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东新建炼油厂将重塑炼油格局
2015年9期 发行日期:2015-03-13
作者:zhoukan2012

 

中东新建炼油厂将重塑炼油格局
  近期,中东地区陆续有新建大型炼油厂投产,这将扰乱亚洲乃至欧洲的燃料市场,究其原因在于中东地区正在扩大其在全球燃料市场的影响力,而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原油出口。
 
新建炼油厂纷纷投产
  新年伊始,中东地区就有两座新建大型炼油厂投产,分别是沙特延布阿美中石化炼油公司(Yanbu Saudi Aramco-Sinopec Oil Refinery)旗下加工能力达到40万桶/天的延布炼油厂,以及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bu Dhabi National Oil)位于阿联酋的鲁韦斯炼油厂扩建项目。此外,2014年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和道达尔(Total)在沙特朱拜勒的一座加工能力40万桶/天的合资炼油厂建成投产,这是中东地区近年来投产的最大炼油厂之一。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有一些炼油项目延期,但是中东炼油能力仍将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前将新增200万桶/天的炼油能力,届时中东地区的炼油总能力将超过1000万桶/天。
  沙特新建炼油厂的规划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进行,当时是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燃料需求以及提供就业机会。但事实是,沙特国内的燃料需求增长速度高于预期,因此随着这些大型炼油厂的投产,沙特国内燃料供应将出现过剩,只能依赖于出口市场。同时,自去年夏季以来,国际油价已经减半,沙特原油出口的收入大幅下降,而这些炼油厂的开工可以提高石油的附加值,从而部分弥补沙特原油出口收入的下降。
 
中东油品出口将大幅增加
  随着三座新炼油厂的满负荷运转,其日原油加工量可能达到120万桶,相当于全球总炼油能力的1%左右。这三座炼油厂将生产柴油、汽油、航空燃油等各种成品油,其中柴油占到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19年中东可用于出口的柴油和航空燃料过剩产能将达到100万桶/天,远高于2013年时的35万桶/天。
  JBC能源公司创始人Johannes Benigni表示:“欧洲市场将成为中东炼油商燃料出口的竞争主战场。”该公司预计到2018年中东出口至欧洲的柴油燃料将达到17.3万桶/天,约为2012年出口量的八倍,同时亚洲出口至欧洲的柴油将下降1/4至9.6万桶/天。
  沙特延布阿美中石化炼油公司今年1月份表示,其已经在1月15日出口了首船30万桶柴油,第二船定于2月份装船。驻新加坡的交易员们称,这两船的目的地都是欧洲。
  从全球范围来看,除欧洲之外,其它地区的炼油产品产量都高于当地消费量。欧洲因炼油业务重组导致炼油能力下降,部分油品需求依赖于进口。
 
亚太和美国炼油商将遭受冲击
  中东地区炼厂投产后的竞争优势相当明显:新技术、廉价原油供应、毗邻欧洲和非洲市场,因而有能力取代这些市场上的亚洲和美国供应商。
  这些来自中东的新竞争者可能将重创亚太地区的炼油商,迫使他们更多的在亚洲本土市场展开竞争,而亚洲的需求增长持续在放缓。由于产能过剩以及来自包括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Shell)、英国石油公司(BP)和Caltex澳大利亚等公司的竞争,近年来一些澳大利亚炼油厂已经被迫关闭。日本炼油商已削减约100万桶的日产能,而且政府计划很快将进行新一轮的产能削减。今年1月份,壳牌旗下子公司马来西亚壳牌炼油公司表示,公司正研究出售Port Dickson炼油厂,或将该炼油厂转变成为存储终端,以应对炼油利润低迷。而6个月之前,壳牌对其全球下游资产减值26亿美元,包括其在新加坡的最大炼油厂。
  IHS能源公司负责人Baey Yam Chuan表示:“更多炼油厂或被出售或关闭,大多数处于风险之中的炼油厂是由那些业务多元化的大型公司拥有,这些公司迫切地希望剥离赢利不佳的资产。”
  当前,亚洲基准的新加坡炼油利润已经从2013年时逾10美元/桶的高位回落至约6美元/桶。新加坡炼油利润在2014年中期曾跌破1.5美元/桶,创下近三年来最低水平,但受油价下挫影响,利润暂时得到支撑。
  美国炼油商受益于该国页岩油革命,与俄罗斯一样,当前美国已经成为欧洲地区最大的炼油产品出口国之一,同时美国也在向南美出口更多的炼油产品。中东地区炼油巨头如果能够提供足够的价格折扣,将冲击美国炼油商,甚至会削弱美国炼油商在南美的市场份额。    (晓华 编译)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