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道琼斯消息称,为应对原油价格持续低迷,以及伊朗在制裁取消后重返石油市场,全球两大石油出口国沙特和俄罗斯争夺欧洲石油市场主导权的竞争正在升温。
最近几个月,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沙特阿美公司(Saudi Aramco)已经在大幅下调出口至欧洲市场的原油价格。长期以来,俄罗斯在瑞典和波兰等欧洲国家的石油市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现在,沙特也开始将原油出口目标瞄向了这些欧洲国家。
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升温使得俄罗斯响应欧佩克(OPEC)减产呼吁的希望变得渺茫。一些欧佩克成员国希望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实施减产以帮助提振油价。一位来自海湾产油国的官员称:“对俄罗斯来说,将原因归结于欧洲市场竞争加剧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俄罗斯甚至不用坐到谈判桌前与欧佩克讨论减产事宜。”
从11月开始,沙特进军欧洲石油市场的意图表现得十分清晰,其已开始向瑞典最大炼油企业Preem公司供应原油,这是近20年来沙特首次向该公司供应原油。虽然Preem公司由一名沙特商人所拥有,但长期以来,该公司一直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此前,沙特还向波兰炼油商PKN Orlen和Lotos出售了原油。由于俄罗斯长期控制着东欧石油市场,沙特一般很少向东欧出口原油。一位沙特石油官员称,沙特也在考虑在位于波兰波罗的海沿岸的格但斯克石油终端存储原油,从而更加便于向东欧客户供应原油。
沙俄两国之间的竞争升温,已迫使俄罗斯石油企业以远低于正常水平的价格出售该国的主要原油出口品种乌拉尔原油。欧佩克在11月份的市场报告中表示,虽然乌拉尔原油的售价通常低于国际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价格,但由于中东石油的供应增加,10月份乌拉尔原油的折扣幅度几乎是以往的三倍。
今年10月,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长谢钦(Igor Sechin)指责沙特向欧洲倾销石油,并表示俄油将采取措施捍卫其在欧洲石油市场的份额。然而,沙特的一位石油官员表示,沙特只是试图满足其客户的需求。
今年,俄罗斯和沙特的石油产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两国都试图在2016年伊朗增加石油出口前获取并维持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两国的石油日均产量均超过1000万桶,从而导致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并将油价压制在50美元/桶以下。伊朗在2012年遭到制裁停止向欧洲市场供应原油之前,其欧洲石油市场的份额占比为4.4%左右。制裁开始后,俄罗斯和沙特填补了伊朗石油在欧洲市场的空缺。如果针对伊朗的制裁被取消,该国的石油出口量将大幅增加,2016年欧洲石油市场的争夺或将变得更加激烈。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已经把运往西北欧地区12月交割的原油官方售价下调了5美分/桶,但这仅仅是象征性的举措,伊朗因核项目而受到的制裁仍禁止该国出口这部分原油。今年10月,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人Rokneddin Javad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已经与一些欧洲炼油商和贸易商们达成一致,一旦制裁取消,这些公司将购买50万桶/天的伊朗石油,而包括道达尔(Total)在内的其他欧洲炼油商和贸易商也正在考虑购买伊朗石油。伊朗石油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Amir Hossein Zamaninia在德黑兰接受采访时表示,包括希腊和意大利在内的外国代表团已经显示了他们购买伊朗石油的兴趣。
一位海湾国家的欧佩克代表称,俄罗斯和沙特已经在争夺亚洲的市场份额,欧洲原油市场的局势或将变得和亚洲原油市场类似。俄罗斯曾于今年5月和9月取代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但10月沙特重新夺回这一地位。(庞晓华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