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爆表 孰之过?谁来管?
□ 本刊记者 李海娜
新年伊始 阴霾肆虐
新年伊始,一个新鲜的词语高频出现于各类媒体,猛烈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呼吸系统和心灵,这就是:PM2.5爆表。
元旦过后,我国中东部各地就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1月13日,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包括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徘徊在较高超标浓度水平。1月10日起,一场罕见的雾霾天气持续多日笼罩京城,一些环境质量指数连续“爆表”,北京西直门北、南三环、奥体中心等监测点PM2.5实时浓度突破900微克/立方米,部分监测点甚至瞬时破千,濒临仪表量程上限,公众惊呼“PM2.5爆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跃思称,PM2.5每立方米超过了900微克,这是中国有PM2.5监测数据以来最高的一次。
危害超乎想象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据统计,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2980、1715、726人,共计7770人,分别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9%、1.6%、2.2%、1.5%,经济损失分别为18.6、23.7、13.6、5.8亿元,共计61.7亿元。
“中国大气PM2.5污染严重,已对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敏介绍,细颗粒物不仅会对居民健康和城市能见度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湖泊、森林等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质量等。
治理非一日之功
在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之后,官方也发出了大量坦率的批评之声。1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社论发出质疑:“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北京市官方亦在当天坦言,这波污染情况“范围广、时间长、浓度高”,确实罕见。
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于1月11日起,启动了《关于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冶金、化工、建材行业等重点排放单位在严重重污染日要减少污染排放物30%以上。
据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在重点排减企业中,此次共有58家企业实现停产,完全切断污染源。这部分企业主要涉及建材、冶金、化工等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的行业。同时,又有41家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减少污染工序、提高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效率等方式,减少了30%以上的污染排放。
但污染治理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临时关闭相关生产所能解决的问题。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会议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称,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金南表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是空气污染治理的必由之路。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PM2.5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如果措施到位,在‘十二五’末会有所降低,但是要明显改善空气质量,还有很大难度,需要很长时间。”王金南说。
治理之本: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能源结构
对于这次大范围严重污染的成因,北京市环保局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在新闻通报会上表示,主要有三个方面:污染物排放量大,扩散条件不利,以及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其中,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环保部环评专家认为,这次时间长、范围广的雾霾污染的发生,是污染长期累积的过程,是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程的恶果之一。从PM2.5的主要组成物来看,汽车尾气排放、燃煤发电、工业排放等是主要原因,然而罪魁祸首是治理整顿不力。应继续推进提高成品油质量和标准,推广使用清洁燃料。1月16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通报称,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简称“汽车国五标准”)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适用于汽油车、柴油车等轻型汽车,将颗粒物粒子数量纳入了污染物控制项目。据披露,与现行第四阶段标准相比,二次征求意见稿大幅度加严了污染物排放限值。
该专家表示,当前新上工业项目均通过严格的环评手续,其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装置排放量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但从工业发展全局来看,大量过剩产能使得排放总量十分可观,超出了环境承载力。从更深层次来看,治理工业污染的根本在于强制性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抵制盲目扩大产能的粗放发展方式,坚持工业规模总量与环境容量相匹配的原则。
另一方面,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大气污染事件和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无关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此前表示,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影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70%左右,是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主要来源,煤烟型污染仍将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提高天然气及新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对于所有正在经历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在我们还没有富裕到使用清洁能源之前,环保和经济增长永远是一对冲突矛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难处在于经济发展尚在进行中,就面临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希望领导层改变“先发展再治理”的思路,除了有主观愿望,还得有整体性的决策和具体的制度保证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
至截稿时,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2年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同比增长7.8%,超过了年初定下的经济増长7.5%的目标。《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此评论说:比增速更重要的是质量!冰冷的数字背后希望有更多的民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