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十二五”规划的八重“协奏曲”——石油石化行业“十二五”谱新章
2010年27期 发行日期:2010-07-13
作者:朱和
“十二五”规划的八重“协奏曲”
——石油石化行业“十二五”谱新章
朱和
  “十二五”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由大走强的关键发展时期,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制订的关键一年。由于情
况与形势的变迁,“十二五”的发展将有不少不同于“十一五”之处,在筹划“十二五”发展大计时,至少有八
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格外关注和留意,并要把相关因素一并考虑进去。

  一、发展环境——孕育机遇  警惕风险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面临着不少新的深刻的变化,在有可能带来机遇的同
时,也伴随着可能的新风险。
    ⑴ 后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全部过去,世界经济仍处于恢复之中,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今后的演变
发展与余波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与秩序将会有新的变化,国际金
融秩序与相关体制和监管机制也将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将会给石油石化行业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⑵ 石化景气周期 受金融危机和世界石油石化生产与消费重心继续东移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新一轮全球
石化景气周期到来的时间、特点与走势将可能有诸多不同于以往之处。
  ⑶ 自由贸易区 当前,全球贸易一半以上发生在各种自贸区内部,自贸区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
重要手段与场合,正在加速改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迄今为止,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非洲的30多个
国家和地区已经和正在酝酿建立15个自贸区,其中已生效的自贸区协定7个,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4以上。已
签协议并生效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正在谈判并可能在“十二五”付之实施的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区等中外
自贸区的建立与发展对我国石油石化业影响巨大,总体看来是挑战大于机遇。
    ⑷ 国际贸易保护 由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十二五”期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会进一步抬头,表
现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呈增加之势,而化学品安全正成为新的贸易保护壁垒。我国已成为国
际反倾销和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受害国,这势必影响今后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及其下游终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
   ⑸ 市场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将继续全面深化和推进。由此,一方面将使我国石油石
化业的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外资企业将更加全面深入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民营企业将在调整提高中谋得新的
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国内油气价格形成机制将逐步完善并趋于市场化,这将使国内油气价格水平总
体与国际价格接轨,原料成本提高,石化行业赢利空间将会受到挤压;再一方面,国内的财税、金融、环保、投
资、土地等政策环境也将会有新的较大变化,有些对行业相对有利,有些则因要求更高更严而会对行业产生一定
的不利影响。
  二、资源瓶颈——制约加重
  “十二五”期间我国油气资源的瓶颈制约程度将进一步加大和加重,在规划制定中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考虑和
必要的应对之策。
  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2009年达到了53.2%的新高。预计2015年我国的石油需求总量将增至5.0亿~5.3
亿t,而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只有2亿~2.1亿t,届时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可能升至60%左右。2009年我国天然气对
外依存度升至7.7%,今年前4个月更增至12.8%。预计2015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有可能达到2000亿m3左右,
而产量仅能达到1400亿~1500亿m3,届时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25%。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世界石油资源越来越集中到一些资源国家和地区,石油供需的地区不平衡越发突出,
而墨西哥海上平台爆炸沉没致特大污染事件后全球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安全成本将增加,加上美元汇率波动、地
缘政治不稳、投机资金炒作、金融危机余波等影响,“十二五”期间国际油价年均预计仍将在75110美元/桶左右
的高位波动。同时,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天然气价格也难免出现逐步走高的可能。能源价格的高涨,将对我国资
源对外高依存的石油石化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三、国际化经营——高唱凯歌  提高完善
  面对着“十二五”期间国际合作和国际化经营进入加强发展和进一步壮大的新时期,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和相
关企业一定要搞好战略规划与安排。
  截至2009年底,中国企业已在全球31个国家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合作,累计投资额超过600亿美元(其中2009
年超过200亿美元),海外油气作业产量突破1.1亿t,权益产量约5500万t。预计2010年后,随着一批新签的
大投资项目逐渐上产和一些海外收购大项目的逐步完成整合,中国石油企业将进入一个由以往的重速度上规模为
主要特点的加快发展向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做大做强为特点的加强发展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到2015年,我
国海外权益油气产量有可能逼近1亿t,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将逼近2亿t。同时,随着炼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壮
大和在世界上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一批海外的炼化合资合作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推进中,“十二五”期间还会
有新的进展。国内行业和企业一定要认真总结成绩与经验,找出不足,记取教训,解决影响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机
制等深层次问题,完善国际化经营的管理,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对新形势下“走出去”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也
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建立相应的抗风险机制。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今后国际合作和国际化经营扩大后
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四、协调发展——立足战略  统观全局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和石化行业要对行业发展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如何与产业集群和下游产
业发展相衔接有战略性统筹和有远见的安排。
  近几年,国家在东部、中部、西部先后推出了一批经济开发区,形成了泛长三角、泛珠三角、泛渤海湾三大
地区,新疆、西藏等地的发展也受到中央的更大重视。石油石化产业是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作用。如
何在“十二五”期间,使石油石化行业在很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融入地区经济,取得协调互利发展的
效果,是需要认真筹划的一件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
  石油石化工业是基础性能源、原材料工业,如何支持下游庞大、门类众多的化学、材料和材料加工工业的产
业升级和更好发展,搞好产业间的衔接和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也是“十二五”期间需要很好统筹安排的大事。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大国,但仍存在着企业过多过散、落后产能比重较大、能耗物耗过高等问题,急需在
“十二五”的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得到上游石油石化工业的有力支持。
  世纪之交以来,我国在一些地区选择建设了一批大型化学工业园区,成为炼油石化工业和化学工业、材料与
材料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合作平台,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与前景。“十二五”期间如何发挥好大型炼化基地的
龙头带动作用,搞好大型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以此促进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转型和升级,也是需要认真考虑
和安排的大事。
  五、宏观调控——科学决策  平稳适度
   “十二五”期间,对大型炼化项目的科学布局、科学论证和投资投产节奏与规模要有很好的把握和适度的调
控。
  近年来,国内各方投资炼化建设的热情很高,规模空前。据预测,到2015年,若在建、拟建和规划的炼化
项目按期建成,我国的炼油能力将从2010年的5.15亿t/a增加至约7.5亿t/a,乙烯产能将从2010年的1570
万t/a增至2000万t/a左右。这就需要国家和有关炼化企业本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根据国际国内行业发展环
境的变化,从全局出发,加强投资项目的科学布局、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根据市场需求的增长变化情况适当控
制投资规模和投产节奏,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注重规模化、特色化、基地化发展,做到有效发展,提高
投资回报率,提高国际竞争力。否则,就有可能使布局出现新的不合理,项目投产过于集中和密集,导致中短期
能力过剩,使行业内部出现过度竞争,从而影响投资效果,也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造成巨大浪费。
  六、企业规划——深化改革  全面提升
  对“十二五”新形势下大型石油石化国企的进一步改革发展要有明确的战略与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国几大石油石化企业要在过去十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
验,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管理创新,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促进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化精细管理,
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二要采取具体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规模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
盈利回报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七个能力;三是要根据形势和市场的需要,搞好
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搞好科技创新,搞好市场营销,搞好国际化经营的拓展与管理,
搞好人才培养与管理,正确处理好国内与国外业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上中下游各业务间的关系,立足国内,加
强海外,科技引领,实现公司业务的协调发展。
  七、低碳经济——顺应时势  全面部署
  对行业上下今后如何顺应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作出全面的部署和恰当的安排。
  ⑴ 完善天然气市场体系 从国际国内的现状看,全球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将主要依靠传统的化石能源。
因此,在继续发展石油工业的同时,大力和加快发展清洁且上升空间很大的天然气行业,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
和环境是个现实而不错的选择。但鉴于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且国内天然气来源趋于多源化,
高价的进口气所占比重日趋增加,需要在妥善照顾弱势群体利益,适当考虑供需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理顺天然
气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国内天然气市场体系,以促进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⑵ 进一步节能减排增效 加快低碳相关技术、绿色技术和先进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树立石油石化工
业清洁生产、绿色生产的形象。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和适当提高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
限制高耗能产品和重污染工艺项目的建设,淘汰落后产能。
  ⑶ 调整产品结构和能源结构 炼油方面,进一步提高油品环保质量标准,生产更清洁的汽、柴油,调整柴汽
比使之趋于合理;进一步发展高档润滑油的生产,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增加高档石蜡、高档优质沥青等其他高
附加值石油产品的生产。石化方面,在适当控制产能过剩的大宗、通用石化品生产的同时,开发生产乙烯下游高
附加值衍生物产品和合成树脂专用料,优质高档差别化纤维,C5、C9等下游衍生物和精细化学品,低碳适用的石
化品和合成材料及其终端产品,高附加值功能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努力实现有效发展,提高我国吨原油、吨乙
烯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在继续搞好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有选择地发展有较好发展潜力与前景、有较好技
术经济价值前景的规模化替代能源和新能源,使几大石油石化公司真正向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和能源化工公司转
变,实现多种能源生产和利用的互补融合和协调发展。
  ⑷ 加强低碳经济所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加强自身碳排放管理和节能减排增
  八、发展方式——转变模式  由大走强
  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大走强,迈上新的台阶,要有明确的思路。
    为在今后一、二十年内真正实现产业升级、由大走强,迈上发展的新台阶,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迫切需要转变
发展方式:⑴ 总体上 从传统的以投资拉动、资源消耗拉动为主,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为特征的
粗放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科技创新驱动和必要的资金投入与较低的资源消耗拉动为主,以有效投入、低能耗、低排
放、高效率和高效益为特征的新的集约化发展模式。⑵ 在上游领域 从过去的以石油勘探开发为主、以国内为主
转变为油气并重,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立足国内和加强国际合作兼容的发展模式,从重速度上规模的粗
放增长转为强调发展质量的有效增长。业务范围从原来的仅限于油气转变为以油气为主、有选择的发展适用替代
能源和新能源的综合能源协调发展。⑶ 在炼化领域 从过去的追求规模扩张、发展速度、投资拉动的外延型发展
模式转变为注重集约化程度、投资有效性、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讲究发展质量,突出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式有效发
展模式。⑷ 在管理上 推进管理创新,从过去的粗放管理转变为以继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不断深化精细管理、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模式。⑸ 在科技
进步上 从以往大多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追随和仿制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为主的发展
新模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世纪之交以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尤其是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在快速发展中已注意
到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形势的需要和国家的要求还有不小的
距离,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总体上还未完全脱离旧模式的束缚。这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
痛下决心,真正做好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篇大文章,使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真正脱胎换骨,全面由大走强,
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