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绿色轮胎已成为中国轮胎行业大势所趋
2014年50期 发行日期:2014-12-26
作者:zhoukan2012

     本刊讯(记者  吴军)12月18日,由德国朗盛集团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在上海发布了一项联合研究成果——《中国绿色轮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品技术情报研究部部长王白侠发布了报告的内容。
  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近十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国轮胎行业稳步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和市场。然而,国内企业轮胎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此外,欧美地区国家轮胎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技术法规要求趋严,对于出口型企业和产品造成技术壁垒;国内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行业政策全面鼓励发展绿色轮胎,并将逐步设立行业准入门槛和落后产品产能淘汰机制。
  在国外政策倒逼出口轮胎升级、国内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消费者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预计2015年整体轮胎市场绿色化率有望突破20%,而这一数字在2010年仅为2%左右;2020年,绿色轮胎将占到全国轮胎市场的60%以上。
  “这些国内外综合因素‘倒逼’轮胎产品技术升级,作为国内轮胎企业,加速绿色轮胎研发生产能力,实现产品和技术提前布局,免受国家和市场强制性政策约束,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绿色轮胎将成为国内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王白侠说道。“预计绿色轮胎在国内实现产业化将基本遵循‘先半钢后全钢、先原配后替换、先自愿后强制、先新产品后旧产品’的原则。”

  有关轮胎行业的政策和法规是推动绿色轮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颁布了超过50项的轮胎技术标准和法规,抬高了轮胎产品的准入门槛,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化。目前世界主要的产销地区已经实现了强制性或者自愿性的轮胎标签法规制度,其中欧盟建立了全球领先和权威的标签法规——EC1222/2009,并在2012年11月开始执行;美国以产品质量认证与替换轮胎标签制度为先导,逐步推进强制性法规;韩国也已强制实施标签法规,与欧盟法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日本全面实行自愿性标签制度。而目前我国轮胎行业相关政策及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引导和企业规范作用有待加强,促进产品技术进步与升级的强制性技术标准欠缺。
  今年3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已经发布了《绿色轮胎技术规范》,为进一步推出轮胎标签法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启动了一个项目以推动省油的“绿色轮胎”发展。该计划要求到2015年,50%的中国轮胎生产商能够生产绿色轮胎,其中又有不低于50%的产能是绿色轮胎,总产能25%以上为绿色轮胎。
  “在政策推动方面,预计2015~2016年:C1类轮胎自愿提供关于轮胎燃油效率、轮胎湿滑抓着力和轮胎噪音的等级,C2、C3类轮胎则部分自愿,2017年将有序的强制实行全部3类轮胎实施标签法规,”王白侠补充道。

  数据显示,绿色轮胎可降低20%~30%滚动阻力,从而降低整车4%~7%油耗。朗盛轮胎和特殊橡胶业务部的三大拳头产品:钕系顺丁橡胶、卤化丁基橡胶和溶聚丁苯橡胶为轮胎打破耐磨性、湿地抓着力和滚动阻力魔法三角的魔咒提供了解决方案。朗盛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明诚说:“开发节能环保、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绿色轮胎可以为缓解中国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作出贡献。作为一家特殊化学品集团,朗盛致力于凭借我们在高性能橡胶方面的知识和专长为轮胎行业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