,这将令亚太地区的炼油商倍受压力。此外,中东地区也正在大量新建出口型炼油厂,出口的目标市场也是亚洲炼油商传统出口的欧洲市场以及亚洲市场。
     亚太地区炼油商面临四大挑战
  亚太地区炼油商正面临四大挑战:首先,新增原油进口量将来自于非洲、拉美和前苏联地区,代替传统的中东原油进口,因此需要增加炼油的灵活性以处理不同品质和不同来源的原油。第二,未来的进口大多数将来自远距离运输,因此炼油业需要更加关注运输和存储环节以减少高运输成本的影响。第三,由于全球重质原油供应的日趋紧张,亚太地区和全球其它地区的炼油商将在重质原油获得上进行竞争,因此亚太地区炼油商的重质原油需求将不能被完全满足。亚太地区新增原油进口中,只有30%预计是重质原油。最后,由于美国致密油产量大幅增加,全球轻质原油供应将出现过剩。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之间的价格将进一步缩小,这将减少一些工艺复杂炼油厂的赢利能力和渣油改质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亚太地区炼油业前景展望
  在低利润率这个大环境下,炼油厂的赢利能力和生存能力将取决于一些因素,如所有权、选址、市场份额和相对竞争力等。而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收率、增加炼油效率、改善物流以及与石化/化工业务进行集成等,都将增加炼油厂的竞争力。不过亚太地区炼油商所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要与石油生产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获得合适品质的原油。此外及时识别正确的国内和出口市场机会对于出口型炼油厂至关重要。
(庞晓华 编译)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