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热点产业趋势 技术舞台支撑创新
——“2013中国化工热点产业峰会”4月北京盛妆以待
□ 本刊记者 任云峰
“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研判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走向打开了至关重要的观察窗口。展望2013年,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转方式、调结构,关注新兴能源发展,深入挖掘和利用石化可替代原料及副产资源,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仍将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产业方面,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开发应用、新兴煤化工项目的扩张、C3-C9 系列轻烃资源综合利用、合成橡胶及特种橡胶的发展都是令人瞩目的热点。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召开,《中国化工信息》周刊承办的“2013中国化工热点产业峰会”将于4月11-12日在北京举办,会议将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行业权威专家、国内外企业高层等超过50多位重级专家对石油和化工产业的热点领域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会议同期包括“2013轻烃综合利用大会”、“第六届特种橡胶与制品市场技术研讨会”、“第二届煤制烯烃技术经济论坛”、“2013非常规油气配套技术及油田化学品论坛”四大热点产业峰会。同时,多份石化行业报告及数据出炉,聚焦当前化工产业的现状及趋势。
轻烃 老话题,新发展
目前我国对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等化工下游产品的需求日趋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原料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我国石化和煤化工行业高速发展,轻烃资源量不断增加,但利用率一直偏低。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启动了“2013年产业振兴和技术发行专项的申报工作”,专门提出鼓励石化行业进行副产物的资源综合利用,其中即包括C3、C4、C5、C9等的回收利用。
对于碳三资源,目前大家关注最多的是丙烷脱氢制丙烯(PDH)项目。与其它生产技术相比,通过丙烷脱氢技术获得同等规模的丙烯产量相对简单。但丙烷原料价格对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因此工艺的经济性取决于丙烷与丙烯的差价,未来市场趋势备受关注。
随着国内炼化和乙烯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副产的碳四资源日渐丰富;同时,由于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碳四烃作为传统民用液化气的量正逐渐减少。当前碳四烃作为民用燃料的效益越来越不被看好,走化工利用之路成为发展趋势,未来5~10年都将商机无限。当前中石油、中石化及各大民企都在盯着这块蛋糕,如何有效地获得资源和信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便变得尤为重要。
碳五利用方面,国内C5深加工已经进入增长阶段。目前碳五分离企业产能达110万吨之多,2012年开工计划企业达到8万吨,累计开工产能达16.5万吨。异戊二烯的市场将是持续性的好转,双环戊二烯的附加价值开发也被搬上议事日程,而且国内三元乙丙橡胶的开发及利用也为双环戊二烯后期开发发展创造了一个契机。
特种橡胶 行业小,作用大
橡胶材料主要用于制造汽车轮胎、胶管、胶带、密封制品(油封、O型圈及各类衬垫、密封条)、减震器、皮碗、皮膜、防尘罩、挡泥板等。据统计,在汽车的底盘、发动机、车身、燃油供给、冷却及制动、变速等系统装有数百种橡胶部件,约占汽车自重的3%~6%,在汽车用非金属材料中橡胶占有重要的地位。橡胶行业中习惯把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氟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丙烯酸酯等橡胶称为特种橡胶。而这些橡胶材料因其各自良好的性能极其不可替代性,从而在小小的空间中大显神通。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航天、深海、城市交通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特种橡胶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值得指出的是,自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四伏。伴随着生产成本上升,产能过剩遍及各个行业,新出现的市场增长点很快就会被铺天盖地的投资淹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特种橡胶制造业及橡胶加工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众多的特种合成橡胶投资项目中,企业如何获得市场先机?橡胶加工产业应该怎样迎接“绿色标签”、“材料复合化”等新概念?在化石原料、轻烃分离、合成橡胶生产、橡胶加工、终端市场这个长链上,怎样控制风险?这些都是特种橡胶行业关注的焦点。
煤制烯烃 回调蓄力,期待雄起
当前,我国石油消费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对外依存度超过50%,2012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乙烯、丙烯作为石化产业最基础的原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需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刚性需求,乙烯原料结构多元化已经成为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鉴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发展煤制烯烃产业作为传统乙烯工业的补充适合我国的产业特点。
我国采用第一代DMTO技术的项目——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DMTO项目于2011年正式商业化运行, 2011年总共生产聚乙烯、聚丙烯产品50万吨,负荷达到83%;实现销售收入50多亿元,实现利润9.7亿元。据统计,我国在建及拟建的煤制烯烃或甲醇制烯烃的项目超过30个,总产能超过2000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另有10个煤制烯烃或甲醇制烯烃项目建成投产,届时将能提供600万吨低碳烯烃产品。
根据《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在2012~2015年,中国将重点推进15个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其中至少5个是煤制烯烃项目。与传统石化路线烯烃相比,煤制烯烃具有煤炭成本低廉的优势,尤其是新疆、内蒙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但是煤制烯烃项目投资大、原材料及能耗大、水耗高。尤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同时也是水资源缺乏地区,环境脆弱;同时一个60万吨的煤基烯烃项目投资额大约200亿元,金额巨大。以神华包头已投产的煤制烯烃为例,虽然其年利润在10亿元以上,但巨额投资要真正回本谈何容易,因此,国内煤制烯烃项目也需谨慎规划投资,多方考察与衡量。
非常规及油田化学品 淘金热,缺配套
近两年来,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油页岩、重油和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新型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备受关注,尤其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给能源界带来了解决能源瓶颈的曙光。作为页岩气储量全球第一的中国,也是新政屡出:“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步提出2015年达到65亿立方米的产量目标;页岩气探矿权第二轮招标前段时间刚刚结束;2012年年底,财政部下发《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表示财政将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补贴,2012~2015年的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补贴标准将根据页岩气产业发展情况予以调整,中国页岩气开发也开始快速升温。但是,水力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对于干渴的中国而言,水资源一直是个软肋。因此,水处理行业的配套发展,是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还将推动形成一批新头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同时带动传统油田化学品业务的转型,相关的技术及设备配套也将密集互动,寻找商机。总之,对于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我们需怀有审慎态度,重要的是环境处理问题,但也不能由于暴露的一些问题而因噎废食。依靠严格环保标准,利用充分的市场竞争催生出新技术,进而破解我国非常规油气发展的各种约束条件,或许才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开发的必由之路。
(“2013中国化工热点产业峰会”系列分论坛详情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