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年产3000吨丁二酸酐新工艺项目已在该集团鹤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完成技术转化,并生产出优级产品。
该装置采用的是河南能源与山西大学合作开发的顺酐连续加氢制备丁二酸酐工艺。鹤壁精细化工总工程师李江表示,目前该装置生产负荷已经达到设计负荷130%,实现了连续进料与连续出料,反应平稳、温度控制容易、无明显副反应、基本无废水、废气产生,达到了清洁化生产。
据介绍,2010年,公司与山西大学合作开发千吨级顺酐加氢制丁二酸酐联产丁二酸项目,经小试、中试采集数据,完成了年产3000吨工业化示范工艺包。2014年10月,在鹤壁精细化工公司建成了工业化示范装置,经过3个月的试生产,装置原料转化率达到99%以上,产品纯度达到99.5%以上,各项指标达到荷兰进口产品水平。该装置由此成为国内首例以顺酐为原料、连续生产丁二酸酐的工业化装置。
该工艺采用山西大学开发的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定向合成丁二酸酐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活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主反应器采用氢气和反应液下进上出的固定床反应器,并应用特殊撤热方式,将反应热均匀撤出,有效控制了整个反应器的平均操作温度,使主反应器内反应热均衡。同时,顺酐溶液与氢气采用并流向上的流动方式,在实现整个反应器反应温度均衡控制的同时,降低并控制局部热点温度,避免了反应物积碳和结焦的发生。
据了解,丁二酸酐广泛用于医药、农药、精细化工、醇酸树脂等领域,以前主要从荷兰进口。该工艺的成功开发将极大缓解国内外丁二酸酐紧缺的现状,激活焦化苯→顺酐→丁二酸酐(丁二酸)→PBS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实现焦油化工产业链升级与转型,促进形成以煤为源头的精细化学品高技术产业群,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