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北威州率团与中国共同交流智能出行最新趋势
2018年21期 发行日期:2018-10-30

 

5bd7b4e2d2ed6.jpg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威州)是欧洲的汽车工业核心区域之一。在整个汽车工业价值链上的众多企业,包括全球市场引领者、初创企业和隐形冠军都落户在此。10月22日下午,由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威州经济部和NRW International主办的“北威州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和高效储能系统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市场引领者一起分享和讨论了智能出行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行业信息。

德国最新研究方向
   
    鉴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此次北威州经济、创新、数字化和能源部部长Andreas Pinkwart教授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目标是加深和扩展在相应领域的合作关系。
    Andreas Pinkwart教授表示,中国是北威州在欧盟区以外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北威州也是中国公司在德国的第一大投资地。机动车行业通过电驱动系统、大数据、自动驾驶和其他高技术与数字化能力从交通“设备提供商”转变为交通“服务提供商”,这将影响德国和中国的商业和人们的生活。同时,这也将为新技术、商业模式和服务创造无数机会。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北威州和中国密切合作,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并共同巩固全球机动车行业市场。
    来自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专业教授、明斯特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所科研带头人Martin Winter教授指出“德国制造”电动汽车的关键因素在于电池材料与电池技术。他强调了锂离子电池的光明前景,与其他类型充电电池相比有很多优势,比如成本大幅下降、使用寿命可长达20年之久。德国企业也做了很多关于电池材料的研究,能够快速充电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能够适应快速充电的电池成本要比其他类型电池成本高,但这并不能阻挡其成为热门趋势。”Martin Winter教授带领的明斯特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所专业从事具有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和最高安全性的创新电化学储能装置的研发,其目标是推动电池以最低的成本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固定式储能系统。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生产工程学教授、德国Street Scooter有限公司创始人Günther Schuh教授从智能出行的技术工业创新领域给出了见解,他介绍了如何借助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的研究机构和约360家技术公司组成的特有校园网络,开发具有各种成本效益的客户导向型短途电动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重点
   
    截至2018年9月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35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2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78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53%。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教授孙立清分析了当前整体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势,他指出结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今后的政策将重点治理“散、乱、差”,提高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准入门槛,推动碳配额的市场化交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200万辆,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300Wh/kg以上,力争实现350Wh/kg,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

    据了解,今年是北威州与江苏省和四川省建立卓有成效和密切友好省州关系30周年。目前,已经有1100多家中国公司在北威州安家落户,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吴杨)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