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2010年第五届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年会”见证行业转折点
2010年43期 发行日期:2010-11-11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0年第五届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年会”见证行业转折点
  经过几年的沉浮,面对原材料短缺、行业政策不明、调和标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生物柴油行业发展几
近冰点。但从10月27~28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举办的“2010年中国生物柴油行业
发展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年会”上传来的一系列好消息,如一连串催行业奋进的鼓点,让我
们嗅到了强烈的春天的气息!

政策、技术合力——产业腾飞的翅膀
完善产业政策  实现持续发展
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  孙善林副秘书长
  从国际上生物柴油发展比较早、也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替代能源,发
展前期必须有政府的扶持。因此我国生物柴油行业发展,虽然已有几年的历史,但因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扶持,而
且也没有建立必要的产业管理制度,产业状况堪忧,尤其是从2008年底开始对生物柴油行业征收与矿物柴油一
样的消费税,使得这个产业陷入了严重的亏损状况,目前的开工率非常低,多数企业减产或停产,有些已经选择
离开。因此,与生物柴油产业相关的各管理部门及企业目前应该反思,认真研究制定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政策,
不要让政策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具有特殊性,由于我国人多耕地少,目前不可能用耕地种植油料作物发展生物柴油,
目前主要是以废弃油脂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未来应重点开发适合在非耕地种植的油料植物作为原料。因
此产业政策的制定就要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国外的成功经验也只能作为参考,我国乙醇汽油的推广经验同样也
不完全适合生物柴油的发展需要。我国已建成的生物柴油装置都是以废油为原料,因此,制定生物柴油产业政策
一定要和废油管理联系在一起,否则难以实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B5标准 生物柴油行业的强心剂
中国石化科学研究院  张永光主任
  9月2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国家标准》,并将于2011年2月1日实
施。B5标准的发布,表明我国生物柴油掺混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也希望以此促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
策法规,尤其是财税政策鼓励行业的发展。中石化一直很支持生物柴油的发展,在研发、建设上已投入上亿元,
明年可能选择部分省份或地区进行B5试点工作。
  在这里,提醒有关生产、调配、销售各个环节,在B5调合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几个技术指标:生物柴油的
氧化安定性用EN 14112测定,评价柴油及生物柴油调合燃料氧化安定性的方法为SH/T 0175,对不能达到氧化安
定性要求的BD100应添加有效抗氧剂;标准要求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的酸值为 0.09mgKOH/g,与轻柴油国家标
准要求相当,生物柴油BD100生产企业应与调配中心根据调合用常规柴油酸值情况协商确定供货酸值指标;BD100
标准对冷滤点要求为“报告”,以方便调合时参考,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及调合用常规柴油的
凝点、冷滤点情况组织原料、安排生产,并与生物柴油调配中心商定协议指标;生物柴油十六烷值主要与原料有
关,对达不到BD100标准要求的产品可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方式解决。

扶持政策 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  朱青
  国外生物柴油产业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来扶持发展。以欧盟、美国、巴西为代表的生物柴
油产业较为成熟,这与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借鉴国外同行产业政策,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进行税收优惠、适当补贴及
资金支持。其次,免征BD100生物柴油消费税、增值税;免征未来以木本油料为原料的各生产环节的相关税费。
第三,各地政府应组建专业公司回收地沟油,鼓励中小餐馆的经营者甚至普通家庭积极提供废弃食用油,建立废
弃油回收点。第四,国家应对能源林种植给予相应扶持政策,如能源林所需土地应享有国家有关退耕还林政策等;
能源林种植应享有国家对人工造林的补贴政策,进一步降低原料种植成本;生物柴油能源林种植基地投入大,回
收期长,国家应给予低息或无息贷款。第五,扶持有一定生产规模、环保达标的以地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
企业;培植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开发研究,鼓励开发生物柴油利用的新技术。

政策支持 企业生存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  冀星教授
  虽然目前政府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价格机制也比较脆弱,但去年国家提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今年又提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这对生物柴油行业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依然旺
盛,从去年到现在销售了2200万辆车,至少要增加8000万t原油消费量,这给生物柴油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消费
市场。生物柴油企业要生存,首先要保证原料供应,企业至少要在所在地市直接与饭店签协议,把地沟油收集起
来。现在有关部门正在与海关交涉,准备将香港的地沟油经简单酯化后进口。
  长远来看,只要我们的税收机制和价格机制能够理顺,生物柴油的发展势头不可逆转。现在生物柴油企业一
方面要齐心协力去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方面要下大力气。建议国内
企业与外资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消费税等有利于生物柴油发展的理念。

农、林、微生物、废弃油脂——突破原料瓶颈
林业生物质能源 未来的绿色油田
国家林业局林业生物质能源能源办公室  王桂芝副处长
  木本油脂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柴油原料。我国边缘性土地资源丰富,经过开发和改良,可以变成发展林木
生物质能源的“绿色油田”,用以补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林木生物质能源的需要。国家林业局正在组织编制的
《全国林业“十二五”规划》(初稿)提出“生物能源产业要重点推动高热值、高含油且环境适应性强的能源树
种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以麻疯树、文冠果、黄连木、光皮树、油桐等树种为主,在西北、西南、中原地区发展
林油一体化产业。”
  今年上半年国家林业局启动了中法生物柴油合作项目,拟利用法国开发署的低息贷款(利率现约为1.2%(浮
动利率),贷款期限12~15年,3~5年的宽限期)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在项目区开展以林业油料作物为原料的
生物柴油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从育苗到生产出生物柴油产品的全过程。已初步选择内蒙古赤峰、河南省三门峡、
云南省楚雄、甘肃省兰州及新疆阿克苏等5个地区为项目备选地区。下一步将在考察的五个地点筛选出两个项目
地,编制项目建议书,拟于2010年底前报送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

非粮能源植物 令人惊喜的大“油矿”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邢福武教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  李桂英秘书长
  原料短缺已经成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开发的种类(麻疯树、油莎豆、续随子)多为外来种,
产量并不高,而且只适合我国特定的地域发展,我国各地生态环境不一致,不能由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柴油植物
“一统天下”。
  2008年,科技部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非粮柴油能源植物与相关微生物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等19个单位承担了该项目。在华南、华中、华东区调
查发现富油的植物种类较多,已经采集到山茶科和樟科的种类如越南抱茎茶(种子含油率69.95%)、大叶新木姜
子、广宁油茶、绒毛山胡椒、红皮糙果茶、大苞白山茶等种。该类植物种子含油量高达30%以上,产量高,且容
易栽培,具开发价值。西南区采集到含油量较高富油植物如杨梅、毛杨梅、鳄梨、泡核桃、澳洲坚果、红花油茶、
大花卫矛,种仁含油率高达50%以上,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北方地区发现了一批本地特有的油料物种,如巴山
冷杉、紫斑牡丹、山白树、珙桐等;在东北地区发现接骨木资源量较大,含油量较高。

废弃油脂  我们身边的生物柴油原料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杜泽学主任
  近年来,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使废弃油脂的利用价值得到更大发挥。我国目前各类食用油消费量约3000万t,
假定其中1500万t是在城市中消费的,产生餐饮废油达225万t;根据预测,我国每年至少将有100万t食用油
因过保质期而需要处理,这些油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我国每年副产动物油脂数以万吨计,近年估计食用
后的剩余量至少500万t;此外,每年还有78万~141万t的酸化油。
  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传统上有酸碱法和酸法,中国石化开发了SRCA新工艺并实现了产业化,已经
建成中国海油海南6万t/a生物柴油示范装置,中国石化贵州5万t/a示范装置和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5
万t/a装置正在设计中。

微生物油脂  新型油脂资源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刘德华教授
  发掘新型油脂资源是发展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关键。由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利
用碳水化合物、二氧化碳等作为碳源,可在菌体内产生大量油脂。微生物油脂的特点是脂肪酸组成以C16、C18
系脂肪酸为主;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生长周期短;生产不受场地、季节、气候限制;好氧发酵过程,有工程放大
和连续生产优势;能利用多种单糖和混合糖,利于解决生物质“全糖利用”问题。
  利用自养藻类生产油脂,是最为经济、环保的方法,但目前产能较低,还需深入研究。利用酵母等异养微生
物生产油脂,产能高,反应器放大和操作成熟,但发酵所需的碳源仍需进一步开发,尤其是木质纤维素降解液等
廉价碳源。

扩大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乌桕的化工利用
浙江工业大学 计建炳教授
  乌桕油包括皮油和梓油,皮油除可生产高纯度棕榈酸和高纯度油酸生物柴油外,还可生产食用油脂、类可可
脂;其中从棕榈酸延伸下来又可生产棕榈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在化妆品中的添加量一般为2%~10%,市场容
量很大,目前市场价格在1.2万~1.8万元/t。棕榈酸的另一衍生物棕榈酸异辛酯目前在化妆品中的用量已达
5000t,且有上升趋势;在塑料加工业中棕榈酸异辛酯的用量已达9000t,而且每年还以8%~10%的速度增加。目
前国产棕榈酸异辛酯价格为2.4万~2.8万元/t;进口价3.0万~3.6万元/t。
  梓油除生产生物柴油外,还可生产优质油漆、亚油酸、亚麻酸、8-羟基-5,6辛二烯酸(HODA)和2,4癸二
烯酸(DDA)等,DDA又可衍生出甘油酯、生物除草剂、乙酯/丙酯等重要化工产品。

粗甘油精制
德国凯姆瑞亚斯凯特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忻耀年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柴油工厂建设和规模的爆炸式增长,世界天然甘油产品市场从供应紧张变成了供
大于求。随着甘油供应量的增加,对甘油应用的研究和开发也日趋活跃。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原来使用合成甘
油生产环氧氯丙烷或2-烷基丙二醇的原料改成了使用天然来源的甘油,目前这类工厂的处理量约为50~300t/d。
为将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甘油甜水精制为符合药用标准的药用级甘油或其他用途的精制甘油,通常需经过
多个提纯步骤来完成。目前由于工艺和控制技术及资金方面的原因,国内的甘油精制厂家普遍采用的是间歇甘油
蒸馏工艺。间歇法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的优点,但所得精制甘油品质相对较差,不稳定,得率低,排放差,生
产过程中还存在能源和操作费用高等缺点。所以,国外的现代甘油精制加工技术值得广大企业关注。

含氧混合燃料——生物柴油应用新思路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建昕教授
  柴油车后处理技术成本高系统复杂。为了改善柴油车的排放性能,国际上已对常规燃料作了充分研究,可改
进余地已不大,为此,我们应该换一个思路,按低排放燃烧要求,重新设计燃料。理想方案之一为“柴油+生物
柴油+DMC”,主要特性表现为氧含量约15%,十六烷值约52,硫含量<20ppm,基本不含芳烃。
  所以,除小比例掺混的国际传统应用途径外,含氧混合燃料也是生物柴油的可能应用途径,基于生物柴油设
计的含氧混合燃料,可以不用任何后处理装置即可达到重型柴油车欧Ⅳ排放法规,适合于城市公交车应用。对生
物柴油非常规排放的初步测试表明,绝大多数非常规排放物的浓度在10ppm以下,不会构成危害;其中甲醛、乙
醛、甲苯等低于柴油的排放水平。

新技术——行业发展新视点
植物基合成燃油、燃气联产生物质炭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杨正宇教授
  将植物原料粉粹后和催化剂混合,加入到合成反应器内,反应产物形成气固两部分。固体产物即生物质炭,
其中2/3返回到合成反应器的加热系统里,为反应供热以实现完全自热式生产。分离得到的气体(含油)再经过
分离得到气体产物——燃气,其他气体(含油)冷却后得到液体产物粗油。粗油经分馏塔分馏出汽、柴油的各种
组成成分,可调配成各种型号的汽、柴油。整个过程生物质100%转化,无废气、废水等有害物质排放。日前,植
物基合成燃油、燃气联产生物质炭技术已在天津武清区建成千吨级示范装置。

第二代生物制油技术
科林能化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顾效冬
  生物质合成柴油(BTL),又称为太阳柴油SunFuel?誖,由科林公司生产并持有专利。它以生物质为原料,通
过科林Carbo-V?誖工艺,将生物质气化为合成气,再通过费托合成,产出液体燃料,该燃料被称为太阳柴油。BTL
为环保燃料,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燃烧热值优于传统柴油;不含芳烃、硫等化合物,明显降低了有害物排放;
与现有基础设施以及汽车发动系统兼容,不需要做改动;二氧化碳中性。
  科林已在德国撒克逊州弗莱贝格建成生物制油商业示范厂,可年处理生物质6.5万t,产柴油1.5万t。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