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是甲醇工业发展最快、变化最多的10年,全球甲醇工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2014年,全球甲醇的消费量达6500万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对世界甲醇工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除此之外,北美陡增的甲醇产量和国际社会对伊朗贸易制裁的逐步放松也将成为直接影响甲醇产业链的重要因素。
我国甲醇需求转向非传统应用
2004年,我国的甲醇需求约为580万吨,仅占到世界甲醇需求的11%,而该数据在2014年达到3300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近40%。我国甲醇工业的迅猛发展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中间还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衰退期。自此,我国甲醇价格对全球甲醇市场的主导权逐渐增加,而中国市场也成为近年来全球甲醇供应商的鏖战之地。
传统的甲醇下游产品普遍为甲醛和醋酸。近年来,我国甲醇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开始偏向非传统应用,如与能源相关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二甲醚和甲醇汽油掺混,以及从2013年开始大量增加的甲醇制烯烃(MTO/MTP)方面的需求。2014年,我国甲醇的表观消费量大约在3300万吨左右(不包括煤制烯烃所消耗的甲醇),传统需求的甲醛和醋酸占比37%。甲醇能源应用占比20%,MTO/MTP占比7%。根据IHS化工预测,到2019年甲醛和醋酸对甲醇的需求比例会减少到32%,能源应用的比例维持在20%左右,而MTO/MTP会成为甲醇的三大应用之一,占比将达到20%左右。
MTO是随着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新兴产业链。高油价导致烯烃及聚烯烃的市场价格较高,而生产不受传统原料的制约,是MTO快速发展的初衷。然而,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使甲醇制烯烃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2015年进入夏季以来,原油价格下滑带动烯烃价格再次触底,甲醇制烯烃的利润率被一再挤压。即便是在当前甲醇价格处于低位的市场环境下,MTO与石脑油裂解制烯烃等其他任何一种规模性制烯烃方式相比都没有经济性的优势。MTO工厂的利润率多数需要乙烯、丙烯的下游产品支持。中国目前共有12家MTO项目(只包括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不包括煤制烯烃的一体化项目),至2015年9月,已开工的6个MTO工厂每年甲醇的最大消耗量为700万吨。预计到2016年第三季度,未开工的6家工厂(甲醇年消耗量共计900万吨以上)会全部开工。在2017年之后,我国还没有计划新建的MTO项目。区别于甲醇传统需求的稳定发展,甲醇的非传统需求与世界原油价格关联紧密(见图1)。
区别于西方主要的甲醇产销国,中国大陆地区的甲醇贸易形势复杂。内贸和外贸、期货和现货市场均非常活跃。加之近些年来甲醇的金融属性和能源属性显著增强,国际原油价格、股票期货市场和汇率等都会成为影响该产品价格的因素,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会越来越大。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甲醇需求增长要快很多。但近年来的经济数据明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大宗原料型化工品的需求正在从快速增长逐渐过渡到中等增长速度。中国甲醇工业还有多少潜在的增长空间,成为行业内普遍探讨的问题。
北美产能增加,我国将成为主要目标市场
在近年来页岩气产业蓬勃发展的催化作用下,北美的天然气价格一再下滑,推动了天然气制甲醇项目在美国市场的重新崛起。IHS对北美新增甲醇项目的研究表明,自2012年以来,世界上主要的甲醇供应商及应用商纷纷在北美投资建厂,使其产能逐年攀升(见图2)。到2014年底,该地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有效产能为310万吨。2015~2019年,美国本土计划新增产能达到3000万吨。预计到2019年,北美地区的累计产能将达到约1500万吨,是现有产能的5倍,美国将成为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甲醇生产国。
然而,北美甲醇下游市场的需求多以传统需求为主,其增长较为缓慢。价格受我国甲醇价格疲软的影响,2015年北美现货市场的价格屡创新低。该地区的甲醇会在2017年左右达到供需平衡。随后,北美新增产能对世界甲醇市场格局的影响也会随之逐渐传导,我国将成为北美甲醇供货商的主要目标市场。然而,从美国主产地墨西哥湾到中国主要港口的路途遥远,并非甲醇的常规贸易路线,完善这段物流线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北美甲醇产能对世界甲醇贸易的影响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伊朗甲醇贸易
开始着眼全球市场
当前,伊朗的甲醇产能为500万吨左右,占世界实际产能的5%。在伊朗受制裁之前,其产量主要取决于市场对生产商的现货需求,当地甲醇公司主要通过现货贸易实现短期内的利润最大化。当时,甲醇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不大,因此伊朗的甲醇厂家多以现货形式把产品销往各个国家,并以美元结算。2012年5月,对伊朗的贸易制裁开始,其甲醇只能公开销往中国和印度,从而导致这两个国家的甲醇价格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除冬季限气减量以外,伊朗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出口量一般为每月15万~20万吨左右,其中大部分货源通过贸易商销往中国,其他小部分直接以合约的形式向终端客户销售。
今年7月14日,伊朗与国际问题六方就伊核问题达成初步协议,随后国际社会将有条件地逐步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随着国际社会对伊朗对外贸易的逐步解冻和新政策的推行,世界甲醇产业格局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中国和印度仍然是伊朗甲醇的主要出口国。在确保对中国甲醇供应的前提下,IHS认为,伊朗厂家会逐步恢复对制裁之前的主要供应地区的营销,其中包括韩国、日本及意大利等国,这会促使东北亚乃至亚洲各国之间的甲醇市场价格差异再次缩小。伊朗天然气供应充足,在解除经济制裁后,其甲醇厂家会尽快提升设备效率、消除瓶颈,从而尽可能地利用现有产能增加产量。
长远看来,伊朗有意利用此次政策上的机会增建新厂,提高总产能。IHS认为,伊朗南部的“South Pars” 气田的天然气供应充足、基础设施良好,是伊朗公司新建甲醇项目的首选地区。在国际社会对其实施经济制裁之前,伊朗至少公布过5个甲醇新建项目或扩产项目,共计800多万吨新增产能。如果制裁结束,伊朗有可能重新考虑继续推动这些项目。当前伊朗供货商与其中国客户的外汇结算方式都以欧元结算,如制裁全面结束后,结算方式有可能在明年转为美元结算。对于中国客户来说,需要承担的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风险,也会转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风险。
2016年对于世界甲醇行业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中国,所有MTO在建项目大都计划在2016年底建成并开始商业化生产。项目开工后,MTO行业的运行情况对甲醇的整体消耗能力和MTO利润空间等关键问题都会在这一年有明确的表象。在美国,梅塞尼斯和塞拉尼斯的两套百万吨级的装置将在明年进入商业化生产,新增产能对市场的影响力大幅度增加,北美甲醇贸易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输出。加上对伊朗经济制裁的放松,伊朗供应商对其国际客户进行产品量布局,世界甲醇贸易量会大幅度上升,市场价格也会更加波动。
马晓萌,IHS化工副总监,亚太区甲醇及其衍生物分析师。2007年加入IHS公司至今, 专注于甲醇及其下游衍生物的市场分析。毕业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