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化产业面临三大挑战
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下跌、天然气原料供应短缺、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竞争压力增加……
IHS亚洲业务高级主管和首席经济学家Rajiv Biswas表示,2015年中东地区GDP将增长3.1%。然而,该地区的政治动荡和战争为该地区的经济前景蒙上阴影。近来,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挫已经显著减少了该地区的石油收入,但是该地区充足的财政储备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缓解这种负面影响。伊朗的经济正在趋于稳定,但是埃及的经济正在受到政治和安全风险的影响。对于该地区的中期稳定来说,增加就业、经济多元化和维持竞争力将成为关键。2015年,中东地区各国经济增速不同,其中卡塔尔将以6.1%的增速位居首位,随后的是阿曼(4.7%)、巴林(3.8%)、沙特(3.7%)、阿联酋(3.4%)、约旦(3.3%)、科威特(2.9%)、伊拉克(2.5%)和伊朗(2%)。
中东地区的石化工业正面临三重挑战:其一是油价大幅下挫将导致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中东各国政府的投资减少,同将引发对下游项目经济合理性的重新评估;其二是具有成本优势的天然气原料供应的短缺;其三是以美国页岩气为原料的石化项目以及中国煤化工项目的竞争压力增加。
1. 油价持续大幅下跌
国际油价的持续大幅下跌正在威胁中东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政府抑制投资支出。该地区政府自“阿拉伯之春”以来一直通过增加支出来获得支持。高油价已经帮助波斯湾地区国家政府平息了2011年始于突尼斯和埃及国内政局突变所引发的地区动乱。为了令国民满意,中东地区富油国家利用能源财政开始建设学校、医院、住宅、道路和其它社会公用工程。2011年,中东地区石油输出国的政府支出突破7000亿美元,并且年增速至今一直维持在15%左右。大量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刺激了该地区石化产品需求的强劲增长。国际金融研究所称,受油价大幅下挫的影响,上述增幅正在放缓,从而将影响到石化产品的需求。
此外,卡塔尔能源和工业部长Mohammed Al-Sada表示,近来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挫可能引发对该地区下游项目经济合理性的重新评估。去年11月23日在迪拜召开的海湾石化和化工协会(GPCA)年度论坛上,Al-Sada表示:“油价已经跌至过去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引发了对当前和未来石化产品价格可能将受到影响的担忧。”他补充道:“因此,下游项目的经济合理性预计将被重新审查和评估,特别是在油价持续下跌的时期,预计未来油价历史将翻开新的篇章。”相对全球一些地区而言,波斯湾地区的大多数石油下游开发项目预计不会受益于与低油价关联的原料成本下降,因为该地区多数项目使用政府定价的天然气为原料。
2. 天然气原料供应短缺
中东地区尤其是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的石化生产商基于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廉价伴生天然气为原料,建立了大规模且赢利可观的石化业务。GCC国家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基于乙烷原料的乙烯及其衍生物生产国和供应国,当前沙特的乙烷原料价格仍然执行75美分/百万英热单位的超低价格。但这些国家的电力生产、海水脱盐和工业应用领域对于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已经大大减少了石化领域的天然气供应。截至目前,GCC最大的石化生产国——沙特用于石化产业的天然气配额一直没有调整。因此,石化生产商只能被迫增加包括石脑油在内的液体原料来满足原料需求,而此举已经削减了它们的竞争优势。
据海湾石化和化工协会秘书长Abdulwahab Al Sadoun表示, GCC六个成员国的石化工业的增速将显著放缓,2020年前的年均增速将放缓至7.1%,而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速为11%。Al Sadoun表示:“GCC地区的原料供应将出现短缺,受化工业、能源密集型工业和天然气发电产业快速扩张的影响,从今年开始,该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将开始出现短缺。”为了应对这种困境,GCC地区的石化生产商已经开始使用替代原料,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和石脑油。这种改变将削减该地区的成本竞争力,但同时将拓宽发展下游产业的机会,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原料的改变将令该地区的化工业在2020年前新增65种新的产品。
3. 中美两国加剧竞争压力
当前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全球石化行业最为亮眼的两大因素是美国的页岩气和中国的煤炭。美国正在大量建设基于页岩气为原料的石化出口项目,而全球主要的石化产品进口国中国正寻求通过廉价的煤炭为原料生产烯烃来提高石化产能,实现石化产品自给自足的目标。中美两国大力发展基于各自具有竞争优势的原料的石化产能将给中东石化产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美国页岩气原料供应的大幅增加正在刺激下游石化工业投资的大幅攀升。廉价的能源和原料已经快速地重新树立了美国石化生产商的竞争优势,使美国石化工业走上了复兴之路。受天然气原料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美国再次成为全球石化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页岩革命对美国整体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石化工业(尤其是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及其衍生物)是最大的受益者。新一轮石化产能投资热潮(预计投资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将支持美国石化业的强劲增长。IHS化工技术和分析高级主管拉塞尔·海纳表示:“美国化工投资活动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顶峰,将是北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扩能潮之一。”海纳认为,2013~2030年期间,美国20种受页岩油气影响的产品的直接投资将达到1230亿美元,其中2017年的投资将接近100亿美元。乙烯投资将占到期间美国石化项目总投资的34%。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推进低成本原料战略,大量新建以煤炭为原料的CTO项目。ICIS亚洲业务开发经理David Hanna在采购峰会上表示,2014~2017年,中国计划建成投产17套CTO装置,乙烯和丙烯合计产能将达到920万吨。同期,中国计划建成投产8个甲醇制烯烃(MTO)装置,乙烯和丙烯合计产能达到450万吨。2015年前,中国将建成10套基于CTO/MTO乙烯的新建聚乙烯(PE)装置,合计产能270万吨。(庞晓华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