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 吴军)7月3日,非轮胎橡胶产品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康迪泰克(ContiTech)位于江苏常熟的混炼胶中心正式开业。这是康迪泰克混炼胶技术业务单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通过这一新的混炼胶中心,康迪泰克在材料领域的特殊专业能力将直接应用于中国这个关键市场。
欧洲之外首次设立工厂
常熟混炼胶中心是该业务单元第一次在欧洲之外设立的工厂。除了传统的轮胎、输送带产品,该材料还可用于多种应用领域。目前在德国和匈牙利的3个混炼胶工厂生产用于传动皮带、软管或汽车轮胎等应用的混炼胶。“本次1000万欧元的投资总额是该业务单元历史上最大型的投资之一。我们在3000平方米的生产面积上树立了技术标杆:第一条生产线的机器完全使用康迪泰克最高效的机械设备。”康迪泰克混炼胶技术业务单元主管 Peter Scholtissek博士介绍道。
据本刊记者了解,该中心运行的第一条混炼胶生产线,年产能可达1万吨。用于生产高科技含量的混炼胶挤出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1吨混炼胶。产品将首先满足国内康迪泰克业务单元的需求。目前工厂初步的预期是在未来几个月达到25%的产能利用率,明年达到60%~70%;预计2年之后能达到100%的产能利用率。在制造柔性方面,新工厂目前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拥有5个黑料罐、3个白料罐,可以适应它的多样性,同时,工厂还计划明年再新增1个黑料罐,以增加柔性。
“我们建造工厂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未来产能翻番的可能性。”Scholtissek表示:“目前的规划是每隔一年进行1个投资的追加。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实现50%~70%的产能上升,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会建设第2条混装线。”
持续创新支撑下游多元化需求
作为全球领先的专家之一,康迪泰克混炼胶业务单元研发出2000多种不同的混炼胶配方,可应用于多种不同行业的复合件和胶片。基于橡胶的产品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卡车、汽车和火车、采矿或食品行业。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的技术加上十分谨慎的生产检验保证了优异的质量。“新的产品以及下游合成材料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混炼胶的知识以及专家的创新精神。”Peter Scholtissek博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我们丰富的经验保证我们能够克服橡胶化合物研发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各项挑战,我们将在中国继续书写成功篇章。”
据Scholtissek介绍,新开业的中国混炼胶工厂现在开始生产25种配方的混炼胶,未来几年,公司将建立混炼胶的本地专家团队,并且进一步根据本地化的需求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生产出更多适应本地市场的混炼胶产品。其中关键的一点是用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原材料应用在一起。
在生产过程中,康迪泰克十分关注工艺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基于丰富的技术专业知识,康迪泰克可以在没有石墨、氟氯烃、贡或镉的情况下生产混炼胶。另外,采用最新技术的混炼胶生产线能够确保质量一致性。“从设计阶段我们就避免使用一些比较敏感、比较危险的材料。”康迪泰克常熟混炼胶中心橡胶合成物生产基地工厂经理马雪涛向记者表示。
贴近市场更好服务中国客户
中国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要想在中国市场上继续持久发展,必须深入客户,贴近当地市场。”康迪泰克事业部总裁兼大陆集团(Continental)董事会成员汉斯-于尔根·杜恩辛(Hans-Jurgen Duensing)表示:“因此,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把欧洲工厂的经验迁移到中国工厂,而是要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并且做到快速响应,因为中国市场的变化非常迅速,如果不能迅速地对中国客户的诉求做出反应,我们将无法取得成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在中国常熟成立这样一家混炼胶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2015 年初,康迪泰克收购固恩治技术公司(Veyance),同时也获得了固恩治在中国的混炼胶生产中心。因此,固恩治的知识和经验更加强了康迪泰克在这一领域的实力。“通过结合本地的专业知识,我们现在可以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提供更快、更有针对性的混炼胶产品,并提高本地原材料的份额。此外,我们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运输成本。”Scholtissek博士说道。在谈及固恩治位于青岛的混炼胶生产中心与康迪泰克常熟混炼胶中心的协同发展时,Duensing指出:“固恩治公司有自己专门的应用领域,我们首先要对他们的配方和康迪泰克进行仔细的对比,之后会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除了一些特殊材料需要从美国、日本或者欧洲进口外,其它原材料尽量做到本土采购。总的来说,我们要实现本土采购、本土生产。在华北地区,固恩治技术公司已经在本土化生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康迪泰克常熟混炼胶工厂也有自己专长的领域,比如我们在欧洲的胶管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会达到很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