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农药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王律先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在中央大力加强“三农”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激励下,农药行业克服了
严重的自然灾害及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等不利因素,生产运行平稳,行业经济保持了良好运行的态势,市场供需
总体稳定,效益持续增长,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了全国粮食连年丰收,“十一五”农药发展
规划主要目标顺利完成。
一、2010年产量再创新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0年我国农药总产量为268.7万t,同比增长18.8%。根据国家统计局与各省市进
一步核实调整,累计农药产量调整为234.2万t,同比增长20.4%,农药总产量达历史新高。其中杀虫剂84.5万
t、杀菌剂19.0万t、除草剂108.9万t(详见表1)。各省市区中,增长幅度超过全国的有河北(34.6%)、山西
(38.9%)、黑龙江(35.2%)、上海(185.4%)、江西(41.5%)、山东(68.3%)、河南(22.8%)、湖北(57.6%)、
广西(161.8%)、陕西(74.7%)和新疆(154.8%)。在保证农业生产所需农药的同时,行业发展重点是调整产品结
构,增加高效、安全、环保的适销品种与新制剂。2010年各月农药产量及月增幅统计见图1。
二、出口贸易活跃 量价齐增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农药5.1万t,同比增长15.1%,进口金额4.2亿美元,同比
增长26.2%,平均进口单价8235美元/t。全年农药出口61.3万t,同比增长20.8%,出口金额17.7亿美元,同
比增长25.7%,平均出口单价2887.4美元/t(详见表2)。2010年各月农药出口及月增幅统计见图2。
三、经济效益全面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我国农药行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644.0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
化学农药原药制造业1454.1亿元,同比增长23.0%,生物源农药制造业189.9亿元,同比增长30.3%;完成现价
销售产值1589.6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化学农药制造业1407.5亿元,同比增长22.9%,生物源农药制造
业182.1亿元,同比增长27.2%,生物源农药销售产值占农药总销售额的11.5%,居世界前列。12月产品销售率
为95.8%,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全年累计为96.7%,同比基本持平。1~11月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6.9
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生物源农药13.3亿元,同比增长35.1%;实现利税总额118.8亿元,同比增长17.4%。
1~11月累计亏损企业140家,同比增加14.8%,亏损面为14.2%,亏损企业亏损额5.4亿元,同比增加37.8%(详
见表3)。在全国各省市区中,现价工业总产值增长高于全国增幅(23.8%)的有内蒙古(31.8%)、辽宁(28.5%)、
江西(50.6%)、山东(38.6%)、河南(28.2%)、湖南(33.4%)、广西(32.9%)、四川(47.9%)、陕西(38.2%)、
青海(316.7%)和新疆(26.1%);现价销售产值增长高于全国增幅(23.4%)的有内蒙古(32.7%)、辽宁(23.8%)、
江西(49.3%)、山东(35.9%)、河南(29.6%)、湖南(34.5%)、广西(30.1%)、四川(51.7%)、陕西(35.8%)、
青海(353.7%)等。2010年现价工业总产值及现价销售产值和月增幅统计见图3和图4。
四、2010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2010年春(夏)南方干旱洪涝、北方冰冻阴冷等极端气候发生的范围、强度及持续时间是近年少见的,严重
影响农业生产、农药使用及市场启动,虫害偏轻,杀虫剂需求量严重下降。但在中央支持“三农”、确保粮食生
产安全的利农政策强劲鼓励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药投入加大,刚性需求增加,农药市场总体供销平
稳,全年淡旺季区别不明显,呈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特点,产品品牌效应显著。
除保障供应外,2010年农药行业工作重点放在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及转变增长方式上,特别是增产防治水稻
病虫害的高效品种及取代乳油的高效环保水性化制剂,加速企业改组整合步伐,推进农药企业的集约化、集团化、
园区化和布局合理化进程。
2010年我国农药进出口数量和价格齐增。出口农药61.3万t,同比增长20.8%,出口金额17.7亿美元,同
比增长25.7%,进出口贸易顺差1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7%。行业经济指标及效益全面增长。完成现价工业总
产值1644.0亿元,同比增长23.8%,现价销售产值1589.6亿元,同比增长23.4%,1~11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
86.9亿元,同比增长13.0%。但全行业发展不平衡,各上市公司经济效益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2010年我国农药市场供需及价格总体平稳,全行业价格指数以2009年同期累计价格为100,2010年则为
101.5,但畅销品种、优质品牌产品价格有所上升。由于严重的重复建设,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供大于求,导
致市场无序竞争激烈。
五、2011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农业部预测,201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为偏重发生,程度重于2010年,发生面积约为57亿亩次,同比
增加4%。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麦蚜、玉米螟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二化螟、小麦白粉病、纹枯
病、棉盲蝽象等偏重发生;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条锈、小麦赤霉病、棉花枯黄萎病、土豆晚疫病
等有潜在流行威胁;稻曲病、小麦吸浆虫、玉米叶螨部分地区加重发生,蝗虫、粘虫、棉铃虫和草地螟等存在局
部重发的可能。农业部预测2011年农药需求总量将达到30.82万t(折百),增幅为2.7%。其中杀虫剂12.49万
t,同比减少1.43%;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分别减少5%和6%;杀菌剂为7.28万t,同比增长2.94%;除
草剂为9.75万t,同比增长9.33%。需求万吨以上的品种有敌敌畏、乙草胺、草甘膦、硫酸铜、多菌灵、敌百虫
等。2011年我国农药需求在2万~3万t及以上的省有黑龙江、山东、广东;1万~2万t的省有辽宁、云南、
江苏、湖北、广西、安徽、河南、湖南、四川、江西、河北、吉林和浙江等。农业部专家预测,2011年我国农药
市场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笔者认为农业生产需用农药在45万~50万t。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农药生产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预计全年农药产量在250万t左
右,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及出口的需要。关键是全行业及企业要下大力气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
进步,优化农药品种和农药企业结构,提高行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行业经济增长的
质量、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性,多产适销对路、价廉优质的农药产品,特别是杀菌剂、除草剂和水稻田用高效杀虫
剂,扩大出口,关注与适应新的农药营销体制的变化,加强技术服务,保持农药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农业生产,
特别是粮食生产丰收做出新的贡献。
表1 2010年我国农药产量(100%计) 万t
产量 同比增长/% 占总产量/%
总产量 268.7(234.2) 18.8(20.4) 100
杀虫剂 84.5(74.6) 6.0(9.7) 31.4(31.9)
杀菌剂 19.0(16.6) -20.8(-24.2) 7.1(7.1)
除草剂 108.9(105.5) 33.4(31.4) 40.5(45.0)
注:()内为国家统计局与各省市核实调整数
表2 2010年我国农药进出口及贸易顺差统计(实物) 万t
进口量 同比 进口金额/ 同比 出口量 同比 出口金
额/ 同比 贸易顺差/ 同比
增长/% 亿美元 增长/% 增长/%
亿美元 增长/% 亿美元 增长/%
农药 5.1 15.1 4.2 26.2 61.3 20.8 17.7 25.7 13.5 24.7
杀虫剂 0.9 14.5 1.2 38.1 16.5 30.3 5.4 23.1 4.2 19.5
杀菌剂 1.4 14.5 1.4 33.1 6.5 30.5 2.8 36.8 1.4 40.8
除草剂 2.0 8.7 1.2 8.6 36.7 15.7 9.1 22.7 13.5 24.7
表3 2010年我国农药行业985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与经济效益统计 亿元
现价工业总产值 新产品产值 亏损企业数* 亏损面/%* 亏损企业
亏损额* 利润总额* 利税总额*
1~12月 同比 1~12月 同比 1~11月 同比 1~11月 1 ~11月 同比
1~11月 同比 1~11月 同比
增长/% 增长/% 增长/% 累计
增长/% 增长/% 增长/%
农药原药制造 1644.0 23.8 143.2 -13.0 140 14.8 14.2 5.4 37.8 86.9 13 118.8
17.4
化学农药 1454.1 23.0 123.9 -15.2 117 15.8 14.1 4.8 35.8 73.5 9.7 100.6
14.2
生物源农药 189.9 30.3 19.3 4.3 23 9.5 14.8 0.6 54.3 13.3 35.1 18.2 39.3
注:*为1~11月累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