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加入世贸组织与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2004年45期 发行日期:2005-09-05
作者:吴岩
加入世贸组织与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    吴 岩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总体来说,经过加
入世贸组织3年时间的考验,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得我国
的综合国力和整体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和贸易稳步增长,市场
开放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大的冲击,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国民经济和
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初步显现。

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产业发展
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国际市场空间增大
    统计表明,200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208亿美元,比加入
世贸组织当年增长21.8%;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8512
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37.1%,排名全球第四位,相当于美国1989
年的水平;2004年1~9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8285.5亿美
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出口4162.4亿美元,同比增长35.3%;
进口41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8.2%。预计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
将突破1万亿美元,届时将跃居世界第三位。由此说明,加入世贸组
织3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实现了大幅稳定增长,我国进出口贸易形
势比当初预计的要好。
    吸引外资规模扩大,外商投资结构优化
    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527亿美元,是当年全球利用外商直接
投资最多的国家;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561亿美元,利用外资的质量
和水平在2002年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全球500强跨国公
司中的400家已在中国投资,其中近30家公司还在中国设立了地区总
部,外资研发机构在中国也已超过600家。与此同时,电子、通讯等
高科技行业的外商投资项目不断增加,银行、保险、证券、旅游、教
育等第三产业也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2004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
资合同金额达727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对外投资取得进展,对外劳务、承包快速增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
部环境,同时也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截止到2004
年6月底,我国累计对外投资已达33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
业额达1031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达286亿美元,累计派
出各类劳务人员305万人次。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境外油气资源开
发项目已达到58个,累计投资60亿美元。据权威部门测算,对外承
包工程营业额每增加1美元,将会带动国内GDP 4.9美元的增长。加
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投资
已由2001年的7.9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28.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
程完成营业额已由2001年的89亿美元增加到2003的138亿美元,同
比增长5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具有比较优势的品种如蔬菜、水果、花卉等创汇农业发展迅速,无公
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产业快速增长。同时,工业结构调整
步伐进一步加快,纺织、轻工、机械、煤炭、建材、冶金、有色金属
等传统产业优势进一步发挥,服装、化纤、丝绸、化肥、钢铁等生产
能力仍然位居世界第一位,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生产量分别占世
界总数的30%、24%、16%,并拥有一批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已经从多边贸易谈判中得到了好处
    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议案,这
意味着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美国每年对我国正常贸易关系进行审议
问题已经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欧盟也逐步取消了对我国的歧视性贸
易限制,如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和欧盟等成员国已经取消了对我国87
个纺织品出口类别的限制,金额达40亿美元。
    积极运用世贸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处理贸易摩擦
    加入世贸组织前,我国没有资格用世贸规则对WTO成员方采取争
端解决方式处理贸易摩擦。加入世贸组织后作为WTO成员,我们可以
充分合理运用WTO的各项规则来保护我国的产业安全。如2002年我国
与欧盟、日本等国诉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并最终胜诉就是一个成功
的例子。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产业发展
带来了严峻挑战
    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的传统手段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关税总水平为16.8%,
2005年将下降到15.5%;工业产品关税总水平现为10.3%,2005年将
下降到9.3%,2008下降到9.2%。在启动新一轮的多哈谈判中,如果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关税减让,将会给国内产业带来很大压力。在
不断减低关税的同时,我们对部分进口产品实行配额、许可证和综合
性措施都将陆续取消。伴随着传统贸易保护手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国外产品有可能大举进入中国,届时将会对国内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
战。加入世贸组织前,国内许多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是“引狼入室”,
现在加入世贸组织已经3年时间,我们还没看到真正的“狼”,国内产
业还在按照预定计划发展。但是目前我们仍处在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
关税减让还没到底线,服务业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因此切不可盲目
乐观,以后的路程还非常艰巨,后面的风险还很大。
    伴随着入世后过渡期,部分国内产业将面临冲击和考验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原国家经贸委曾经组织力量对14个重点行
业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论证。当时将上述行业
分为3种类型:①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如轻纺、农用船舶、建
筑、农机、煤炭、电力、基础材料、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产业。对
上述产业可以加快市场化进程,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支持
大型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有效资产重组,提
高生产集中度,保持和发挥竞争优势。②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
距的产业,如石化、冶金、造纸、机械、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这
些产品国内缺乏,需要大量进口,经过努力可望在21世纪中期内具备
一定竞争能力。上述产业应该作为调整结构的切入点,进行设备消化
吸收,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培育具有优势产品规模的企业集团,有效
提高供给水平。③跟国外差距很大,在一定时间内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但国内需求潜力巨大的产业,如汽车等。日前,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
局组织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评价课题,这是国内对
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的一次尝试。国家质检总局也完成了《质
量竞争力指标》研究,并准备发布质量竞争力指标的年度报告,以填
补国内空白。
    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8512亿美元,今年外贸出口形势依
然保持强劲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忽视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
进一步扩大出口将会产生的不利影响。目前国际贸易摩擦已进入多发
期,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比重不断增加。从1995年世贸组织成
立以来到2003底,全世界共发起反倾销2416起,其中针对我国的反
倾销立案356起,占反倾销案件总量的15%。我国连续9年成为世界
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已成为制约我国扩大出口的非常不利的因素。
这些案件涉及五矿、化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医疗共4000
多个品种。2002年全球反倾销立案数量最大的是化学品、塑料制品、
橡胶,共113起,占当年立案调查的40%,其中石化产品首当其冲。
今年纺织品出口也遇到了很大障碍,仅上半年纺织品出口遭到的反倾
销案件就达11起,涉案金额15.3亿美元,直接影响到纺织行业10
万人的就业问题。家具也遭遇反倾销对出口产生很大影响。美国对我
国的彩电反倾销案件最终裁定征收5%~78%的反倾销税,未获胜诉的
企业因此要多交1.12亿美元的税款,由此将影响到彩电行业3.3万人
就业。禽肉、水产等产品出口也遇到了类似的贸易摩擦。由此可以看
出,随着入世后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加剧,外国对我国贸易制约的方式
增多,涉及金额也在不断扩大。

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是
产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
    今年2月商务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重点行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吴仪副总理对这次会议做了重要批示,她指
出,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应对工作、切
实维护产业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产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
以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指导产业抓住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
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合理利用世贸组织各项规则,
使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应该
说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需要政府和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政府要为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 积极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力争对我有利的谈判结果
    2001年第四届部长级理事会结束后,正式启动了多哈回合谈判议
程,但谈判中间受到了一些阻碍,使谈判进程几乎一度终止。2004年
8月1日,多哈工作计划总理事会做出决定,从现在开始再次启动多
哈发展议程,主要探讨8个方面的议题,包括农业、棉花、非农产品
的市场准入、发展问题(原则、特殊待遇和差别待遇、技术援助等)、
服务、其他谈判机构(规则、贸易与环境及TRIPS、争端解决)、贸易
便利化(贸易与投资关系、贸易与竞争政策相互关系及政府采购透明
度)、工作计划的其他要素。谈判截止时间为2005年12月底在中国香
港召开第六届部长理事会之前。目前,各成员方都在加紧准备,力争
对自己最有利的谈判结果。我国在新一轮多哈发展回合谈判中的原则
立场是:
    ①参加多哈发展回合谈判符合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也
符合WTO各成员方的利益,是世界经济贸易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
    ②在谈判中要始终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WTO中占85%的发
展中成员国能否从谈判中真正受益是多哈发展回合谈判是否取得成功
的标志;
    ③多哈发展回合谈判应充分关注新成员的困难,真正落实新成员
的合理要求和主张,允许新成员少做减让,或延长过渡期。
    因此,中国将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新一轮谈判有助
于为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参与国际规
则的制定,可以为我们今后获得长远利益赢得保证;通过新一轮谈判,
我国能从其他国家的市场开放中获得直接经济利益。同时多边谈判也
是我国推动WTO成员削减农业补贴、减低关税水平和约束非关税措施
的最有效途径,世贸成员方也开始重视中国在新一轮谈判中的地位和
作用。
    2.引导企业正确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国内产业安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必将成为世界经
济的一部分,因此,提早进入到国际竞争行列中去,在竞争中求发展
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贸易大国的
行列,发生国际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鼓励企
业直面挑战,并引导企业合理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产业利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出击,无论是抵制进口反倾销行为还
是应对出口反倾销,都应持积极的态度。只有自己的正确主张得到了
维护,才能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
    企业要居安思危,通过不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来发展壮大自己
    1. 认真研究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制定中长期竞争发展战略
    企业应该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并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中
长期竞争发展战略。要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及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提高产品技术含
量,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2.善于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为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一个有利
空间
    (1)对于倾销进口产品,要运用反倾销法律武器坚决予以抵制。
在国内现有行业中,石化行业在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自身权益方面
已经走在了前列。据统计,在目前已立案的33起反倾销案件中,涉及
石化产品的就有24个案件,占立案总数的72.7%。说明石化行业对于
运用反倾销措施维护自身权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2)在出口产品遇到国外反倾销时,要积极应诉,据理力争。目
前全球运用反倾销措施的频率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①贸易保护
主义和贸易自由化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随着世贸组织规则对各成员方
约束的加强,世贸规则所不允许的贸易保护方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而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唯一维护公平贸易的手段就是贸易救济(包括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因此WTO各成员方都利用合法手段保护
自己的经济利益;②由于反倾销自身具有合法性、灵活性、隐蔽性、
效果显著等特点而被各成员方频繁运用。
    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频繁进行反倾销,也有其内在的原因:①在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明确规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内不能
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国外在对我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时通常使用
替代国计算成本,往往会计算出很高的反倾销税,这就为国外对我实
行反倾销提供了便利条件;②有些国家出于政治原因;③某些出口产
品被反倾销后产生了连锁反应,如我国大蒜、草甘膦的出口被连续反
倾销;④国际上有些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对我
国滥用反倾销措施;⑤我国反倾销胜诉率在逐年提高,但总体上看应
诉还不到位。
    3.建立行业进出口产品预警监测体系,将保护自身利益的关口前
移,做到未雨绸缪
    当前形势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面临多种考验。面对这种形
势,企业领导人要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所谓“胸怀祖国”,
首先要密切关注国内竞争者的发展,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即合作又竞
争,因此要关注别人的发展情况;其次要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
化,如今年国务院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部分行业产业规模的扩展就
起到了限制作用,因此行业更应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第三要密切关注我国的煤、电、油的生产供应状况,进一步增强能源
意识,将节能节水提到企业发展的议事日程。所谓“放眼世界”则要
求企业要密切关注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关注国外的环
境、能源政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要同时考
虑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要密切注意国外竞争对手的发展变化
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国家、协会和企业应该建立相
应的进出口产品预警监测体系,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雷达”系统,以
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贸易袭击,将保护自身利益的关口前移,并从容
应对。(全文完)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