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商品环氧乙烷全球供需格局盘点
2015年32期 发行日期:2015-08-21
作者:zhoukan2012
fiogf49gjkf0d

据IHS化工的数据显示,由乙烯催化环氧化制得的环氧乙烷,主要用于生产乙二醇,而这一应用在2014年全球环氧乙烷的消费量中占到了74%的份额。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其运输和运距都受到极大限制。全球范围内,仅有少量商品环氧乙烷是以道路运输的方式运到下游工厂,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就近的管道输送实现的,更多的则是供给生产商自有的下游装置来生产衍生物。这使得商品环氧乙烷的生产形成了显著的地域性,而不同区域间需求构成以及各地区发展的差异使全球商品环氧乙烷生产的分布出现不均衡。

北美地区:需求稳步增长,亟待新增产能

  自2012年以来,北美地区商品环氧乙烷的生产能力增长趋缓,稳步增长的需求使生产商不断提升其精制装置开工率至85%以上。另一方面,商品环氧乙烷的供应商逐步扩大其自有衍生物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范围,其环氧乙烷的内部用量显著增加而外售量则逐年下降。商品环氧乙烷的流通量日趋紧张,严重制约了非自有环氧乙烷的下游衍生物生产商的发展。而未来5年,北美地区的新增产能仍非常有限。
  此外,由于北美地区成本低廉的乙二醇的竞争力迅速提升,因此即便是规划了环氧乙烷装置的项目,比如MEGlobal(Freeport)、Formosa Plastics(Point Comfort)、乐天(路易斯安那)、Alpek(墨西哥)等,其环氧乙烷也都是全部用于生产乙二醇,仅有沙索(Sasol,莱克查尔斯)的项目计划生产商品环氧乙烷,其装置预计于2018年投产。
  IHS化工的价格监测数据显示,由于供应偏紧,北美地区商品环氧乙烷的价格不断攀升。在本轮国际原油价格下行之前,当地环氧乙烷的价格较2011年初上涨了37%。虽然能源价格的下调暂时遏制了环氧乙烷价格的继续升温,但日趋紧张的供应量仍使得环氧乙烷价格处于上行通道。IHS化工认为,在沙索新增产能投放市场之前,北美地区的环氧乙烷开工率将维持高位运行;而2024年之前如果没有其他的新增产能,商品环氧乙烷的开工率将提升至临近100%的水平。

西欧地区:供需增长乏力,进口产品主导衍生物市场

  2010年以来,西欧地区的环氧乙烷产业从金融危机的滑坡中缓慢回升。虽然部分乙二醇生产商策略性地从乙二醇生产转向商品环氧乙烷及衍生物的生产,从而提升了商品环氧乙烷的生产能力,但另一些企业选择直接关停环氧乙烷装置来退出其所在地的环氧乙烷业务则基本抵消了前者所扩增的产能,这使得该区域的生产能力近些年基本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
  同时,由于欧元区经济的复苏缓慢,该区域商品环氧乙烷的需求甚至出现小幅下滑,使得环氧乙烷的供应略显过剩,开工率也由2010年的90%下滑到2014年的85%。
  进入2015年,欧元区经济呈现良好的上行趋势。IHS化工认为,随着实体经济的继续好转,该区域环氧乙烷衍生物的需求也将平稳上升,进而带动当地商品环氧乙烷的需求。在2019年之前,极有可能在当地投建一套新的商品环氧乙烷装置来满足需求的增长,但来自中东地区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产品凭借其极低的成本优势,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西欧地区商品环氧乙烷生产的进一步扩张。

中东地区:产能阶梯式发展,辐射全球市场需求

  中东地区丰富而价廉的天然气资源推动了当地环氧乙烷和乙二醇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全球产能最大而成本最低的乙二醇生产中心。然而,在2012年之前,该地区仅在伊朗有一套小的商品环氧乙烷装置供给下游生产乙醇胺及乙氧基化物。沙特卡扬石化(Saudi Kayan)于2012年中在沙特阿拉伯投运的10万吨商品环氧乙烷装置改变了这一局面,该产能直供其新建的乙醇胺和乙氧基化装置。由萨德拉化工(Sadara)、沙特卡扬石化以及沙特丙烯酸公司 (SAAC)合资建设的大型石化项目将于2016年实现商业运营,项目包括36万吨商品环氧乙烷及乙醇胺和乙二醇醚等衍生物生产装置。这两大项目的投建,带动了中东地区商品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的阶梯式跃迁。由于壳牌(Shell)在2015年初宣布取消在卡塔尔的合资石化项目(原计划包括一套商品环氧乙烷及下游衍生物装置),该地区的商品环氧乙烷生产能力在2016年之后将暂时保持平稳,然而考虑到该地区低廉的原料成本,不排除会吸引新的石化项目而继续提升其商品环氧乙烷的生产规模。
  中东地区的环氧乙烷衍生物消费量是非常有限的,这些新增的产能主要定位于出口市场。自2012年以来,该地区衍生物的出口量稳步上升,带动商品环氧乙烷的开工率快速提升到2014年的90%以上。2016年萨德拉化工的产能释放会使开工率出现短暂下滑,之后继续增长的衍生物出口量仍会推动开工率稳步提升。

东北亚地区:
产能爆发式增长,供需矛盾凸显

  东北亚地区的环氧乙烷和乙二醇消费量居全球之首。虽然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相对较高的乙烯生产成本限制了其继续扩大环氧乙烷及衍生物的生产,但中国高速增长的下游需求及商品环氧乙烷的高利润率却吸引了大量投资,进而带动本国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商品环氧乙烷生产能力自2010年以来出现爆发式的增长,4年间总产能翻了一番。
  衍生物生产商为了解决其产业发展的瓶颈而纷纷进行了后向整合——建造自有的商品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这些企业往往建造产能远大于自身需求量的商品环氧乙烷装置,并将富余的量在市场上出售。虽然环氧乙烷衍生物(非乙二醇)的产能也顺势扩增,但其增速远不及商品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的增长;加之终端需求因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出现疲软,当地生产商还面临来自成本更低区域的进口产品的竞争,衍生物装置的开工负荷持续下滑,使得该地区商品环氧乙烷供应过剩的局面越来越突出,装置的平均开工率由2010年之前的90%以上下滑到了2014年的60%以下。与此同时,2014年中国市场商品环氧乙烷的价格与2010年相比降低了14%。
  未来五年,东北亚地区的产能仍将继续增长,该区域在2019年之前将再增加约200万吨的商品环氧乙烷生产能力,新增产能仍集中在中国。随着产能增势趋缓,商品环氧乙烷装置的平均开工率也将缓慢上升,考虑到中东地区新产能释放后对亚洲市场的冲击,东北亚地区商品环氧乙烷的平均开工率仍将维持在低位。

贸易格局:
将发生改变,引发新一轮盘整

  虽然商品环氧乙烷因运输受限而基本没有国际贸易,但其衍生物的国际贸易却非常活跃,并对平衡全球商品环氧乙烷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IHS认为,全球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贸易格局将发生改变。到2019年,欧洲地区将由目前的净出口区域而转变为净进口区域,中东供应商由于靠近欧洲市场并且成本优势突出而不断提高其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北美地区将继续维持其净出口区域的贸易地位,但其出口量将显著减少,主要供给南美(拉丁美洲)及部分亚欧市场;亚洲,特别是中国,仍将是衍生物的主要消费和进口区域。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针对部分地区出口的乙醇胺和乙二醇醚实施了反倾销措施,以保护当地生产商的权益。考虑到当地商品环氧乙烷及衍生物的巨大产能,预计中国将继续推行类似的贸易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成本区域产品给当地生产商带来的冲击。因此,中国环氧乙烷衍生物市场的自给率将显著上升而进口量将逐年递减。这种贸易格局的变迁,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球商品环氧乙烷产业新一轮的盘整与发展。

刘江丽,IHS化工副总监,环氧乙烷及衍生物亚太区首席分析师。于2006年加入IHS化工,2013年起专注于环氧乙烷及衍生物的市场分析。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