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内忧过剩 外患冲击 标准出台能否拉动甲醇“超载”马车?
2009年21期 发行日期:2009-06-01
作者:张瑞和
内忧过剩  外患冲击
标准出台能否拉动甲醇“超载”马车?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  张瑞和
      从相关政府网站了解到,4月8日国家已经悄然发布了《车用燃料甲醇(GB/T23510-2009)》标准,该标准
规定了车用燃料甲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等,适用于车用燃料甲
醇的生产、检验和销售。《车用燃料甲醇》国家标准颁布与实施无疑将扩大中国甲醇市场的容量,被进口甲醇冲
击的一塌糊涂的中国甲醇生产企业似乎看到了一线生机。市场需求有望骤然增多,甲醇生产企业感觉到前景一片
光明,生产出的甲醇再也不愁销路了。
  然而,《车用燃料甲醇》国家标准的出台真的能拉动甲醇这驾“超载”马车吗?作为世界甲醇市场的重要组
成部分,国际甲醇制造商正在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中外甲醇生产商共同争夺“车用燃料甲醇”这块蛋糕,鹿死
谁手?此外,此举有望将甲醇归属于能源产品,中国能源紧缺,会不会鼓励大批量进口甲醇,也是业界十分关注
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甲醇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甲醇产业竞争力不强,仅靠打价格战与
外商争夺市场份额,以煤为主要原料的国内甲醇产业并不占优势;我国甲醇的主要用途是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产
业规模庞大,所涉及的下游产业众多,甲醇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重大。虽然车用燃料甲醇标准出
台带来了利好,但是竞争力不强的国内甲醇企业是否能与国际甲醇制造商相抗衡,仍然是个未知数。

                                     产能过剩局面已经显现
      近年来,我国以煤制甲醇为龙头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迅猛,2007年和2008年甲醇产能增长速度分别高达76%
和43%。2008年我国甲醇生产企业超过250家,总产能达到2092.4万t/a;产量为1126.3万t,同比增长6.4%;
进口143.4万t,同比增长69.7%;出口36.8万t,同比下降34.6%;净进口量106.6万t;表观消费量1232.9
万t,同比增长11.6%。2000~2008年我国甲醇产能年均增长率高达25.1%,2008年行业总体开工率仅为53.8%,
产能过剩局面已经显现。然而今明两年甲醇产能高速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国内能够于
2010年底前投产的甲醇在建项目共有25个,合计产能861万t/a。另外,我国还有24个拟建或处于规划阶段的
甲醇项目,产能合计2270万t/a。到2010年底国内甲醇产能将至少达到2950万t/a。
  我国甲醇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煤,其次是天然气和焦炉煤气。2008年,国内煤制甲醇产能合计约1270万t/a,
占总产能的61%;天然气制甲醇产能约600万t/a,占29%;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的产能约200万t/a,占10%。目
前,国内甲醇产能仍在向以煤为原料的领域集中,拟、在建及处于规划阶段的甲醇项目中,大部分产能是以煤为
原料的,预计到2010年国内将有超过70%的甲醇产能以煤为原料。
                                         世界格局重大转变
  据美国《化学周刊》报道, 2007年全球甲醇消费4034万t,2008年增长到4470万t,预计2012年将达到
5860万t。全球甲醇新增需求主要来自中国。2000~2007年全球每年新增甲醇需求量133万t,其中中国每年的
新增需求为105万t,约占全球新增需求量的79%。预计到2010年,全球甲醇生产能力将达到6400万t/a,以
80%左右的开工率计算,产量将达到5120万t。
  除中国外,世界各国的甲醇生产均是以天然气为原料。新建装置集中在中东、拉美和东亚等天然气资源丰富
的地区。在生产区位调整的过程中,随着甲醇生产技术的进步,装置规模趋向大型化。20 世纪90 年代单套甲醇
装置的规模为50万~80万t/a,近几年新建或在建的甲醇装置规模均在170万t/a以上。世界甲醇生产格局的
变化也导致消费格局的重大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甲醇消费已由自给逐步转变为依靠进口,
而加拿大、拉丁美洲、俄罗斯、中东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甲醇出口基地。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0年伊
朗、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甲醇产能超过900万t/a。这些甲醇产能均以当地廉价天
然气为原料,生产成本很低,甲醇成本可以控制在100美元/t以下。预计到2012年中东地区的甲醇产能将达到
2500万t/a以上。
                    国外甲醇来势汹汹
  我国甲醇产能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国内生产的甲醇可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不
需要进口。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甲醇产业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产业竞争力不高。2007~2009年是我国甲醇
装置集中投产的高峰期,也是世界新建甲醇装置的集中投产期。据测算,到2010年世界主要甲醇进口国——美
国、欧洲和日本与2005年相比进口总量只净增277万t。世界甲醇生产商必须寻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去消化上
千万吨多余的产能。从全球范围看,只有中国市场具备这个能力,近几年我国甲醇消费年均增长率超过20%,据
此测算,到2010年我国甲醇消费能占到全球总消费量的30%~40%。如果醇醚燃料能够被正式列入国家替代能源
目录中或甲醇制烯烃项目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中国甲醇年消费量有可能达到3000万t。中国巨大的甲醇消费
市场和更加巨大的潜在市场必将成为世界甲醇生产商角逐的战场。
  中国市场是全球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在中国市场上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必须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而这些正是世界甲醇生产商的强项。2008~2010年国外大型甲醇装置陆续建成投产后,传统的销售渠道无法消化
骤然增多的甲醇,中东地区的甲醇消费量很少,大部分甲醇商品的目标市场是中国。因中东的甲醇具有绝对的成
本优势,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从2009年起我国甲醇进口量已呈逐月增加的趋势,3月甲醇进口量为
65.30万t,较上月增加10.45%,平均进口价为186.61美元/t;1~3月累计进口总量为164.77万t,累计平均
进口价为181.15美元/t。2009年2月份国内甲醇企业整体开工率已不到30%,而大量低成本进口甲醇冲击市场,
更令众多甲醇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2009年3月,全国甲醇产量为84.2万t,较去年同期减少8.4%,较上月
增加38.7%;1~3月累计产量为207.9万t,较去年同期减少21.7%。中东地区每一个大甲醇装置建成投产后,
都会对中国的甲醇市场造成一轮新的冲击。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预见,2010年之前国外甲醇尤其是中东甲醇以低
价冲击中国市场将愈演愈烈。
                   标准出台  问题犹在
  甲醇是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甲醛、甲基叔丁基醚、醋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胺、甲基氯化物、
碳酸二甲酯等。世界各国甲醇应用均是以化工利用为主,我国除化工利用外,还有约30%的甲醇用作燃料。2008
年我国消费的1200万t甲醇中用作燃料消费的约300万t(含二甲醚消费)。
  企业和行业组织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甲醇汽油和二甲醚国家标准,是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使甲醇代替汽油、二甲
醚代替LPG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从而大幅度提高甲醇的消费量,带动甲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甲
醇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强力推动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4月8日发布《车用燃料甲醇》(GB/T
23510-2009)国家标准,将于2009年11月1 日起实施。《车用燃料甲醇》标准的出台表明国家明确地将甲醇列
入到能源产品中,在我国,甲醇正式拥有了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能源产品双重身份。不过,能源替代是一个漫长
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市场培育、资源、环境、健康、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贮运和配送等社会支
撑体系的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是靠出台一项或一系列标准就能完全解决的。
                 产业安全堪忧  反倾销需适时启动
  《车用燃料甲醇》标准的出台为甲醇汽油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奠定了基础平台,也为甲醇汽油标准的颁布拉开
了序幕。甲醇企业盼望多年的《车用燃料甲醇》标准的出台与实施,无疑将使企业对扩大甲醇市场消费增添信心,
甲醇企业为此欢呼雀跃。同样为这一标准的出台欢心鼓舞的还有国际甲醇制造商和贸易商。我国能源紧缺,国家
鼓励进口能源产品,将甲醇列入到能源产品系列中,贸易商将有理由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甲醇进口享受与石油相
当的零关税或与成品油、LPG、LNG相当(税率1%~5%)的低关税。
  对于国际甲醇制造商来讲,甲醇的市场价格不是问题,关键是市场容量。他们有实力采用低价倾销的方式占
领中国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以近几个月的甲醇进口为依据,可以推算出全年甲醇进口量将达到600~700万t。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甲醇消费不会有大的增长,应与2008年持平或略有增长。2009年中国甲醇消费以
2008年甲醇市场容量1200万t计,我国只需生产500万~600万t甲醇就能足市场需求。以2009年中国甲醇产
能2500万t/a计,装置开工率只有20%。
  受进口甲醇的冲击,2009年甲醇产业的运行状况不容乐观。2009年有1000万~1500万t/a甲醇产能不能正
常运行,如果甲醇进口再享受优惠关税,则甲醇产业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我国甲醇作为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产业规模庞大,所涉及的下游产业众多,如果不能正常发展,对国
民经济的影响重大。仅靠打价格战与外商争夺市场份额,以煤为主要原料的中国甲醇并不占优势。
  因此,面对不容乐观的产业形势,国家亟需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保障甲醇产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1. 加快出台甲醇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甲醇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效遏制甲醇产能盲目扩张势头,同时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布局调整。另外,为防止企业间的竞争恶化,建议及早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促
使规模小、物耗高、竞争力差的甲醇产能退出市场。
    2. 适时启动反倾销程序,保护产业安全
    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需密切关注国际甲醇产业特别是中东甲醇产业的发展动向和贸易动向,一旦发现
倾销行为,则适时启动反倾销程序,使中国的甲醇产业不至受到过度的伤害。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