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指纹库”建设体系通过鉴定
我国“油指纹库建设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日前在青岛通过国家海洋局的课题验收及成果鉴定。
石油尤其是海底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开采规模迅速扩大。据估计,每天约有2500艘大油轮在运输石油,
海上平台、油井数量急剧增加,溢油事故时有发生,由溢油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油指纹
库”建设体系及溢油鉴别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先进溢油污染防治技术,美国、韩国、日本及欧洲沿海国家
都已建立了较完善的溢油鉴定体系和油指纹库,在溢油污染防治、溢油鉴定和溢油污染损害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作为国家海洋局在北海区的技术支撑单位,多年来一直从事北海区溢油事故中的溢油
鉴定工作。2003年7月承担了国家海洋局重点课题“油指纹库关键技术研究——油指纹特征信息提取和比较方法
研究”。目前北海监测中心已经建立起1套较完善的油指纹库建设体系和溢油鉴别技术。在国内首次同时运用气相
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化学指纹分析方法,建立渤海部分区块油指纹库;首次针对油品的
正构烷烃、多环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苯系物等定量特征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油品的分类
鉴别,实现准确鉴别指纹相近的不同油样;首次采用小波分析对数字化原始指纹进行预处理,提高原始指纹逐点鉴
别能力。针对海上溢油多经历风化过程,影响溢油鉴别的情况,采用室内室外风化实验,研究了油品的风化变化规
律,为风化后的溢油准确鉴别提供依据。
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解决海上溢油事故中各类责任纠纷,开展溢油污染损害评估,预测溢油对环境
的长期潜在影响、选择适当的溢油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我国原油指纹库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
础。(王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