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油 “日薄西山”亦或“如日中天”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抗
近年来石油产量顶峰论、石油枯竭论再次流行,引发人们对世界石油前景的深思,对石油发展战略方向的讨
论。这类论点通过一些论著和媒体影响了许多决策者和消费者,与近期的高油价相配合,使不少人感到也许真的
是“狼来了”,世界经济要“大难临头”。这种论点的根源之一是对“世界油库”——主要生产和出口地中东的石
油前景的悲观论断。
银行投资家西蒙斯(M.R.Simmons)在其著作《沙漠黄昏》里给出了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为沙特)2020年
前的几个“巨型油田衰老的一系列技术数据和信息”。他指出沙特石油“已过鼎盛时期”,“顶峰产量在未来25年
也无法重现”。与之相应的是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国“原油产量都在下滑”。西蒙斯还由此判断“几乎没有尚未做过
大规模勘探的地区了”。“沙特石油黄昏的到来标志着我们进入一个石油供应逐步萎缩的世界”,这将导致石油需
求大幅增长与供应持续递减的“时代的冲突(A Clash of Ages)”,并“不可避免的”导致高油价和经济动荡。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石油产量并未一蹶不振
按OPEC统计公报,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峰值为1980年的49505万t,在第二次石油危机后OPEC国家处于最困
难境地的1985年,由于市场萎缩,产量降到16500万t。而后在长期执行限产保价政策的背景下产量仍逐步回升。
按BP世界能源统计,2004年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达到52680万t的新峰值,2007年产量达43310万t。
受益于一批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不仅大大减缓了油田产量的下降,还可以使已进入“壮年期”的油田得
以长期稳产甚至增产。2002年沙特开始对4个主力油田实施增产工程,使盖提夫(Qatif)、胡赖斯(Khurais)
的石油产能分别提高2500万t/a和4000万t/a,海上的萨法尼亚(Safaniyah)油田仅轻质油产能就增加103
万t/a。沙特最大油田贾瓦尔的南部,也称为哈拉德(Maradh)油田,由于是致密裂缝性储层,过去储量动用甚
少。2002~2004年的第二期开发工程使其产能达4500万t/a。特别是2006年,在地质条件和原产能均相同的三
个区块上完成的不同开采方式对比试验给人以很大启发。以鱼骨状水平分枝井(MRC井)并配套以地质导向技术、
智能完井技术和数字油田技术开发的Ⅲ区,比一般水平井开发的Ⅱ区和以传统直井开发的Ⅰ区,不仅单井产量大
幅提高,而且成本也大为降低。为这种已开发50多年的特大油田找到了稳产新途径,提高了最终采收率。令人
鼓舞的是贾瓦尔油田在2003年产量达到2.5亿t的同时,综合含水率却由36.5%降到33%,这与西蒙斯的预言恰
恰相反。
依托几个主力油田的上产工程,不但弥补了沙特全国油田的自然递减,而且使2002~2005年年产量提高了约
1亿t。而沙特的石油中重油占较大比例,德士古公司在改进后的蒸汽注采实验中成功的将采收率由3%提高到40%。
显然,西蒙斯所说的沙特主力油田产量下降应理解为:当仅采用依靠自然能量驱动和简单注水方式下生产时,产
量会下降。但也许西蒙斯不愿意注意到的是当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投入时老油田自然递减率可降低,甚至可以
转入新的增长期。沙特石油生产的实际过程驳斥了西蒙斯这种认识,而世界许多地区,包括中国东部老油田区长
期保持相对稳产的事实也可作为这一结论的旁证。
至于中东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完全不象西蒙斯所预言的那样“产量都在下滑”,即使整体上都执行限产保价政
策,而且两伊因动乱使石油生产大受影响,中东石油的年产量也从1980年的9.17亿t增加到2006年和2007年
的12.24亿t和12.10亿t。
二、中东石油开发“后劲”十足
中东石油产量远未达“顶峰”。油田、油区的“自然生命”可分为:Ⅰ.储、产量快速上升的青年阶段,Ⅱ.
相对稳产的壮年阶段,Ⅲ.储、产量快速下降的老年阶段,Ⅳ.储、产量下降慢但产量很低的衰亡阶段。在相对稳
产阶段又进一步划分为储、产量仍有缓慢或波状上升的稳产阶段前期和储、产量缓慢或波状下降的稳产后期。笔
者以中东主要产油国2007年产量为依据,根据各国油田、油区的“自然生命”阶段,并考虑政治、军事、经济
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分别计算出中东各国2010年、2020年的石油产量,见表1。
表1 中东主要产油国2007年产量和对2020年产量的预测 万t
2007年 2020年高方案 2020年低方案 高方案 低方案
国家 产量 年增率/% 2010年 年增率/% 产量 年增率/% 产量 增量 增量
伊朗 21210 3.0 23177 4.0 34308 3.5 32693 13098 11485
伊拉克 10530 5.0 12190 5.0 19856 4.0 18044 9226 7514
卡塔尔 5360 5.0 6205 4.5 9639 4.0 7934 4276 2574
沙特 49310 3.0 53882 2.0 65681 1.5 62532 16371 13222
科威特 12960 2.0 13753 2.0 16765 1.5 15961 3805 3001
阿联酋 13590 1.0 14002 1.0 15467 0.5 14718 1877 1128
阿曼 3550 -4.0 3141 -5.0 1881 -5.0 1881 -1669 -1669
也门 1580 -3.0 1442 -5.0 1236 -5.0 1236 -344 -344
合计 118090 2.67 127792 2.58 164833 1.95 154999 46473 36909
1.处于发展青年期的两伊和卡塔尔
自1978年伊朗革命至今,伊朗一直处于强烈的动荡局势中。特别是1980年起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使其石油
产量大幅下降。以发展较正常的1960~1977年计,其储、产量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55%和10.32%,该国的石油
工业在不受大的干扰情况下显示出处于青年阶段的特征。此后,虽然国内局势仍不稳定,特别是近年“伊核危机”
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但伊朗在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增储上产。1988~2007年伊朗储、产量年增率分别
为2.18%和3.56%。考虑到伊核危机近年内仍有明显影响,设定2007~2010年的年增率为3.0%。预计到2010年
以后,局势动荡的影响会减少,因此对按自然生命仍处于青年阶段的伊朗设定了其产量年增率为4.0%(高方案)
和3.5%(低方案),以此预测2010年和2020年的年产量。
伊拉克受到的人为干扰比伊朗更严重。但以发展较正常的1960~1980年而论,石油储、产量年增率分别为
1.21%和5.17%,正处于生命的青年阶段。尽管2005~2007年,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起军事制裁,但内乱不已的
伊拉克石油产量年增率仍高达8.17%,2007年储产比仍高达147.2。考虑到其巨大的勘探潜力,预计2007~2010
年年增率为5%,对局势可望较稳定的2010~2020年的年增率设定高方案为5%(在国家局势恢复正常,大力进行
新区(西部沙漠)开拓的情况下),低方案4%。
卡塔尔的石油发展比其他中东产油大国似乎慢了半拍。1864年产量才超过千万吨。1985~2000年,其储、
产量的年增率分别为4.81%和5.76%,2000~2007年更分别达到11.12%和5.80%,表现出典型的青年阶段发展特
点。目前,卡塔尔正在大力开发世界储量第1的天然气田(North),仅气田伴生的天然气液(NGLs)就是相当可
观的石油新来源,因此预计其2007~2010年的年增率为5%。预计2010~2020年年增率的高、低方案分别为4.5%
和4.0%。
2.处于稳产阶段前期的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
沙特是名列前茅的世界产油大国,1980年以来,他“自愿”充当浮动产油国的角色,在大多数年代执行了
OPEC的限产保价政策并在世界剩余产能总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限产并不积极勘探是制约沙特石油发展的首要因
素。以发展较正常的1973~1994年计,其储、产量的年增率分别为2.25%和4.09%,具有青年阶段的特色,以油
价持续上升的2002~2007年计,其储、产量的年增率分别为0.11%和3.0%,可归于稳产阶段前期。2007年,沙
特储产比仍为69.5,且仍具有相当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预计2007~2010年,沙特仍可保持3.0%的年增率;2010~
2020年的高、低方案中分别给予2.0%和1.5%的年增率。按表1的预测值,如果以2005年曾达到的52680万t
为基数,2005~2010年,2005~2020年(高方案)的年增率分别为0.45%和1.48%。显然表1中所设定的沙特未
来石油产量增加值还是相当低的。
伊拉克入侵打断了科威特石油的发展。以其较正常的1982~1989年看,储、产量年增率分别为5.61%和5.71%,
仍具有快速增长的青年阶段特征。以战后恢复了正常发展的1993~2007年计,储、产量年增率分别为0.36%和
2.12%,已属于稳产阶段前期。考虑到2007年仍有108的储产比,以及过去由于与伊拉克关系紧张而使其北部和
海上勘探开发程度较低,预计2007~2010年增率为2.0%、2010~2020年年增率高、低方案分别为2.0%和1.5%。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石油产量曲线具“双峰式”特征。1967~1977年的产量年增率为18.22%,
达到峰值9766万t后很快下降,到1985年所有OPEC国家产量都降到谷底时,仅产油3526万t。而后开始第二
次攀升,1991年达到10750万t的新峰值之后大致平稳。1991~2007年储量基本未变,产量年增率为1.38%,2007
年的储产比达91.9,仍可归为稳产阶段前期。预计2007~2010年石油产量年增率为1.0%,2010~2020年的高、
低方案分别1.0%和0.5%。
3.处于稳产阶段后期的阿曼和也门
相对上述各国,阿曼和也门是中东后起的产量较低的国家。阿曼在1976~2000年储、产量的年增率分别为
2.35%和4.07%。但之后产量开始下降,2000~2007年其储、产量的年增率分别为-0.50%和-4.10%,已进入稳产
阶段后期,2007年储产比已降到21.3,预计2007~2010年、2010~2020年的年增率分别为-4.0%和-5.0%。
也门的石油发展轨迹与阿曼类似。2002年以后产量下降,2002~2007年储、产量的年增率分别为0.34%和
-5.97%,2007年储产比仅22.7,也已进入稳产阶段后期。预计2007~2010年、2010~2020年产量年增率分别为
-3.0%和-5.0%。
如果中东局势趋于稳定,各国放松或放弃限产保价政策并加大投资以增储上产(能),则中东8个主要产油
国按预计的高、低方案2020年比2007年可能增产约4.6亿t或3.7亿t,年均增率分别为2.60%和2.11%。仅以
2010~2020年计,高、低方案产量年增率分别为2.58%和1.95%。以8国2007年占中东石油产量的98.25%计,
预计2010年中东产量为13.6亿t,2020年为15.78亿t~16.78亿t。
三、勘探技术尚待提高
中东地区丰富的油气探明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储产比。以中东主要产油区扎格罗斯山前地带的陆上
部份而论(这个居于中东核心的北西向油田密集带是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的主要油气区),1980年以来探井数
量和进尺数大为减少。以探井深度而论,大部份集中在1500~3500m的中层,大于3500m的深井数量很少。然而
扎格罗斯地区深层的中生界和古生界也有丰富的石油蕴藏,目前该地区已钻的大于3500m深度探井具有较高的成
功率。
由于其高储产比和极低的生产成本,中东地区有可能长期执行限产保价的政策以确保其市场份额和高额利
润。这种政策也导致中东国家不重视老油田的挖潜和增储上产,更不重视风险很大的新区新领域勘探。
一直以来,中东产油国没有把所获得的大量“石油美元”投入石油勘探开发,这在战火连绵的伊拉克表现尤
为突出。在两伊战争使国力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伊拉克于1989年停止了地质勘探,1994年仅有3台钻机作业,
此后勘探工作完全停滞。这使伊拉克到目前仅开发了扎格罗斯带内的浅、中层油田和南部油区的部份油田。在占
国土面积近半的幼发拉底河西岸大片沙漠区,初步的物探工作已发现有数百个构造,却无法开展进一步工作。据
统计,伊拉克已发现的526个可能含油的构造中仅钻探过125个,其已发现的油(气)田中尚有70%未被探明和
开发。如果能大力向西部新区开拓,向扎格罗斯和南部油区的深部新层开拓,按自然趋势尚处于发展青年阶段的
伊拉克石油储量有实力与伊朗、甚至沙特相匹敌,而产量将比预计值有成倍的提高。
与中、美和欧洲等勘探程度较高的地方不同,中东地区的石油还有不少新区、新领域有待开拓。对于中东产
油国来说,他们最大的战略利益就是在科技发展和油价高企而达到使大量非常规石油和石油替代品可以与常规石
油相竞争的临界点到来之前,最大限度地以“好价钱”卖出其石油。仅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企望中东产油国将
重视勘探开发,重视新区新领域的开拓和老油田的持续稳产,那么有丰富蕴藏的中东石油就不是黄昏落日,而是
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