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轻烃行业:挑战中存机遇 发展中谋未来
2014年12期 发行日期:2014-04-04
作者:zhoukan2012

轻烃行业:挑战中存机遇 发展中谋未来
——“2014国际轻烃综合利用大会”专题报道
  上游,我国炼油和乙烯行业连年快速增长,为轻烃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但乙烯原料轻质化趋势又给轻烃原料供应带来了隐忧。下游,合成橡胶工业的黄金期已过,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轻烃在橡胶行业的应用严重受限;加氢石油树脂和精细化工产品等可谓为众望所归,却又深受技术短板所困……面对种种困扰,我国广大轻烃企业迫切寻求新的发展出路。3月的北京,春暖花开,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的“2014国际轻烃综合利用大会”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00多位专家和代表汇聚一堂,就国内外轻烃综合利用的资源状况、产业发展、产业链构建、技术创新、市场趋势等各项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高瞻远瞩:产业热点全纵览

期待乙烯行业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朱和
  根据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根据世界及中国乙烯产能与供需状况预测,根据乙烯毛利走势,根据以往三次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015~2016年有可能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但其特点、规律和持续时间有可能与前几次景气周期有所不同。
  2013年我国乙烯产能达1788.5万吨,在美国之后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二位,预计2015~2020年我国乙烯产能还将进一步增加,再上一个大台阶,有望逼近或超过3000万吨大关。随着炼化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乙烯企业优化原料来源,增加选用富产乙烯的轻质原料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集中利用廉价的原油重组分生产乙烯、丙烯提供了条件。未来,煤制烯烃将继续适度有序发展,乙烯原料多元化、轻质化将继续推进;随着中东石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美国2016~2017年一批页岩气制乙烯新建扩建装置的投运,乙烯下游衍生物的对华出口将会明显增加;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ECFA后续谈判等的进展,韩、日、东南亚、台湾地区过剩产能的释放,对华、对大陆乙烯及其下游衍生产品的出口也望增加。
  近年我国炼油能力持续连年增长,稳居全球第二位。2013年炼油能力达到6.27亿吨,同比增长6.5%。对广大民营企业来说,炼油行业最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得到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将得到支持,一些符合产业政策,具备资质条件的地方炼厂和民营炼厂将可能陆续获得进口原油加工的资格,得到进一步发展,或者与国企进一步联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炼油企业及相关业务。
  总体来看,我国炼油、乙烯工业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空间,相应地也为国内轻烃资源的进一步深入、有效、高质量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广大行业企业要利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好机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营,发展上下游垂直一体化的各种形式合资合作。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著名大综合化工公司的成功经验,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和研发,努力提高国内轻烃的综合利用水平。

合成橡胶高利润时代已过,投资须谨慎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 副秘书长  周文荣
  近几年因部分投资者对合成橡胶项目的市场前景和项目投资收益过于乐观,以及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行业出现一些产品同质化装置重复无序发展趋向,新增能力大大超过后续市场需求的发展,主要原料配制失衡和装置能力严重过剩的负面影响已显现。
  2009~2013我国橡胶产业进入爆炸式发展期,装置能力从2009年底 250万吨扩张到2013年489万吨,增长95.6%,年均增长18.3%。除乙丙橡胶因缺乏技术来源,国内产能力没有实质性增长外,各主要胶种的装置能力均增长了50%以上,其中异戊橡胶实现国产化技术首次产业化,其它产品如丁腈橡胶、丁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的产能分别增长了102%、183%和278%。但全国主要合成橡胶产量增速大大低于产能增长,仅从2009年196万吨增加到2013年298万吨,增长52%,年均增长11%。2013年的能力发挥率只有丁苯橡胶和氯丁橡胶还在70%以上,丁二烯橡胶降低到不足50%,SBS和丁腈橡胶在65%左右,丁基橡胶不到60%。
  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橡胶消费市场中、低速增长将成为发展的常态。而目前同质化产品重复建设的趋势仍在发展,产能增长依然无节制。未来两三年,全国合成橡胶总能力预计将达650万吨以上,大大超过国内市场需求。
  合成橡胶长期获取高额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同质化通用产品供过于求局面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产能过剩的压力将促使产业推进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产品差别化和市场服务精细化。新进入的企业切忌盲目投资,技术和产品高端化才是发展方向。

国内加氢石油树脂技术有待突破
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总工程师 潘广勤
  国外加氢石油树脂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石油树脂加氢装置的生产能力一般在每年2万吨左右或更大规模,由于生产规模的增加和简化工艺操作,新建的石油树脂加氢装置主要采用固定床加氢工艺。
  国内石油树脂加氢技术开发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氢石油树脂形成规模生产是2000年底投产的,由南京扬子与美国伊士曼合资的石油树脂加氢装置,目前年产2.5万吨碳五加氢石油树脂。兰州石化公司石油树脂厂年产碳五加氢石油树脂0.8万吨。我国生产加氢石油树脂的原料已经有了充分保障,但是目前国内使用的加氢树脂大部分依赖进口。为适应市场要求,国内还有一些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加氢石油树脂生产装置,预计未来国内加氢石油树脂的供需紧张状况会有所缓解。国内加氢石油树脂生产技术主要依赖国外大公司,如埃克森美孚、伊士曼等,国内自己开发的技术还需继续提高和完善。
  目前国内还没有生产碳九加氢石油树脂的厂家,通过多年的研发,预计近期国内碳九石油树脂加氢工艺及催化剂的筛选制备技术研发将会取得重大突破,碳九资源将会得到更好的利用。

对烯烃下游发展路线的几点思考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于春梅
  西部企业煤制烯烃下游产品发展路线多为PP、PE。原料成本优势明显,产品通用市场大,技术门槛低,可规避较多风险和挑战,对快速进入煤化工领域是一个好的选择。考虑未来海外PP、PE冲击,部分企业可以考虑EO、PO、丙烯酸等项目,以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
  东部企业MTO、PDH下游产品发展路线除PP外,因靠近消费地,更为灵活,多考虑高附加值产品,如PO、丙烯腈、乙丙橡胶等。实现效益最大化。
  华南的企业上PDH项目,配套下游高附加值的产品。
  油头企业,充分挖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可考虑依托资源优势,油改煤,抵御市场风险。


专场掠影:领军企业展风采

  大会期间,凯瑞化工、盘锦和运集团、KBR公司等一批领军公司分别组织了优秀技术宣讲/交流/项目对接专场发布会,深入体现了最新的产业及技术发展动态。三个专场发布会上,宣讲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精彩纷呈,与会代表专注投入,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行业的发展热情跃然眼前。

凯瑞化工 深度研发专注轻烃深加工
   凯瑞化工致力于碳四、碳五深加工工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到目前为止,异丁烯醚化生产MTBE工艺技术在全国30余套装置上使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煤制烯烃碳四深加工工艺在全国新建煤化工项目中广泛应用;同国外石化公司联合开发烯烃水合工艺技术也在众多企业中投用。此外,在轻汽油碳五/碳六组分醚化、醋酸仲丁酯、MTBE深度脱硫等多个领域,凯瑞化工的工艺技术都实现了工业化运行。
  在专场发布会上,凯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进池,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刘文飞,项目经理王磐分别就MTBE深度脱硫工艺技术、碳四综合利用工艺技术、催化蒸馏轻汽油醚化工艺技术进行了宣讲,并与现场嘉宾进行了深入讨论。

KBR公司 创新技术助推中国烯烃产业发展
  来自凯洛格布郎路特公司(KBR)的专家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性专利技术——VCC悬浮床加氢,K-COT催化烯烃技术,SCORE蒸汽裂解技术,苯酚丙酮,双酚A,NExOCTANE技术煤化工,合成氨等。
  KBR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是全球能源与化工行业的领导者之一,一直致力于研发设计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的新技术。在进入中国市场4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延长石油、云天化等石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据KBR的专家介绍,根据中国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用户的需求,合成氨、煤气化、渣油、重油加工及烯烃成为KBR公司目前重点推广的工艺技术。

盘锦和运 集成高端打造轻烃全产业链
  盘锦和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碳四烃等有机化工原料深加工和合成橡胶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引进、技术研发和大规模产业化,已经建成国内碳四综合利用的产业示范基地,正在建设国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合成橡胶产业基地。目前公司主导产品为MTBE、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聚合级异丁烯等。
  在专场发布会上,盘锦和运的专家介绍,和运集团先后引进了国内碳四分离和美国利安德烯烃异构化等技术,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公司已成为国内市场流通量最大的MTBE制造商。为进一步延伸碳四综合利用产业链,填补我国卤化丁基橡胶产业空白,公司于2009年2月引进了俄罗斯丁基/卤化丁基橡胶和异丁烷脱氢与异丁烯精制等国际先进技术。2012年引进了俄罗斯烯醛法合成异戊二烯和稀土异戊橡胶技术。2013年引进了美国UOP公司的异丁烷脱氢技术。


精彩花絮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