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广泛用于医院、卫生检疫及公共安全部门等的硬表面消毒或器械消毒领域,尤其是在控制和阻止感染发生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水平消毒剂需具备以下特点:杀灭有效性,即在合理的时间及低温下(<60℃)能杀灭致病芽孢、分支杆菌、非芽孢杆菌、病毒及真菌;受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影响小;有优秀的化学及热稳定性;对病人安全无害,即消毒剂的残余或残余的微生物对病人不会造成伤害;对工作人员安全,即对短期接触和长期接触的人员无伤害;被消毒物品安全,即消毒产品与被消毒产品的相容性,不影响消毒产品的使用,不会被腐蚀等。
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认证的高水平消毒剂分为非氧化型消毒剂和氧化型消毒剂,其中戊二醛(≥2.0%)、邻苯二甲醛(≥0.55%)、戊二醛/苯酚(1.21%/1.93%)属于非氧化型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次氯酸盐或者过氧化氢与过氧乙酸的混合物则属于氧化型消毒剂。
戊二醛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消毒剂,被推荐用于对热敏感的内窥镜等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能快速高效的去除致病性芽孢、分支杆菌、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在市场上的使用率超过60%,在高水平消毒行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多年以来对戊二醛的毒性及潜在危害已有充分全面的研究和定论。而且在戊二醛多被用于高水平消毒的历史记录中,从未见到由于其性能或其毒性导致的重大事故或突发事件。目前,几乎所有新的消毒剂产品推出,都以戊二醛为基础进行对比。
目前市场中存在一些号称无毒无气味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尚缺乏对公众的警示信息,应予以警惕。邻苯二甲醛是在高水平消毒剂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一种商业化产品,相对于自1985年就商业化的戊二醛,邻苯二甲醛于1999年进入市场,初期发展较快。该产品与戊二醛相比,除了对致病性芽孢效力不如戊二醛外,针对其他病菌效力相当。因其气味小、刺激小,曾受到使用者的欢迎。然而,邻苯二甲醛在欧美国家发展缓慢,市场占有率仅约10%,主要原因是其可能导致过敏反应。FDA建立的数据库中邻苯二甲醛导致的过敏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加,可能有皮肤染色问题,且难以冲洗残余物。此外,邻苯二甲醛的毒理学数据不完全,难以确定对人类的危害。
过氧乙酸(PAA)是高水平消毒剂的另一个活性成份,它能够有效控制分枝杆菌和芽孢,但是只能在非常纯净的条件下,有机物和无机物对其性能影响较大,其使用已呈下降趋势。
此外,超氧水或电解水是利用在线产生次氯酸消毒,长期使用对器械有腐蚀,当有机物存在时,杀灭活性会显著下降,因此在应用领域存在一定的局限。
由于高水平消毒与人类的安全密切相关,戊二醛原料的质量控制就尤为重要。用于高水平消毒的戊二醛,其中的杂质如甲醇质量必须控制在0.5%以下,APHA色度也需控制在10以下,以避免杂质的影响。
(撰稿:曲向华博士 陶氏化学微生物控制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