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循环与经济并重 发展“绿色”工业网络
2005年24期 发行日期:2005-09-01
循环与经济并重  发展“绿色”工业网络
——访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总工程师卫红梅、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区总公司总经理李新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选择。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秉持“循环经济”理念,努力构建区域“闭路环绕”的工业共
生网络,以实现区域“废物零排放”,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在发展绿色生产、主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已经成为
我国工业园区的领跑者。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天津开发区环保局总工程师卫红梅博士和天津开发区化学工业区总公
司总经理李新先生,了解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希望对国内其他工业园区提供有益借鉴。

遵循“3R”原则建立企业共生网络
  记者: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工业园区和首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园区,天津开发区在发展绿色生产、
实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已经走在我国工业园区的前面。开发区内的企业如何建立起共生网络,实现区域的生产
经济循环?
  卫红梅: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传统经济模式
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过程;而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
反复流动过程,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基本原则(称为3R原则),具有
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
  生态工业园就是要建立一个工业共生网络,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共生关系,以一个企业的废料作为另一个企
业的原料来生产产品。开发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汽车工业产品代谢网络”的雏形,而这一网络的建立和有效运转,
与专门“吃干榨尽”废料的“补链企业”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开发区内以整车制造为龙头、80
多家配套企业资源共生的汽车产业链,由于“补链企业”的存在而趋于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开发区还将逐步构建
和完善跨行业物质代谢链,如针对食品饮料业能源消耗量大且稳定的特点,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和行业间的蒸汽梯级
利用;积极开展各行业之间以及污水处理厂、新水源公司等的共生合作,构建废水代谢链条。在中水回用、海水淡
化方面,开发区最终将建立全国的海水淡化与产业示范基地。开发区还将致力于雨水的收集和再生利用,致力于垃
圾分拣和再生,在开发区内形成一体化固体废物管理,即占总量1%的危险废物全部进行分类回收系统实现资源化;
占总量9%的有机废物进行堆肥处理;剩余生活垃圾经过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后进行垃圾焚烧发电,底灰作为建材
的原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社会环境与企业经济双赢
  记者:入驻园区企业对推广循环经济体系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如何?在执行过程中有哪些具体方法和措施?
  卫红梅:循环经济不仅是在资源和废物方面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含义就是在经济
上要合理。我们在对企业做宣传和培训的时候始终强调这是一个社会环境和企业经济双赢的战略,而不仅仅是企业
的一种奉献。
  在开发区内向企业推行循环经济的初始阶段,很多企业对这一新的经济模式并不接受,有的不愿意暴露自己环
保方面的问题,有的则觉得经济上不合算。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废物最小化”俱乐部,广泛接纳企业加入。企业
作为俱乐部的成员,可以通过专家的诊断和建议,了解如何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将能源、资源使用量和废物排放量都
实现最小化。
  我们还建立了“工业废物交换平台”网站,使企业可以实现在网上沟通废物交换信息,这在我国还是首例。目
前我们国家有些废物没有得到很好的资源化利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利用网络平台,
需方和供方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目前天津开发区4000多家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14类主要废弃物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买卖。
  同时,开发区出台了关于鼓励节水和污水资源化的若干规定,用经济手段促使企业认识循环经济、参与循环经
济。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免缴污水处理费单位认定暂行办法》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使用新型水源暂行办法》
等。

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卓有成效
  记者: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能源、资源紧缺的现实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作为能源、资源消耗大户和“三废”生产大户,可以说化工企业生产能否符合“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的循环模式关乎循环经济体系的成败。化学工业区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卫红梅: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
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一些传统的化工生产存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弊病,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在于推行
清洁生产工艺,改造不符合节约生产和环保要求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应该搞好规划,合理配置周边资源,鼓励化
工企业集中到化工园区,以便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链延伸及优化、扩大生产规模、减少物流成本、集中处理污染
等方面形成优势。化工园区要围绕核心企业规划产品链和废物链,有目的性的进行主题招商,使园区内企业之间建
立起稳定的产品链和废物链关系。
  李新:化工园区致力于发展绿色化工,高度重视企业生产能耗、物耗和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园区招商设立了相
对的进入门槛,即生产技术水平高、能耗和物耗低、与环境友好以及能够围绕园区核心产业形成产品链和废物链的
企业才能够成为园区考虑的重点。
  遵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化工区有目的性的引入了以废铅酸蓄电池为原料生产再生铅的天津东邦铅资源
再生有限公司和回收电子废物的台湾金益鼎有限公司,在产业链资源配置和消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
适合园区发展的循环经济新模式。天津东邦铅资源再生有限公司是以天津统一工业有限公司蓄电池生产中产生的铅
废料和周边地区汽车配件更换所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为原料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生产再生合金铅的现代化、专业化、
循环经济型工厂。它是国内首次引进的国际绿色环保再生铅技术,该项目的成功引进填补了我国废蓄电池环保再生
利用技术的空白。台湾金益鼎公司主要提炼废电子组件中的贵金属。公司通过不断研发资源回收技术,降低处理成
本费用,并与上游合作进行废弃产品回收,达到节能降耗、重复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再如卡博特化工,在
生产炭黑过程中会产生含硫废气,公司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高效脱硫技术,在处理尾气的同时产生的蒸汽可以在园
区内进行梯级利用,不仅对资源和能源进行了充分的再利用,也对环保做出了贡献。这些项目的入驻对于化工区发
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统筹规划  稳步发展
  记者:天津开发区制订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卫红梅:规划主要考虑到第二产业、静脉产业和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1)第二产业。首先必须遵循减量化原
则,即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的减量;其次是产品链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间不仅要形成产业链,而是要形
成一个工业共生网络,使开发区内工业生产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网状结构更加稳定。(2)静脉产
业。静脉产业主要包括水循环和固体废弃物循环两个方面。对于“水”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水源短缺的
问题。我们要构建“污水―再生水利用”的循环链条,实现使水资源在开发区内进行“体内循环”。对于“固体废
弃物”,要继续开展“废物最小化俱乐部”活动,扩大废弃物网上交换,同时我们开展了对能够根据3R原则处理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企业授予“生态管理标识”的活动。(3)保障措施。即开发区计划成立专门的机构,制订
相应的政策,在管理措施上对发展循环经济予以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任重道远
  记者:目前我们国家推行循环经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卫红梅:(1)资源意识的普及。目前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已经比较普遍,保护环境、环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等
观念深入人心,但是相当多的人尚未树立起资源意识,其中包括废物资源的意识。我国的资源和能源都相当紧缺,
应该大力提倡节约资源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循环经济做起等观念,资源意识的普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技术
瓶颈。可以说,固体废弃物是一种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如何对其加以利用,技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国家在这
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瓶颈。技术瓶颈还体现在如何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目前很多工艺
不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存在能耗高、排放三废高等弊病。(3)政策方面。国家应通过税收等手段切实鼓励资源再
利用。(4)信息方面。目前我国企业之间产品信息沟通多、废物信息沟通少,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比较重要
的现象。建立“废物最小化俱乐部”和“废物交换网站”是我们的一个尝试,但是这种模式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
已经非常普遍,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使企业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废物信息共享。(5)资金方面。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