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电子化学品:小产品如何做成金产业
2016年24期 发行日期:2016-12-20
作者:zhoukan2012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子化学品市场,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一批颇具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正在崛起。然而,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苗头渐露。国产电子化学品与国际一线产品的差距如何跨越?怎样推动这样的高附加值产业在国内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哪些新兴的领域有待开拓?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哪些因素?12月6~7日召开的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濮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全国电子化学品产业(濮阳)发展论坛”上,近300名代表围绕上述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国产货占有率不足三成
   行业高端化还需提速
   
    濮阳市委书记何雄表示,电子化学品是化工产业链的前沿领域,具有高级、精密、尖端的特点,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将达7%,2020年达到700亿美元,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化学品在制造水平、技术积累、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物资技术基础,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揭玉斌也认为,随着中国逐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对电子化学品的用量和质量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电子化学品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并成立千亿产业基金,以推动电子化学品加速国产化。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迎来升级发展的良好机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务副书记曾坚认为,由于行业门槛高,国产电子化学品和材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30%,而且多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由日本、欧美、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垄断,部分产品进口依存度高达90%。因此,大力推进电子化学品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尽快实现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突破,改变当前国产电子化学品的市场占有情况,不仅是我国电子化学品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化工强国与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
    今年发布的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发展指南提出,到2020年,国产电子化学品按重量和销售额计的国内自给率要分别达到66%和62%。曾坚书记指出,要实现这个目标,电子化学品行业的从业者要有紧迫感与责任感,加快调整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实现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从而实现电子化学品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
    下游变迁+进口替代
      催生“卖水者”
  
    申万宏源高级分析师宋涛认为,电子化学品处于基础化学品到终端电子产品的产业链中间环节。“十三五”是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全球电子产业将加速向国内转移,国内电子产业将加速崛起。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将促进电子化学品的高速发展,但国内电子产业和市场增速完全不匹配。从整体上看,国产电子化学品高端产品(半导体用电子化学品)市场占有率不足10%,中端产品(LCD等显示器用电子化学品)仅在30%左右,低端产品(PCB、部分器件电子化学品)在30%~50%,因此进口替代空间大。受益于下游崛起及进口替代的双重机遇,电子化学品将成为行业的“卖水者”。
    但宋涛指出,传统石油化工企业在涉足电子化学品领域时,要明辨不同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我国半导体材料全球占比较低,未来国内将新建十余座12吋晶圆厂,巨大市场可期,但进入门槛较高。其中,光刻胶国内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不高,与国外企业差距较大;超纯试剂自给率仅占10%;高纯气体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由于半导体封装产业是最先向我国转移的产业,目前国内该产业(含境内外资)占全球的比重超过50%,使我国半导体封装材料的发展比半导体工艺制造化学品进程快。
    显示器材料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受技术的不断进步、产能扩大和价格的持续下滑,LCD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TFT-LCD是目前主流的显示器件。宋涛指出,显示器制备过程中对相关电子材料纯度等指标的要求相对半导体行业低,因此可以优先考虑涉足。
    印制电路板(PCB)电子材料产业大而不强,技术实力还有待提升。相关企业从该行业切入电子化学品领域难度较低。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石化处处长罗其明指出,“十三五”期间,电子化学品将持续作为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支持重点。对于电子化学品产业的发展,他建议,一是做产品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始终瞄着行业龙头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二是产品生产要成系列,因为很多下游企业需要的不是单个产品,可能同时需要电子级氢氟酸、硝酸、硫酸等,单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偏弱;三是政府管理者要为企业提供有序的政策环境。
  
    五大关键因素赢市场
   细分领域明确攻关方向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高级咨询师胡世明指出,中国电子化学品横向领域由易到难、垂直领域由低端向高端逐步替代。中国电子化学品生产商的成功关键因素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注重研发:研究与开发是中国集成电路化学品生产商快速改进产品的关键因素,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很重要,还需配备相关人员和先进装备,研发仍将为电子化学品业务参与者带来财务挑战;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对于集成电路化学品极为重要,可靠的产品质量将为公司建立声誉;
    销售力量与技术支持:同客户的紧密关系至关重要,建立这些关系需要能提供强有力、高水平技术支持的专业化服务人员,以及受过强大技术培训的销售力量;
    有效生产:高纯电子化学品需在客户要求的时间以有竞争力的价格供应,要满足这一需求,高效率的生产、原料采购、包装配送,以及总体质量控制系统必不可少;
    产品组合:客户想要从更少的供应商获得更多种产品,可以通过直接扩张、合资以及结盟,实现更完整的产品线和产品组合,旨在成为一站式商店。
    据不完全统计,电子化学品产品品种在2万余种以上,主要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分立器件/LED/传感器)、显示器件(LCD/OLED)、印刷电路板(PCB)、太阳能电池等电子元器件、零部件和整机生产与组装用的各种化工材料。不同产品市场特点不同,与会专家针对所在领域未来的发展重点和代表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1.锂电正极材料:NCM和NCA将成主流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晓力指出,过去10年,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保持了27%的复合增长率,2015年正极材料出货量为17.4万吨,2016年正极材料出货量预计将超过23万吨。目前车用正极材料主要是磷酸铁锂(LFP),未来镍钴锰三元材料(NCM)和镍钴铝酸锂(NCA)使用量将迅速上升,成为车用正极材料主流。预计2020年全球锂电正极材料将超过40万吨,其中三元材料(含NCA)需求量将达25万吨。
    智能手机锂电池主要使用正极材料钴酸锂(LCO),随着轻薄化、智能化的要求,对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可以通过提升电压来实现(4.4V已成熟,4.45V已完成开发); 快速充电成为主要的诉求之一,2015年已实现1.5C/700Wh/L电池量产,可在30分钟内充电至75%;2017年可达成2C/720Wh/L电池量产,使其在同时间內充电至80%。
    2.电子气体:混合气体需破几大技术瓶颈
    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孙福楠指出,电子混合气是电子气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同超纯电子特气相比,电子混合气体种类因混合气体的组成、组分的浓度、气瓶体积、材质不同而异常复杂。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会使用大量各种类型的混合电子气体。
    电子混合气组分使用浓度范围较宽,从10-6到10-2, 给检测带来很大的挑战。低浓度混合气如何在气瓶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是生产中最难解决的技术难点,被视为电子混合气“瓶颈”。由于电子混合气体基本是剧毒气体的稀释过程,涉及易燃、易爆、剧毒、有害过程,如何确保其安全性,国外做法值得国内同行学习。预计未来我国电子混合气体用量将越来越大,在很长一段时期,产品多以进口为主。基于对电子混合气体的技术难度及巨额投资、操作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考虑,电子混合气体的国产化之路将充满严竣挑战。
    3.高性能材料:国产化仍需努力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技术材料实验室杨士勇研究员指出,平板显示及微电子封装材料对于我国今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他呼吁企业应掌握目前良好的机遇,下大力气推动这些高技术材料的国产化及产业化。
    上海华谊集团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春雷分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酰胺酰亚胺(PAI)、聚偏氟乙烯(PVDF)等材料的开发及其在电子化学品中的应用。PMMA拥有者优异的光学性质和耐候性,但其冲击与耐热性能较差。国内低端产品过剩,高端PMMA产品仍主要依赖进口,如光学级、耐冲击及高耐热相关牌号的PMMA产品。目前,PMMA在光电行业中最为重要的应用是液晶显示器导光板。而PMMA还可以用作塑料光纤及薄膜太阳能封装,但这两个应用均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PAI 具有耐高温、机械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粘结性能、耐化学品性、绝缘性及介电性好等特点,在电子化学品领域,主要应用于光刻胶、液晶取向膜、IC封装材料,以及印刷电路板基板材料。PVDF具有高纯度、高电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易于加工及与电极极好的粘接性,是用于液态锂电池和聚合物锂电池的理想材料。在高性能电池中可直接用PVDF制造隔膜或作为提高安全性的陶瓷隔膜涂层的相容粘接树脂。
    4.高纯试剂:四大对策替代进口
    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赵晓亚指出,电子化学品用高纯试剂国内生产技术已经成熟,能满足8英寸晶圆生产技术应用要求,并已规模化生产。2015年产量为25万吨,产值约25亿元。中低端产品产能趋于过剩,尤其是低端产品在太阳能电池行业和平板显示G3.5代线及其以下已严重过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端8英寸以上晶圆和LCD面板G6、G8代线用国产化率不足10%。赵晓亚提出了替代进口的四大对策:扶持技术创新,成为客户综合管理服务商,搭建平台、产学研用结合,争取国家政策引导扶持。
    5.发光液晶:具备良性发展条件
    清华大学教授、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总工华瑞茂认为,大陆液晶材料需求市场空间巨大,但国产化比例极低。液晶材料国产化需突破专利,品质优先,拓展液晶单体(电子化学品)材料市场空间巨大,利润巨大,也具备良性发展的条件。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陆红波教授认为, LCD显示技术已步入成熟期,需要新的材料和技术提高显示性能;发光液晶可简化显示器件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效等性能;聚集诱导发光(AIE)液晶材料可以克服一些制约发光液晶显示技术的瓶颈。目前,合肥工业大学已开发了一系列的AIE液晶材料,并将其运用于器件。
    热钱涌动助高速增长
    需警惕投资泡沫破灭
  
    近十年来,电子化学品全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是精细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国内整体增速也维持在两位数以上。据介绍,类似美国、日本对本国半导体产业的扶持,我国成立了规模千亿级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在国家战略层面对半导体行业进行重点扶持,该基金投资涉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除此之外,民间基金的介入数量也较为可观,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业内外企业投资也开始聚焦电子化学品领域。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的项目将密集布局。
    胡世明指出,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实施及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的带动下,国内IC产业将步入一波新的增长周期。中国IC产业规模2000年为186亿元,仅占全球的1%;2014年3000亿元,约占15%;2015年超过3600亿元;2020年将突破9000亿元,占全球产业的1/3。未来5年将成为基金密集投资期,12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在未来10年将拉动5万亿元资金投入IC产业领域。
    与会专家提醒,科研创新需要时间,而电子化学品升级换代快,要正视这一矛盾,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技术水平的缓慢提高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的步伐是重中之重。
    孙福楠指出,电子特气在品种数量上已经初步完成量的转变,未来必须高度重视电子特气综合品位的提升,减少量的重复,防止低质量无序竞争,必须高度重视气体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赵晓亚也表示,高纯试剂未来需加强高端技术攻关,形成产学研用多方位创新合作平台。
  
        吸引金产业落地
      实现上下游联动
  
    电子化学品要形成集群效应才能更好实现产业链联动。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目前拥有各类化工企业86家,其中包括中原石化(中原乙烯)、中原大化、龙宇化工、惠成电子、迈奇科技、颖泰化工、泓天威药业、班德路化工、沃森超高化工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48家,是河南省化工企业最密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产业链集群的雄厚基础。目前,濮阳经开区电子化学品企业有4家,分别是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迈奇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沃森超高科技有限公司、富士康正一特殊材料有限公司。其中,濮阳惠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子封装材料用环氧树脂固化剂,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品种最全的顺酐酸酐衍生物生产企业,2015年6月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目前市值60多亿元。迈奇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纯溶剂N-甲级吡咯烷酮(NMP),可广泛用于锂电池、新材料等领域,于2014年在北京新三板上市。河南沃森超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上海化工研究院为依托,主要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可广泛用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前景。富士康正一特殊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子级保护膜和结构胶水及油墨等。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结构布局,曾坚建议濮阳电子化学品行业可以向以下三方面加快发展:一是继续发展电子封装材料和各类电子级固化剂,同时进军LED、OLED光电材料领域,并向上下游渗透;二是继续发展电子级高纯化学品试剂,应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等行业;三是本着环境友好、市场广阔的特点,大力发展电子级高性能膜材料研发生产。会议期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科曙光、德纳国际、深圳电子联合会分别与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嘉宾访谈环节,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邵华、辽宁奥克集团董事长朱建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书记曾坚、富士康正一有限公司协理徐世光、中国化工集团天津蓝星公司总经理张栋探讨了电子化学品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濮阳经济开发区吸引电子化学品产业落地的独有优势。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