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德国化工业 上升明显 力度有限
据德国化工业贸易协会(VCI)报告显示,2015上半年,德国化工业的产量上升1%,销售增长0.5%,达到965亿欧元(合1054亿美元),但是价格却进一步下跌3%。产能利用率达85%,出口额在欧元贬值的情况下,上涨2.5%,达到591亿欧元。但是德国国内需求受到限制,随着价格下跌,国内销售收入下滑1.5%,至374亿欧元。“尽管上升趋势明显,但似乎并未表现出力度”,VCI会长、拜耳公司CEO Marijn Dekkers说道。
据报告显示,上半年德国化工业销往西欧地区(包括英、法、意、西、葡等15个国家)的销售额下跌0.5%。与之相反,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家的出口额上涨12%,特别是药品出口的增长势头明显。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的销售额分别提高了16%和10%。VCI指出,汇率是影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
此外,今年上半年化学公司继续雇佣了更多的员工,雇佣率上升1%,从业人员达到44.7万名。
尽管欧洲正处在持续经济复苏的过程中,VCI仍表示,今年下半年,德国化学制药业的地位将不会出现显著提高。“总的来说,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出现稳健的上升”,Dekkers说道。该行业将继续从欧元疲软下的出口和油价走低的情况中获益。与美国或中东地区相比,后一种因素正在缓和基础化学品的生产成本劣势。
VCI对德国化工业的全年预测仍保持不变。其预测,全年产量将增长1.5%,销售额将上升0.5%,至1918亿欧元,其中出口额将提高2%。
根据VCI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德国化学公司正在增大其海外投资力度,这不仅可以开拓新的市场,也可以受益于国外低廉的成本。目前,活跃在美国的德国公司投资项目中有2/3是基于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更低廉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同时,该调查还显示,在欧洲相邻国家的外国投资中,有1/3的项目是基于比德国更低廉的当地成本。Dekkers表示:“与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相比,德国作为化工业的生产地正在失去其吸引力。”
VCI指出,从2012年开始,德国的化学公司在海外的投资就已经显著高于本国。在过去的25年中,德国化学公司在外国投资建设生产装置和工厂的数量比国内高出一倍有余,目前已达到86亿欧元。相比之下,同期的国内投资已处于停滞状态:自1991年以来,德国化学公司在装置和工厂方面的年平均投资为64亿欧元,目前的投资水平已达到峰值70亿美元。但这并不能保证该行业继续保持目前在德国的投资水平。Dekkers指出:“我们需要对该行业的政策性支持,以显著改善本土的投资氛围,并避免失去更多的海外投资。”
VCI表示,关于成本问题的争论在小、中型企业中更加值得注意。此前,小、中型企业的本土投资一直在持续增加,但是到2008年后就呈现出延迟状态。由于可再生能源法规导致关税大幅上升,本土企业,特别是小、中型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Dekkers呼吁,国家应给企业更多的规划性保证,特别是在能源的政策性规定方面。他表示,在能源政策的谈判中,成本和可靠性很不幸地成为了对立的两方。政策措施在移除创新障碍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这将帮助整个国家成为一个产业基地,而不仅仅成为更多研发密集型产品的发源地。“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创新推动力,以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并保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他说道,“目前有很多相关建议,包括通过税收措施支持研究,以及建立创业投资法规等。”(赵晶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