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 苯酐、增塑剂行业逆境中寻找新出路
□ 本刊记者 吴军
苯酐:产能过剩 利润微薄 萘法苯酐重获亲睐
近年来我国苯酐产能增长迅速,由2010年的183万吨猛增到2012年的250万吨。而苯酐产量却不升反降,由161万吨下降到的130万吨,苯酐装置开工率由88%下滑到52%;同期苯酐进口量由14.7万吨下降到10万吨;表观消费量由176万吨下降到140万吨。我国苯酐产能已严重过剩,大部分生产厂家均无法满负荷生产,市场竞争激烈。
而另一方面,据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高级工程师于国良介绍,由于苯酐的主要原料邻二甲苯(OX)是对二甲苯(PX)萃取过程中的副产品,能被再次异构化以使PX产量增至最大化,而近年来我国PX一直需要大量进口,且PX价格与OX价格相差较大,因此对于一些既可生产PX 又可生产OX的原料混合二甲苯装置来说,很多生产商会选择提高PX产量,降低OX的产量,这也导致了邻二甲苯供应紧张,价格坚挺,邻二甲苯的现货市场价格与国内苯酐价格长期处于倒挂水平,苯酐行业企业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了亏损。
邻二甲苯价格长期的高位坚挺,逼迫苯酐生产商转而青睐原本因能耗高、品质不稳定、环保性较低而淘汰的萘法苯酐生产。据统计,邻二甲苯和工业萘价差常年在5000~6000元/吨,虽然其生产单耗比不同,但从成本方面来看,萘法苯酐成本(3000元/吨)优势明显。对邻法苯酐生产商形成威胁。
上海庭仁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沈秋钟在会上介绍,到2013年8月,我国萘法或混合法苯酐装置,已投产或具备投产条件的有14家,总产能达到31.65万吨(见表1)。目前在建的7家萘法工艺苯酐项目,产能约31.6万吨,而今后几年已知的计划新建的萘法苯酐项目还有约25.8万吨。未来5年,预计我国邻法苯酐装置结构升级力度加大、新建与淘汰并举,邻法苯酐产能将下降到200万吨以下,萘法苯酐产能将达到100万吨以上,我国苯酐总规模有可能突破300万吨。
沈秋种指出,萘法苯酐受萘资源总量和收率、开工率低等指标限制,不可能取代邻法工艺成为我国苯酐主流生产路线。但拥有萘资源优势的企业,因原料价格上涨将获得丰厚利润,他们将成为我国苯酐规模化扩张的主力军。这些后来居上企业,新建苯酐项目起点高,有追求高水平技术升级投资的实力。
针对当前企业纷纷关注萘法苯酐的现状,巴斯夫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工艺技术及催化剂销售经理陈磊建议,新上苯酐项目应选择工业萘和邻二甲苯混合进料路线,以便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混合进料的比例,同时充分发挥催化剂的生产潜力,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表1 我国已投产或具备投产条件的萘法或混合法苯酐装置统计 万吨
企业 产能 工 艺
山西宏特 3.2 粗、精制工段均为纯萘法工艺
河北信诺 4.0 粗、精制工段均为纯萘法工艺
开封兴化 0.8 粗、精制工段均为纯萘法工艺
山东宏信 5.4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山东联合 3.2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石家庄白龙 2.95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泰兴协联众达2.5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蚌埠天润 1.8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齐鲁蓝帆 1.8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沙市博尔德 1.7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江苏宏信 1.65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南京宏诚 0.9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铜陵有机 0.9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廊坊华福 0.85 粗制工段为邻法改萘法或混合法工艺,精制工段均为混合法工艺
增塑剂:高端环保型产品亟待开发 应用研究需重视
目前,全球增塑剂的生产能力约800万吨,中国的生产能力450余万吨,占全球产能的56%。全球年产量约670万吨,中国230余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34%。加上在建的近60万吨产能,预计到2013年底,我国增塑剂总产能将突破500万吨。
我国增塑剂当前仍然以邻苯类增塑剂为主,2012年在全国230万吨的增塑剂总产量中,邻苯类增塑剂产量约为185万吨,占总量的80.4%。。据中国增塑剂行业协会秘书长姚俊营介绍,近几年来所发生的台湾塑化剂事件、酒鬼酒事件、保鲜膜事件等与增塑剂相关的事件,使得邻苯类增塑剂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尽管这些事件大多数与邻苯类增塑剂产品本身无关,而是因为违规添加,但对邻苯类增塑剂的生产和使用造成影响,同时也激发了行业企业开发高端环保型增塑剂产品的决心。
江南大学蒋平平教授在报告中也指出,我国增塑剂行业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产品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这迫切要求我们开发高端生物环保型增塑剂。目前国外公司包括德国巴斯夫推出了新型环保塑化剂环氧植物油辛酯,以及基于C10 高碳醇-2-丙基庚醇的新型增塑剂;陶氏电线电缆事业部推出以可再生原料谷物基替代邻苯二甲酸的生物基增塑剂——Ecolibrium 系列增塑剂;丹麦Dnaiseo公司开发的Grindsted -soft-N-safe产品,是一种改性的蓖麻油脂基生物质塑化剂;美国伊士曼生物基环保型植物油脂增塑剂168等。而国内生物环保型增塑剂的发展相对较慢。目前我国的植物油脂基长链脂肪酸酯增塑剂产品品种产业化的仅有两种,以大豆油或混合脂肪酸甲酯为原料,在甲(乙)酸催化下与H2O2反应进行环氧化反应,市场占有率不足20%。因此,国内企业要加大高端环保型增塑剂开发力度。
蒋平平还指出,增塑剂的应用研究也不容忽视。针对增塑剂领域的难题——增塑剂迁出问题,要研究提高耐迁移与抽出的技术对策,可以通过加入大分子组份,如将极性高分子聚合物聚酯增塑剂与DOP、环氧大豆油复配使用,或添加纳米组份,降低软质PVC中的迁移损失率,提高软质PVC材料的使用寿命等。而安徽天意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广州市新锦龙塑料助剂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玉成,以及德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杨建国博士等增塑剂生产企业的代表也纷纷表示,增塑剂的应用研究是提高非邻苯类增塑剂对传统邻苯增塑剂替代份数,扩大非邻苯类增塑剂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