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工的机遇
2010年46期 发行日期:2010-11-30
作者:宫艳玲
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工的机遇
宫艳玲
  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公布,涉及节能环保
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据
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正在抓紧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也在着手制定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战略的重头戏,正拉开汹涌发展的大幕。纵观七大新兴产业,每个
都与石油和化学工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此,我们全面解读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并从中
找到化学工业的重大机遇。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关键词:支柱产业  先导产业  世界领先
   《决定》指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是: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
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2020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
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
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哪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节能环保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  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一)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
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
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
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解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产业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巨大压力,我国
将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节能
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新业态。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
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
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解读】信息技术正在纵深发展并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依然是我国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的最核心技术。

  (三)生物产业
    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
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
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
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解读】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是从根本上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领域,将对改变消耗自然资源的
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可再生产业体系、促进人类健康产生革命性影响。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
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
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
智能制造装备。
   【解读】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
等突出特点,对于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五)新能源产业
    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
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
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解读】绿色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是解决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的根本出路。未来我国新能源产业
发展空间巨大。

   (六)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
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
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解读】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制
造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瓶颈。其发展要以发挥我国在纳米、超导、稀土等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优
势为基础,以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巩固学科研究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制备技术和
装备,大力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化,大力推进大宗高端材料规模化生产应用。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
  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
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解读】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方向。燃料电池等产业发展是重点。

  如何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  市场培育  提升国际化  政策扶持
   (一)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决定》提出六大措施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科技创新: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
展。
   (二)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三)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四)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财税政
策引导社会投资、激励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力度不够,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应在充分发挥企业投入积极
性的同时,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家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建立
健全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方式。《决定》提出一系列财税金融政策,要点如下:
  ▲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
  ▲支持符合条件企业上市融资;
  ▲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
  ▲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
造条件;
  ▲发挥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
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
  ▲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成立由发改委牵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媒体链接:
               七大新兴产业中15子行业具投资机会
    通过对7大新兴产业下38类子行业分析,证券投资研究者发现下述15个子行业均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的增
长繁荣期,具体如下:
  一、新能源汽车:看好锂电池和永磁电机
  就市场普及率而言,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统计显示,2008年4月,美国新能源汽车的
销售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6%,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达到3.2%。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的
大力推进下(“十城千辆”工程),2012年市场渗透率(新能源汽车运营规模/汽车市场总运营规模)将达到10%
左右。其中锂电池和永磁电机与国际市场差距不大,国内市场渗透率均在20%左右,投资价值来临。因此看好
处于增长繁荣I期的锂电池和永磁电机。
  二、新能源:看好智能电网和核电设备
  核能方面,虽然2009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仅占全部发电量的2%,但我们看好其中的核电设备板块。目前我
国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55%~90%,随着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广泛引进,其关键设备将实现100%国产化。
由于核电的建设周期为4~5年,设备采购周期为3~4年,根据我国目前在建和拟建的核电站规划,预计我国将
于2013~2015年出现一波核电竣工高峰期,因此核岛设备的集中交付在2011~2013年,预计核电企业将迎来重
大发展机遇。
  从技术渗透率来看,目前智能电网板块处于增长繁荣期,行业存在整体的投资机会。
  三、节能环保:看好建筑节能、绿色节能灯照明、合同能源管理和污水处理
  总体来看,节能环保技术国内外差距不大,行业的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政策的执行力度。目前建筑节能下
的绿色节能灯照明、工业节能下的余热利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污水处理行业已经进入技术生命周期的增长繁
荣I期或II期,投资价值凸显。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看好物联网、三融合型平板显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代表了信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正在缩
小,同时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发展空间巨大,我们看好受政策支持力度较大,技术处于增长繁荣期的物
联网、三网融合和新型平板显示。
  五、高端装备制造:看好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和卫星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在于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大飞机项目、卫星产业、高铁、城市轨
道交通和海洋工程等。目前,我国已经在高铁以及卫星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关键技术和成果,同时在政策的大力
推动下,技术迅速向产业普及,技术渗透率均已突破10%,进入快速成长期。
  六、生物产业:均处于创新期
  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发展增速,2008年我国生物医药实现产值8666亿元,
其中生物制药增长达30.65%,比2007年同比增速增长8%;医疗器械同比增长31.43%,比2007年增长7.28%。
总体而言,我国仍处于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的开始阶段,由于产业的特殊性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七、新材料:看好化工新材料、锂电池、LED、新型平板显示材料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材料总体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差约10~15年,目前我们大约10%左右的领域国
际领先,60%~70%处于追赶状态,还有20%~30%存在相当的差距。结合技术周期S曲线和国内外技术现状,推荐
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中的LED、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材料中的锂电池。


                                     新兴产业谨防“过热”
  近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市场瞩目,并吸引众多基金积极布局,甚至有专家预言,随着一系列策
的颁布和实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承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成为“2010版”经济刺激方案。
  但是,在各项政策措施的刺激下,这些尚在培育之中的新兴产业会不会又出现“一哄而起”的苗头,会不
会稳步、健康、科学发展,仍然值得特别关注。以近年来受到追捧的新能源为例,在巨大市场“预期”的推动
下,全国“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一度超过17个,大批企业纷纷上马新能源项目,致使产能过剩的情况在
很短时间内迅速显现。在种种新能源项目一哄而上的同时,大功率风机制造、硅提纯等重要核心技术却仍然掌
握在别国手中。新能源产业表面繁荣的背后,并未真正走出创新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
  因此,有专家表示,新兴产业虽然代表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拥有非常美好的前景,但就单个企业而言,往
往面临着非常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的风险也很大。要确保新兴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政府部门应当承
担起政策引导的责任。应把握好市场需求,搞好区域布局,防止一哄而起。同时,不宜对新兴产业提过高的GDP
产出要求,应给其成长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另外,应加强科技投入和政策创新,引导和支持企业关注技术
研发和品牌建设,引导市场合理有序发展。那些为了眼前政绩和短期利益,透支新兴产业未来的做法,无异于
“杀鸡取卵”。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