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生物燃料在亚洲
2010年6期 发行日期:2010-02-23
作者:华雯
生物燃料在亚洲
华雯  编译
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生物燃料
  随着美国和欧盟激励生物燃料使用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全球自2004~2005 年以来掀起了生物燃料的热
潮。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盟,不仅制定了刺激国内生产的措施,还鼓励生产商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寻求原料和
燃料,从而带动了生物燃料的全球贸易。此后不久,一些亚洲国家也宣布了雄心勃勃的计划,促进生物燃料的
国内消费和出口。几年之内,生物燃料就由一种微不足道的能源,演变成为一种全球性交易的商品,吸引了数
十亿美元的投资。自2004 年以来,亚洲的生物燃料总产量增长超过5倍,从20 亿公升增长到2008年的近120
亿公升。
  毋庸置疑,生物燃料的兴起给各国带来了广泛的机会,但同时经济与环境也因此承担了显著的风险和代价。
支持者宣称生物燃料可以替代化石燃料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经济。反对者则认为生
物燃料与粮食作物争夺土地、水资源和农业化学品,加重了粮食安全问题;不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需要庞大
的经济补贴,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2008年以来,全球农产品和石油市场剧烈波动,亚洲生物燃料生产商利润下降。人们对于欧洲是否能持续
从亚洲国家进口生物燃料的担忧也抑制了出口需求。目前,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物燃料生产厂开工率都很低。
许多专家认为生物燃料的泡沫已经破裂,决策者正重新考虑扶持和促进生物燃料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机制。例如,
欧盟正在慎重地检讨关于2020年生物燃料的法令,出于对环境的担忧,已经禁止从亚洲热带地区进口棕榈油。
此外,全球经济危机的延续和油价的暴跌进一步降低了人们对生物燃料的兴趣。投资者日益对生物燃料产生警
惕,一些学者甚至主张完全禁止生物燃料的生产。
  但是,如果生物燃料被草率地拒之门外,亚洲可能会失去一次重要的机遇。未来,亚洲将继续面临来自能
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还有超过5亿的亚洲人口(大多数在贫穷地区)还缺乏现代能源的供应。对于整个
亚洲地区来说,以一种更分散和本土水平的方式发展生物燃料,仍然是一种机遇。这势必要求政府、企业,以
及非政府组织(NGOs)和学者们,认真评估不同生物燃料的可持续性前景、评价国际上有助于实现生物燃料所
有潜能的最佳方法、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政策,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和利用生物燃料。
  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各种生物燃料政策及观点分歧的背景下,美国国际发展局(USAID)下属的环境
合作-亚洲清洁发展与气候计划(ECO-Asia)组织对亚洲国家生物燃料的可行性进行了客观、综合的评估。报
告集中关注七个亚洲国家:中国、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在整个报告中,这七个亚洲
国家被称为“目标国家”。之所以选择这七个国家是因为他们生产或者计划生产数量巨大的生物燃料。在一些
分析中,也包括了新加坡的数据,这是因为新加坡是该地区重要的生物燃料加工和贸易基地。报告研究的生物
燃料种类涵盖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代的生物燃料。第一代生物燃料的原料来源于谷类作物(例如玉米、小麦、
大米)、淀粉(例如木薯)、油料作物(例如油棕、椰子、大豆和油菜籽)、甘蔗、甜高粱和非粮食作物,例如
麻风树和水黄皮;第二代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来源于农业剩余物或者专门的“能源作物”,如草和速生木
种;第三代生物燃料主要是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本刊特摘录报告的部分内容,以为我国生物燃料政策的制
定提供决策资源,也为生物燃料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亚洲生物燃料能否成为一种可持续性替代能源,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净减排?
  生物燃料有潜力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亚洲的5亿人口用上现代能源。总体来说,如果能
够有效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在现有耕地上旱种甘蔗能够实现最大的能源净产出和温室气体净减排,旱种甘蔗
在亚洲条件适宜的地区是最优的乙醇生产原料作物之一。在生物柴油方面,油棕可以提供最优的能源净产出和
温室气体净减排,前提条件是油棕的种植不造成土地使用功能转变和能够充分利用副产物和废弃物。在近期的
乙醇原料供应中,甜菜拥有许多优势。麻风树可能会成为重要的生物柴油原料,但是由于缺乏商业规模的种植
产量和燃料产量方面的详细数据,还无法对此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估。
    1.生物燃料的大规模生产不太可能对亚洲未来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做出重大贡献
  到2030年之前,估计生物燃料将只占目标国家交通运输燃料全部需求的3%~14%,其中对泰国、印度和印
尼的能源供应贡献最大。但是这种估计是基于以下最乐观的假设条件下作出的:即各国在尚未充分利用的土地
上快速扩张第一代生物燃料高效作物的种植,同时快速实现以农业剩余物为原料的纤维素乙醇商业化和规模化
生产。
    2.各国完成乙醇和生物柴油目标的能力存在差异
  除了印尼和菲律宾,预计目标国家都能够完成各自的生物乙醇目标。但可能只有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能够完成各自的生物柴油目标。
    3.许多生物燃料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净收益有限
  一般来说,只有在现有耕地上种植的高产量原料和高效的燃料转化工艺才能带来显著的能源和温室气体净
收益。在现有耕地或退化土地上旱种甘蔗,同时有效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能够在乙醇生产中提供最佳的能源
和温室气体减排净收益。在退化土地上种植甜菜生产乙醇,以及纤维素乙醇也能提供可观的能源和温室气体减
排净收益。但是,目前亚洲采用的以谷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净收益很
低,甚至为负值。在生物柴油生产方面,利用油棕作为原料能提供最佳的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净收益,前提是
种植过程不会造成土地使用功能的转变和能够充分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与化石燃料相比,在退化土地上种植
麻风树和在适宜条件下种植椰子也能够提供较好的收益。
    4.如果没有大量补贴,多数大规模生物燃料生产系统不具备经济可行性,必将经历繁荣与萧条的反复循

  与化石燃料相比,亚洲的生物燃料价格相对较高。因此有效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成为保证收益率的关键因
素,否则项目的收益将波动很大。在亚洲,利用糖蜜生产乙醇和利用油棕及废油生产生物柴油日趋成为生产成
本最低的技术。
  投资回报和市场成熟化进程依赖于政府政策、研发和运行成本如何演变。此外,如果各国强制设置贸易壁
垒和保护政策,生物燃料贸易的发展进程将会受到限制。
  5.亚洲发展生物燃料最理想的模式是分散化生产和使用
  如果有专门的地区管理机构来建立分散的能源生产系统,将有助于提高边远地区生活水平、改善当地土壤
和水质状况以及避免森林砍伐和能够替代化石燃料,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以麻风树、水黄皮和油棕
为原料的几个小规模分散化中试项目的初步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在什么条件下,生物燃料适宜进行生产、销售和消费,同时避免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等?
    生物燃料应当以一种最节省土地、水、肥料和化石能源的方式进行生产,才不会加剧空气、水和土壤污染。
关键是保证原料种植不与粮食作物竞争。还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小型生产者的参与,保证公平贸易、
劳动者权益和本土居民权益,确保生物燃料发展中的公平性。制定明智的经济补贴与激励政策,扶持现有生产
系统中的最优方案,同时为将来更高效的原料供应和技术铺平道路,这将确保各国不会陷入总是扶持低效、昂
贵和不可持续性生物燃料生产的困境。最后,破除贸易壁垒和建立切实可行的标准及认证系统有助于推动可持
续性的区域和国际生物燃料贸易。
    1.可持续性的生物燃料政策需要保证粮食安全
  尽管人们对影响的程度尚存争论,但生物燃料需求确实是造成2005~2008年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同其他地区相比,生物燃料对亚洲粮食价格的影响相对较低。但是玉米乙醇、木薯乙醇和油棕生物柴油可能分
别是造成该区域的粮食、饲料和食用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最近粮食价格已经下降,但是燃料和粮食之间的
竞争可能还会卷土重来。确保粮食安全的中长期战略措施包括:(1)强化粮食生产,提高现有耕地的产量;(2)
禁止将粮食作物耕地用作生物燃料作物种植;(3)增加非粮食作物乙醇和纤维素乙醇的产量。
    2.生物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原料类型、生产系统、产地和种植过程
  谷类原料作物的种植比油菜籽、油棕、甘蔗(不包括使用大量水源种植甘蔗的情况,如印度)和常年生作
物的种植对环境的影响更大。甜菜由于对水和养分的需求低,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与此相似,麻风树和第
二代生物燃料原料作物由于常年生长的天性和对水及养分需求低,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如果使用通常的耕作
方式,无论是在粮食作物耕地或者是非粮食作物土地上种植生物燃料原料作物,都会造成土壤侵蚀加剧、氮磷
相关的水污染恶化和破坏生物多样性。在印度和中国,大规模生物燃料作物种植会增加对淡水的需求,造成水
资源短缺。
  要避免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在生物燃料作物每一个种植环节都采用最优的农业耕种方式。资料显示,
将原始森林和次生林“新”土地转变为生物燃料作物生产用地,会造成对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威胁。据悉,印尼
地区的原始雨林可能已被砍伐,开垦出的土地被用作生物燃料作物种植,最近印尼农业部宣布,计划废除一项
现行的法令,该法令禁止将大量的泥炭地转变为种植用地。
    3.用生物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能会带来空气质量的改善
  虽然土地的清理和植被的焚烧仍然是一项严重的问题,但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还是会减少环境中的硫氧化
物、颗粒物和一氧化碳。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生物燃料(特别是生物柴油)会造成氮氧化物排放上升和臭氧的
生成。
    4.大规模发展生物燃料并不一定能保证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虽然乙醇生产系统大多数倾向于规模化经济和摒弃小规模生产的发展趋势,但是似乎生物柴油更适宜以小
规模生产的方式进行。在亚洲已经有广泛的证据表明,发展生物燃料会损害劳动者权益和造成工作条件恶化、
威胁到本土和原料作物的土地使用,以及在本地引起争夺资源的纠纷。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下列政
策:通过签订耕种合同和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小规模生产者的利益;强制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土地所有权;保
证本地居民的参与权利和实施认证系统。
    5.建立一个国际框架,颁布可持续性标准和对生物燃料实行认证
  一系列关于什么是可持续性标准和如何制定透明统一的标准及认证方案的国际研讨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
棕榈油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RSPO)、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RSG)和其他一些论坛(例如全球生物能
源伙伴计划Global Bioenergy Partnership, www.globalbioenergy.org, 美国政府为其主要的合作伙伴,正
开发一种统一的方法,利用生物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作为一种基于国际生物能源可持续性原则的自
愿性框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生产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说,获得必要的技术协助是实现这些方案的
重要环节。同时,鉴于亚洲各国已经颁布计划增加国内生物燃料的需求,所以认证的工作要同时包括国内市场
和出口市场。
    6.制定明智的激励措施, 推动生物燃料的可持续发展
  迄今为止的经验充分表明,目前的生物燃料生产政策和激励措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
投入过于昂贵。对现有生物燃料生产系统的过度补贴和忽视扶持更高效的新一代技术的做法,可能会使生物燃
料产业陷入一种低效、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经验显示,单纯制定法令和目标会导致生产快速提高,产生盲目投资等不良后果。一种较谨慎和综合性的
方法是把法令或目标与明确的可持续性标准及相关鼓励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结合起来。这些措施包括设
立资本基金、提供低息或担保贷款、建设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援助和针对可持续性生物燃料生产进行研发工作
等。
    7.各国合作,消除贸易壁垒,建立认证系统
  亚洲各国,如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已经设置了一整套关税和非税收壁垒,限制使用国
外的原料或国外生产的生物燃料。消除贸易壁垒的努力应当与建立以保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严格认证
系统结合起来。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