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磷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解析
2009年24期 发行日期:2009-06-23
作者:张永志
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方向专题报道之一
磷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解析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张永志
  前言:5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并同时发布了石化产业技术进步与
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细则对未来几年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的调整发展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路线,规划目标为:
2009~2011年石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力争实现平稳运行,经过三年调整和振兴,到2011年使产业
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可以看出,振兴细则的重点在于对当前的石化产业结构
进行深度调整,并将后续配套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此,本刊特推出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方向专题报道,
希望把握各个相关行业的调整与振兴方向,为业界同仁借鉴。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一、磷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已是世界磷肥生产大国,但还不是磷肥强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磷复肥产能过剩,一些地方还在盲目发展
  截止2008年底,我国已建成磷肥生产能力约2000万t/a P2O5,其中DAP产能约1100万t/a(实物量),而
国内需求约600万t;MAP产能1300万t/a,国内年需求600万~700万t。目前,一些地方还在盲目发展。预计
到2010年中国高浓度磷复肥产能还要增加300万t/a P2O5,国外(北非、中东等地)也将新增产能300万t/a P2O5。
国际、国内市场都供大于求,今后市场竞争压力很大。
  2.市场疲软,高价库存原料及高价肥导致行业亏损严重
  世界金融危机,将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世界化肥消费量将会减少。IFA日前发布报告称由于世界
大环境及农民对投肥风险意识的增加,2008~2009年度全球肥料消费量将下降2.2%,其中磷肥将下降4.7%。国
内磷复肥市场低迷,需求减少。去年9月份后磷复肥价格暴跌,售价与成本严重倒挂,亏损严重,企业至今仍在
高价原料和市场低迷的困境中挣扎,消化高价原料及库存高价肥还需要一段时间。
  3.硫、钾资源短缺,进口依存度高
  2008年我国进口硫磺841.5万t,同比减少12.8%,约占世界贸易量1/3;加上进口硫酸和有色行业进口原
料伴生的硫,硫资源进口依存度约为60%。2008年进口KCl 514万t,同比下降45.4%;进口K2SO4 10.5万t,
钾肥进口依存度近60%。
  4.产业集中度分散
  我国有磷酸装置的企业约130家,其中DAP、MAP企业近100家,与美国、摩洛哥及前苏联等产磷国相比,
中小企业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还很分散。
  5.创新能力不强
  研发力量不足,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不多。
  6.国家调控政策相对滞后
    国家对磷肥实行限价及出口调控,由于市场变化较快,限制出口和价格等政策调整滞后,使磷肥行业处境艰
难。
  7.产业准入管理不严,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多年来,磷肥项目建设由企业、地方自主决策,行业引导弱化,行业准入无人管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造成产能过剩,产业结构问题突出。
  二、磷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1.产业结构调整是应对目前危机的需要
    磷肥行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产业内部积累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产能过剩、产品单一、高端精细化工
产品发展薄弱、技术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行业健康发展。
  2008年9月下旬以来,由于国际硫磺价格跳水,导致磷复肥价格暴跌,国内外市场疲软,需求萎缩,消费量
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全行业陷入困境。为应对面临危机,克服目前的困难,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是必要的。
  2.产业结构调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磷肥行业发展在保证农业及其他行业需求的同时,还要统筹兼顾资源、生态、
环境承载能力。
  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保护资源。要求磷肥行业改变发展模式,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消耗。
  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要求磷肥行业加强三废治理,实行清洁生产;尤其需要加大对磷石膏的开发、综
合利用。
  3.产业结构调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要缓解资源矛盾,提高资
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废弃物排放,使产业优化升级,保持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二、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磷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努力做到立足当前,解决当前行业面临的困境,更要立足长远目标,增强产业发展
后劲,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基本原则
  1.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资源、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力度,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
  2.转变发展模式  转变传统的规模扩张发展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3.突出重点,扶优扶强  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
企业集团。
  4.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以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推进磷肥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先
进适用的技术改造现有装置。引进和推广国际上先进、节能降耗的技术和设备。继续对已引进的技术设备进行消
化、吸收、创新和国产化工作。利用和发挥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总体目标
  1.更好地满足农业需求  磷肥的发展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更好的满足农业需求。
  2.向磷肥强国迈进  目前我国已成为磷肥生产大国,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整个行
业跨上一个新台阶,从磷肥生产大国向世界磷肥强国迈进。
  3.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  磷肥产能大幅度增长,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产能过剩
将成为磷肥行业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问题,产能不能被市场消化,就将被淘汰。淘汰落后产能是磷肥行业产业振
兴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4. 培育、发展品牌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提高磷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
的竞争力。

                   三、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
  1.提高中低品位磷矿利用率,增加磷资源保证度
  一是加速中低品位磷矿选矿富集产业化。加大胶磷矿选矿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加快中低品位磷矿选矿的产业
化,提高磷资源保障程度,保证磷肥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窑法磷酸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进程。窑法磷酸不但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还能缓解我国硫资源
短缺问题。力争3~5年内建成200万t/a(P2O5)磷酸,可节约硫磺190万t,减少磷石膏排放约1000万t。
  2.加大磷石膏的综合利用
    到2010年磷肥行业每年副产磷石膏约5000万t,堆存这些磷石膏既占用大量土地,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成为磷肥发展的瓶颈,必须加大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一是利用磷石膏制各种新型建材(石膏粉、石膏板、砌块等),
消耗磷石膏300万t;二是大力推广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制水泥缓凝剂,利用磷石膏200万t;三是利用磷石膏
生产磷石膏标砖20亿块,消耗磷石膏约500万t;四是进一步提高磷石膏制硫酸和分解技术,建设磷石膏制硫酸
50万t,可消耗磷石膏100多万t;3~5年内,达到年综合利用磷石膏1000万t。
  3.延伸磷肥产业链,改善经济效益,减轻产能过剩压力
    目前,绝大多数磷肥企业产品单一,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低。要延伸磷肥产业链,向磷精细化工发展,提高经
济效益。实现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国产化,生产中高档的工业级、食品级、电子级磷酸及磷酸盐等磷精细化工产品。
搞好氟、碘、硅等磷矿伴生资源回收,生产无水氟化氢、碘、硅等及其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提高应对危机能力。
  4.调整产品结构,研发磷肥新产品
    努力研发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磷肥新产品,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如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和难溶性钾矿生产熔
融磷钾肥,发展各种缓控施肥、专用肥,调整磷肥产品结构。
  5.调整企业结构,组建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按照管理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
劣的思想,加大产业调整力度。通过重组、兼并、收购等方式,组建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四、促进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1.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
  建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从严控制磷肥项目,不再审批、建设30万t/a P2O5以下的磷肥项目,控制低水平
重复建设。没有资源优势的地区不再上新项目。
  促进基础性高浓度磷复肥继续向磷资源产地转移;引导掺混肥、专用肥等二次加工肥料向市场转移。
  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新产品开发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
  鼓励中小型企业扬长避短,由生产基础肥料向肥料二次加工、生产专用肥转移。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根据自己
优势向专、新、特、精的方向发展。
  对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竞争力差的企业引导其转产、改产或关闭破产。
  国家发改委5月3日公布了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划目标,明确了钢铁、有色、轻工、纺织和石化五大产业在未
来3年的产能淘汰指标。对化肥行业将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淘汰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产能。
将通过修订完善产业政策、建立产能退出机制、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准入
门槛,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差别电价;妥善解决好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时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
问题;鼓励企业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2.建议取消磷肥出口淡旺季差别,实行零关税,增加淡季出口时间
  目前国际磷肥市场形势,即使降至零关税,我国磷肥出口也很难。同时,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能已高出需求
量50%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国内供应,现行的淡旺季出口差别税率受制于人,国际生产商利用我国税率差别,联
手压低或抬高价格。税率的波动,亦限制企业签订长期出口合同,使我国丢失了大片国际市场。因此,建议取消
磷肥出口淡旺季税别,执行零关税,增加淡季出口时间。
  3.对企业高成本磷铵产品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磷铵产品受2008年进口硫磺价格先高后低,市场冰火两重天波动的影响,造成企业库存高价硫磺、硫酸、
高成本磷酸、磷铵,磷铵产品成本在4000元/t以上。而目前国内磷铵价格大幅下滑,DAP出厂价不足3000元/t,
MAP不足2000元/t,企业亏损严重。建议国家对2008年5~11月国内生产的960万t磷酸二铵、磷酸一铵产品
按1000元/t进行补贴,共计96亿元,以帮助企业解困。
  4.建议暂缓执行磷矿产品17%增值税率
  国家自2009年1月1日起,磷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率从13%增加到17%。磷肥每年消耗磷矿石约5000万t,
按平均出厂价400元/t计,增值税增加4个百分点,全行业将增加成本8亿元,最终增加农民负担。建议暂缓执
行。
  5.建议暂缓调整磷矿石资源税税额,对建有选矿装置的企业重新核算计税标准给予优惠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硅藻土、珍珠岩、磷矿石和玉石等资源税税额标准的通知》,磷矿石
资源税税额标准从3元/t调整为15元/t。
  磷矿资源税按照每吨原矿征收不合理。因我国绝大多数磷矿为中低品位磷矿,需进行选矿才能用于磷复肥生
产。目前,我国已建成约2000万t/a选矿装置,在建的选矿装置1000多万t/a。每选1t标准矿(30% P2O5)将
消耗2~4t原矿,这样每吨标准矿要征收30~60元的资源税,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按照原矿征收资源税,将
导致企业采富弃贫,造成磷矿资源巨大浪费,与国家鼓励贫富兼采的政策相违背。调整磷矿资源税,磷肥行业每
年成本增加6亿元以上,在目前行业困难时期,建议暂缓执行。
  建议对配套建有选矿装置的企业采用差别税率适当优惠的办法,即:实物税基乘以选矿比再优惠20%的办法纳
税。
  6.建议化肥淡储以流通企业淡储为主,向生产企业倾斜,改为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联合储备
  目前,淡储以流通企业为主,由于市场变化莫测,淡储风险较大,流通企业不愿意购进化肥进行淡储。建议
淡储向生产企业倾斜,改为以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联合储备。
  7.建议银行贷款向重点磷复肥生产企业倾斜
    目前生产企业库存高,流动资金短缺,建议银行对重点磷复肥生产企业增加信贷,防止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
停产、破产。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