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沙石化合作 风景这边独好
2011年24期 发行日期:2011-06-21
作者:张抗
中沙石化合作  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抗
                  沙特石油储量及生产世界领先
    1.储量和潜力
    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是号称“世界油库”的中东面积最大的国家,其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以下直称储量)
长期雄居世界首位。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资料,其储量自1989年调整增至2601亿桶,而后呈略有起
伏的稳定长势。2009年为2646亿桶(363亿t),占世界的19.85%、中东的35.08%,远超过储量居第2、3位的
委内瑞拉(1723亿桶)和伊朗(1376亿桶)。2009年沙特的石油储产比为74.6,而全球仅为45.7。
  据阿拉伯石油投资公司(Apicorp)的研究报告称,沙特未探明石油储量(包括NGL)为1360亿桶。这意味
着在投资充裕的情况下,到本世纪中叶沙特的储量有再增加50%的可能。实际上,由于储量甚丰, 沙特在勘探上
压力极小,尚有许多地区(特别是大沙漠腹地和层系深部的下中生界和古生界)勘探程度较低。在“重油轻气”
的指导思想下对气的勘探亦差,而随着大量气储量被探明,NGL亦可望大幅增长。显然,沙特石油储量有持续增
长的巨大潜力。
    2.产量变化
  据BP资料,自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沙特石油年产量在4.3亿t左右。2004~2006年随全球石油消费
的增长,沙特产量超过5亿t,2005年最高达5.3亿t,占全球的13.51%、中东的43.55%。此后由于全球消费量
减少,沙特产量有所下降,2009年为4.6亿t,占全球的12.03%、中东的39.74%。研究发现,每次全球消费量
上升时生产潜力最大的沙特产量增幅并不大,所占比例反而降低;而全球消费量降低时,沙特的人为压产最明显,
所占份额更趋下降,这是由于沙特在欧佩克内担当了产量浮动国的角色,承担了更大份额的减产。
  如果排除人为干扰(特别是大力压产),沙特石油的“生命周期”尚处于稳产阶段的前期,在需求旺盛的情
况下,仅依托其已探明储量作保守的预测,沙特石油产量有提高到6.25亿~6.57亿t 的可能性。
  依托储量丰富且易于开采的大型油田群,沙特石油生产成本一直保持在世界最低的水平。石油出口收入占国
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占出口总额90%左右,在GDP中的比例也在40%以上。
    3.剩余产能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资料,2010年沙特石油保有350万桶/日(1.75亿t/a)的剩余产能,占欧佩克(430
万桶/日)的81.4%,稳居欧佩克和世界之首。2010年初, 沙特位居世界首位且已高产了50年的巨型油田贾瓦尔
(Ghawar)仍有1/6的剩余产能,居世界海上首位的巨型油田萨法尼亚(Safaniyah)仍有46.7%的剩余产能,其
他一些世界驰名的大油田(如Khurais、Khursaniyah等)也仅发挥出约一半的产能。这使沙特阿美公司的生产
安排有相当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可优先生产低成本(3美元/桶左右)且市场急需的轻质原油,一旦需要产量可
一天浮动数十万桶。
    4.炼厂能力和油品生产
  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教训,石油输出国很注意发展本土的炼油业,力图逐步改变输出原油、输入油品的不利
局面,沙特在这方面是较突出的。据OGJ资料,1985~2004年沙特炼厂加工能力从5575万t/a增至8725万t/a,
年均增长率为2.27%,炼厂从5座增加为8座;2009年炼厂减至7座,但炼能达10500万t/a,5年间年均增率
为3.78%,是世界上炼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相应的油品产量持续增长,2001~2007年油品产量年增率为4.99%,
2007年达到10726万t,占世界产量的2.63%。
  近年发展炼油和油气化工成为备受关注的战略要点。沙特阿美公司宣布,2010年投入450亿~500亿美元于
炼油和石化项目,使炼油能力增加50%,达600万桶/日(3亿t/a)。这些新炼厂多与石化工业园区相结合,如在
沙特的东海岸新建炼能1500万t/a的朱拜勒炼厂、西海岸新建炼能2000万t/a的延布炼厂。另一些炼厂分布在
中国、越南、印尼等油品消费量激增的国家并多与东道国合资,如2010年末沙特投资集团与孟加拉合资扩建该
国唯一的东方炼厂。这些下游企业规模大、技术新,效益更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其炼化原料油质优价廉,
而且还充分利用了过去多为放空燃烧的天然气,使油品和石化产品有很高的竞争力。
                   沙特原油和油品出口将会增长
  根据EIA资料,2007年沙特原油出口量为695万桶/日,占当年产量的67.2%,占中东原油出口量的42.6%,
占世界原油出口量的16.3%。沙特近年的产量、出口量相对稳定,但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降低,出口量为
峰值2005年的90.33%(详见表1)。
  沙特炼油业的快速发展使其由上世纪中期的纯油品输入国变成净油品输出国。2007年沙特进口油品8.3万桶
/日,占世界的0.42%,占中东的7.97%,远低于阿联酋、伊拉克、伊朗等产油大国;出口油品达128万桶/日,
占世界的5.97%,占中东的40.0%。2007年油品(毛)出口量约占其油品产量的60%。可见,尽管沙特在世界油
品贸易中的份额不大,但在中东各国中还是较突出的。随着一批大型炼厂的建成,可以期待沙特近期油品出口量
和占世界的份额会有相应的提升。
  2000年沙特向西欧出口原油132.8万桶/日,2006年为103万桶/日,年降率为4.15%。近年来这一趋势更加
明显,2009年沙特向西欧出口原油仅为62.6万桶/日,占10%,三年间年降率达15.29%(详见表2)。
  本世纪以来美国对中东和沙特的依赖程度呈降势。2001年沙特输美原油8055万t,2010年大幅降到5455万
t,年降率为4.24%。
  日本与美、欧的情况有别。据法国《阿拉伯油气》的资料,日本对中东、沙特的依赖有加大之势。2007、2009
年日进口石油中东分别占了80.35%和84.70%,来自沙特的分别占55.45%和31.67%。2004~2009年沙特石油向日
本的出口量都大于5000万t,但除2007年特高外,其占沙特原油出口份额均低于18%。值得注意的是,2008~
2009年沙特对日本出口量和所占份额双降的趋势有持续下去的可能。
      中国对沙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大于欧盟、美国,但明显低于日本。2000~2002年沙特对华出口年增率
为40.74%,2002年出口量达1139万t,占我国进口量的16.41%,在进口源国中跃居首位并保持至今。2010年沙
特对华出口量高达4463万t,占我国进口量的18.6%(详见表3)。
                                 石化合作撬动中沙贸易发展
  沙特长期雄居世界石油产量的宝座,仅在2009、2010年由于人为压产而略低于俄罗斯。未来十年如果世界
经济发展正常,全球石油产量可大于40亿t,沙特产量可达5.4亿~5.5亿t,占14%左右;全球原油进/出口可
达21亿~22亿t,其中沙特出口将达3.8亿~4亿t,约占18%。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充足的剩余产能和提
高采收率带来的剩余可采储量增长潜力将是未来世界石油贸易增长的有力保障。作为石油出口大国,沙特对世界
油价有一定的话语权。从2010年1月开始沙特对美出口计价方式作了调整,导致出现了“亚洲溢价”,使亚洲输
入国付出了更高的油价。随着亚洲在沙特出口中所占份额的持续提高,“亚洲溢价”的问题会更加突出,相信双
方会本着公平互利的方式逐步解决。
    1.在关注来源多元化的同时加大从沙特的原油进口
  2002~2010年沙特向中国的原油出口量从1139万t增至4463万t,年增率为18.61%;同期中国进口总量从
6026万t增至23913万t,年增率为16.72%。可见,沙特对华原油出口与我国进口总量基本同步跃升。进一步看,
即使2010年沙特对华出口占我国进口份额上升到18.6%,但占沙特总出口量的比例仅为13.4%,低于同年日本和
美国所占份额。显然,中国与沙特间的原油贸易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从中国方面来说确有持续增加原油进口
的需要,从沙特看今后向欧、美、日的出口将持续下降,对韩国的出口增长也陷入停滞,面对其本土发展要求扩
大出口的压力,增加对华出口显然也是必需的措施。
  本世纪以来虽以中东为首要源区、以沙特为首要来源国,但中国在进口来源多元化上也取得相当大的成功,
在这方面明显优于地缘条件相近的日本和韩国,甚至也优于地缘条件较好的印度。显然,一方面加大从沙特、中
东的原油进口量和在彼此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另一方面继续关注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这是中国可以而
且必须实施的进口对策。
    2.在两国和国际石油市场上进行更全面的合作
  在继续巩固扩大原油国际市场占有的同时,沙特加大了炼厂和油气化工的发展。对中国来说,在我国建立合
资炼厂一方面巩固和扩大了原油进口来源,可“以市场换原料”;另一方面这些炼厂产品还帮助满足油品供应,
即使出口也为我国带来利润。显然,这基本上是互利双赢的。为此,中国石油已与沙特阿美公司签约在云南合资
建立炼厂,其所需原油由沙特经中缅管线运达。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石化产业对乙烯、石脑油等基础化工原料需求甚大,而近年为弥补油荒又常压缩产量以
裂解生产更多的轻质油品,这就使其进口量持续激增。据统计,“十一五”头两年年进口乙烯在20万t左右,后
三年在80万t左右,其中2009年达97.5万t。而这类产品恰是中东特别是沙特出口的强项,具有低成本的优势。
适当进口价格优惠的油品和基础化工原料或与其合作在中国或沙特合资生产对我国是利大于弊的。2009年中国石
化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在天津合资建设320万t/a石化产品(包括100万t/a乙烯)综合项目,所需1000万t/a
原油由沙特供应;2011年双方又投资建设26万t/a聚碳酸酯项目,主要供应亚太地区。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合
作建设红海岸边的延布聚烯烃项目总承包的“交钥匙”(EPC)工程也成为双方在下游合作的亮点。此外,中国石
化与阿联酋利曼公司在延布合作建设改性沥青又开拓了三国合作的范例,中石化的技术和品牌、阿联酋的投资与
沙特的工业园区相结合大力开拓了区域市场。
  面对本国炼厂开工不足和出口困难,此前东亚各油品出口国(包括日、韩、中、新加坡等)对即将到来的中
东油品、石化产品低价倾销忧心忡忡。据说这也是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GCC,包括
沙特、科威特等6国)间自由贸易区谈判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违反市场规则而拒之门外弊大于利,不如因势
利导,大力开展石油工业中、下游的广泛合作,在保障我方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以求双赢。
  近年来,包括沙特、科威特在内的中东产油国已在东亚与所在国合作建立大型石油储备基地,这是多利共赢
的新合作方式。我国也可积极与之协商,利用近海岛屿开展类似合作,这将为稳定和扩大进口油源创造更好的条
件。近年,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TR)、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Unipec)和光汇石油(Brightoil Petroleum)
有限公司拟在阿联酋的富查拉伊港建设或租赁石油储备基地。该港有管线与海湾南侧诸产油国联接,依托有利的
地理位置,已超过鹿特丹成为仅次于新加坡的世界第二大油轮港,储油量在迅速扩大。在阿曼、也门石油生产和
出口锐减的情况下,中国公司利用该港储存转运石油,沙特正是主要油源和合作国之一。
  沙特的法律不允许外资/公司进入石油上游的勘探开发,但在其他多个领域(包括天然气勘探开发、石油上
游的服务和工程等)仍不同程度的允许外资参与。中国石化曾在沙特中标区块进行天然气勘探,成果不够理想。
我国在沙特的石油服务和工程、设备项目上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与其巨大的市场相比还显得很不够,仍有巨大的
提升空间。以中国与其他产油国(如巴西、委内瑞拉)间的合作相比,中国与沙特间的石油合作还很不全面,这
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
  3.全面提升中沙经济合作
  中国与沙特的经济往来近年亦有重大进展,沙特已成为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沙间
的贸易额以两位数的年增率上升,以2008年例,贸易额达418亿美元,增长64.7%。但该年贸易额仅占中国对外
贸易总量的1.63%,其中沙特进口额310亿美元、我对沙特出口108亿美元。显然与两国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
不匹配,也表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没能充分发挥两国间可以互补的优势。中国与非洲、南美洲国家间经济合作的
历程表明:油气合作仅是全面经济合作的一部分,因地制宜、急其所需地帮助所在国发展经济,反过来亦可帮助
实现油气及其他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并提升相互贸易的水平。沙特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经济政治情况也有些
特殊性,但这一原则还是适用的。在全面发展中沙间经济合作上还存在着巨大潜力待我们去开拓、去发展。中国
与海合会间的自贸区谈判虽有重大进展,但仍需双方努力去完成最后阶段的工作,该自贸区协定的成立显然会更
大地促进中国与沙特间的经济合作。


           表1  1980~2008年沙特原油和油品出口量                万桶/日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原油     922     450     625     681     721     703     696     732     627
油品      41     130     123     133     138     128     114     106     101
  注:原始数据采自欧佩克统计公报。

            表2   2000~2009年沙特原油出口地区构成                   万桶/日
地区/国家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北美  出口量       158.1   153.4   133.9   163.5   153.0   146.0   146.0   157.0   161.8   105.8
      所占比例/%    25.3    25.4    25.3    25.0    22.4    20.2    20.7    22.5    22.1    16.9
美国  出口量       152.4   148.2   128.5   157.0   151.6   131.0   140.0   133.0   150.6    98.5
      所占比例/%    24.4    24.6    24.3    24.1    22.3    18.2    19.9    19.1    20.6    15.7
拉美  出口量         6.2    10.1     6.1     6.5     6.1     7.0     7.0     6.0     6.3     6.3
      所占比例/%     1.0     1.7     1.1     1.0     0.9     1.0     1.0     0.9     0.8     1.0
西欧  出口量       132.8   111.2    94.0   119.1   125.9   121.0   103.0    84.0    85.2    62.6
      所占比例/%    21.2    18.4    17.9    18.3    18.5    16.7    14.7    12.0    11.7    10.0
中东  出口量        16.6    15.7    13.6    19.9    26.2    31.0    30.0    31.0    30.2    28.6
      所占比例/%     2.6     2.6     2.6     3.1     3.8     4.2     4.2     4.5     4.1     4.6
非洲  出口量        21.8    12.7    18.7    26.4    24.3    24.0    22.0    20.0    20.5    16.5
      所占比例/%     3.5     2.9     3.5     4.0     3.6     3.3     3.1     2.8     2.8     2.6
亚太  出口量       290.2   295.4   262.2   316.8   345.8   394.0   396.0   399.0   428.2   407.0
      所占比例/%    46.4    48.9    49.6    48.6    50.8    54.6    56.3    57.3    58.5    64.9
日本  出口量        90.8    35.3    91.0    95.7   101.7   123.0   126.0   221.0   116.1   109.1
      所占比例/%    14.5     5.9    17.2    14.7    14.9    17.1    17.9    31.8    15.9    17.4
中国  出口量        11.5    17.6    22.8    30.4    34.5    44.3    47.7    52.6    52.7    83.9
      所占比例/%     1.8     2.9     4.3     4.7     5.1     6.1     6.8     7.6     7.2    13.4
合计  万桶/日       625.3   603.6   528.5   652.3   681.3   721.0   703.0   696.0   732.2   626.8
   注:数据采自欧佩克统计公报及中国海关;中国统计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表3   2000~2010年沙特向中国原油出口量统计                  万t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出口量         573    878   1139   1518      1724      2216     2387     2632    3637    4195    4463
所占份额/%     8.2   14.6   16.4   16.7   14.0      17.4     16.4     16.1    20.3    20.6    18.6
中国进口总量  7027   6026   6941   9113     12282     12708  14518   16318   17889   20379   23913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