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战略转型 行业组织应运而生
——煤化工专业委员会促进行业科学发展
□ 李海娜
6月29日,首个全国性煤化工行业组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近年来,随着煤化工产业的火热发展,产业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情况层出不穷,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仍然存在,行业布局及引导亟待规范。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煤化工项目的调控管理,行业迫切需要相适应的行业组织发挥作用。煤化工专委会的成立,将会有效组织和引导行业的发展。
煤化工发展进入战略转型期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煤化工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经进入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的战略转型期,主要表现在:
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主要产品产能、产量保持世界第一。2011年全国合成氨产量为5069万吨,同比增长6.02%;电石产量1737万吨,同比增长22.3%;甲醇总产量达到2221万吨,同比增长36.3%。二甲醚产能达90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达196万吨,煤制油产能超过160万吨。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产重组等多种措施,煤化工行业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取得很大进展。一是甲醇、煤制烯烃和煤制天然气等项目迅速向内蒙、陕西、新疆、宁夏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逐步形成鄂尔多斯煤化工产业集群、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二是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了调控,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关闭。三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大省山西通过实施跨行业重组,使煤化工走上了“一体化”和“大型化”发展道路。河南通过对五大国企重组,走出一条资源型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工程示范取得重大成果 神华集团利用自主技术,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百万吨煤直接液化制油项目,目前已进入长周期试运行阶段,各装置整体运行态势良好;我国自主开发的神华包头180万吨甲醇制烯烃示范工程自2011年1月1日进入商业化运行以来,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年累计生产聚烯烃产品50万吨。全球首套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示范装置,在内蒙古通辽进行了投料试车和运行;潞安集团16万吨、伊泰集团16万吨和神华集团18万吨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已经投入运行。神华宁煤50万吨、大唐多伦50万吨MTP示范工程进入试生产阶段。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煤化工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在国家863、科技攻关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已经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目前已经签约的用户超过28家,气化炉总台数超过80台,累计处理能力达到每天10万吨煤。“航天粉煤气化炉”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目前国内采用该技术的工程项目已达18个,其中5个已建成投产。神华煤直接液化核心技术——“一种煤直接液化的方法”已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七个国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我国自主开发的DMTO技术已完成二代技术开发、FMTP技术具备工业化示范条件。煤间接液化、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关键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为现代煤化工示范装置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新型煤化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现代煤化工规划将发布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在煤化工专委会成立大会上表示,备受关注的现代煤化工政策即将出台。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编制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以及《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已通过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拟于近期发布实施。其中,共批复气化技术、合成技术、大型设备等18项重点示范内容以及内蒙古、新疆等11个省区15个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
“国家发改委共收到全国各地上报的104个煤化工项目,如果申请项目全部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投资规模将高达2万亿元。”李冶透露。他表示,由于煤化工项目同时还增加能耗、水耗等,目前国家共批复了15个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
《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以及《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是该产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因此备受业界期待。
据悉,《规划》中明确规划了11个省区15个示范工程项目,即新疆伊犁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新疆准东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煤炭分质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300万吨二甲醚等3个项目;陕西榆林100万吨煤间接液化、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山西高灰、中高硫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等2个项目;安徽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云南褐煤综合利用项目;贵州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河南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
此外,在产业布局方面,《规划》提出,优先在煤炭净调出、历史贡献大以及后备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产业基地和综合示范区,推进煤、化、电、热一体化发展。严格控制煤炭净调入区项目建设。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等敏感区域建设项目。
专委会肩负历史使命
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比较高,在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在煤化工产业蓬勃发展并亟待规范、国际油价持续高企、石油化工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下,成立“煤化工专业委员会”,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需要,也是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据了解,专委会成立后将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煤化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和热点等重大问题研究;协调和推动煤化工规划和产业政策落实,重点做好煤制烯烃示范工程、大型煤制甲醇及二甲醚、百万吨煤制油等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服务工作;组织对行业内重大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及时反映行业发展问题和企业诉求,维护成员合法权益。
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李勇武会长对煤化工专委会的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切实履行服务宗旨,以服务促发展。专委会成立后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煤化工产业政策,以促进煤化工行业健康、科学、有序发展为核心,以服务行业为宗旨,扩大视野,兼容并蓄,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帮助成员单位提高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管理。要强化咨询服务,立足行业发展需要,开展法律、政策、技术、管理、市场等咨询服务。要主动介入,及时收集发布各种行业信息,做好行业宣传工作。正确处理好服务行业与服务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好政府管理参谋助手的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制订修订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为促进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大力加强行业自律,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专委会要积极引导成员单位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政策,自觉接受各级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要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框架内,依照专委会《工作规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专委会由全体成员单位组成,成员单位的职责是把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实反馈给专委会,由专委会归纳起来,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改进工作。同时,成员单位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诚信建设,在行业中起表率作用,把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做好、做扎实。要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力求在公平有序的基础上,通过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彼此促进,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发展环境。
维护行业利益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专委会要把维护行业权益、准确反映诉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对行业发展共同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积极向政府和相关部门反映行业和会员诉求,发挥好维权作用。对于侵犯行业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专委会要勇于负责、敢于协调、善于解决,最大限度地有效维护行业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增强专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引导推进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创新是一切工作动力和源泉。专委会成立后,要立足市情实际和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信息面广、联系性强、资源整合能力突出的优势,谋求行业共同发展,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更好地为成员单位和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