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碳税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影响分析(下)
2014年28期 发行日期:2014-07-25
作者:zhoukan2012

 

碳税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影响分析(下)
□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韩红梅 顾宗勤 王玉倩 温倩
碳税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影响分析
世界碳税经验
  欧洲是走在碳税改革最前端的地区。欧洲碳税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环境税-碳税”改革。芬兰于1990年首次实施碳税。截至2012年,欧洲已有15个国家实施了碳税。美国部分城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开征了碳税。目前亚洲国家还没有实施碳税,但日本和韩国已有近20年碳税研究历史。
  世界各国碳税税率没有统一标准,绝对税率相差较大,北欧国家碳税税率较高。根据能查到的资料看,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是瑞典,108欧元/吨CO2;最低的是西班牙,0.2欧元/吨CO2,一般在几十欧元/吨CO2的数量级。各国通常在开征初期采用较低税率,以后逐步增大。征税对象范围广,税基形式多样,几乎包含所有化石燃料(表8)。
  在税收优惠方面,各国一般都给予本国支柱产业、高能耗产业以减免优惠,以减少碳税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还通过政策优惠加以导向,例如部分国家对参加自愿减排协议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初级阶段,要注意选择好碳税开征时机,同时借鉴国外经验,设置合理的税率和税收优惠。我国碳税的开征时机选择要统筹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气候谈判的需要,同时兼顾化石燃料相关税种的改革进展和结构性减税的相关安排。
我国碳税征收初探
  我国政府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自1992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地位越来越显重要。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明确提出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的改革目标。 历经5年的大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于2013年面世,开始广泛征求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不仅列出了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污染物,噪声污染物,还单独提出了应税二氧化碳。其中,关于二氧化碳征税的主要内容有:
    1)开征初期施行低税率,按10元/吨作为税率幅度下限,以后逐渐调整,100元/吨作为上限。
    2)开征时机要统筹考虑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气候谈判的需要,同时兼顾化石燃料相关税种的改革进展和结构性减税的相关安排。
    3)针对化石燃料征收,包括煤炭及煤炭制品、焦炉煤气、原油、汽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其他化石燃料等。
    4)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由国务院确定和调整。
    5)纳税人采用碳捕集与封存等技术并实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扣减二氧化碳的减排量。
    6)已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企业购买的碳排放额度可以免税。
    7)发展改革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采用二氧化碳减排或者回收技术、通过碳排放交易体系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额度等信息。
我国碳税对化学工业的影响分析
  2012年,我国化学工业总产值 105597亿元,利润总额3832亿元。如果按我们计算的全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11.1亿吨、并以不变价格计算,则碳税10元/吨时,全行业碳税总额达111亿元,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0.11%,占化学工业利润总额的2.9%,影响尚可接受;碳税100元/吨时,全行业碳税总额达1110亿元,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1.1%,占化学工业利润总额的29%,影响相当可观。
  对于刚刚兴起的现代煤化工,碳税的影响力将更大。碳税对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项目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下列计算看出影响,比如按照达到国家示范项目规划要求的能效值来计算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再计算碳税,再将碳税与产品价格相比较。
  假设煤制天然气出厂价格为2500元/千立方米,则碳税占天然气出厂价的0.2%~2%。假设煤制油(柴油)价格7500元/吨、煤制烯烃(按乙烯计)价格8500元/吨、煤制甲醇价格2500元/吨、煤制合成氨价格3000元/吨,则碳税占产品价格的比例区间大致为0.1%~1%。如果通过对煤化工项目内部收益率(IRR)的测算,则碳税对IRR的影响约为0.2~2个百分点。上述测算是分别对应碳税10~100元/吨进行的(表9)。总体上,碳税10元/吨时,煤化工项目尚可承受。如果碳税达到100元/吨,则恐怕煤化工项目很难承受。
  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状况长期存在,石油需求不断增长,油价长期高位运行,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应对大气污染的重任十分艰巨。我国对煤化工,尤其是刚刚起步的现代煤化工行业,应慎征碳税。建议参考国外碳税经验,给予煤化工行业一定的免征期、优惠期。当国内能源消费结构更趋合理、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价格基本理顺后,再适时开征碳税。
          表8 欧洲国家碳税征收情况
国家      税目        开征年份                  课税对象                   课税标准
         税率
芬兰      碳税         1990        煤、柴油、电力、无铅汽油、轻重    二氧化碳排放量
                   燃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产品
1990年,1.2欧元/吨CO2
2003年,18欧元/吨CO2
2008年,20欧元/吨CO2
 
瑞典    能源税和碳税    1992       煤、柴油、轻燃油、天然气等         依据燃料种类设定
2008年前,27欧元/吨CO2
2008年,108欧元/吨CO2
 
挪威    碳税            1991       柴油、轻重燃油、无铅汽油、天然气等  燃料含碳量
1991年,21美元/吨CO2
汽油,52美元/吨CO2
    环境税          2003       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          排放量
3.32~279.45 欧元/千克CO2
 
丹麦    碳税            1992       煤、柴油、电力、重燃油、轻燃油、    CO2排放量
                   天然气等
1992年,13.4欧元/吨CO2
2005年,12.1欧元/吨CO2
 
荷兰    能源税      1990/2007    电力、轻燃油、天然气/包装材料       含碳量和热值
能源环境税3.13美元/吨CO2
能源调节税16.4美元/吨CO2
 
德国    机动车税       1997        车辆燃料消耗                       每公里里程CO2排放量 
CO2排放量超过120g部分,
2欧元/克CO2
 
法国    机动车税       2005         车辆                              每公里里程CO2排放量
>245g,2600(欧元/辆)
196~245,1600;161~195;
156~160,200;115~120,奖励100;
95~115,奖励500;60~95,奖励1000;
<60,奖励5000
 
英国    气候变化税    2001         煤、柴油、天然气等燃料            热值
电力:0.43英镑/kWh
煤炭:0.15英镑/kWh
天然气:0.15英镑/kWh
 
哥斯达黎加 碳税       1997         化石燃料                          燃料价值
3.5%化石燃料价值
 
意大利     碳税       1999         煤、石油等                       能源使用量
1999年,0.52欧元/吨产品
 
斯洛文尼亚 碳税       1997        发电用煤外的所有能源产品           碳含量
1997年,4.2欧元/吨CO2
1999年,12.5欧元/吨CO2
 
瑞士   碳税CO2刺激税  2008        所有化石燃料                      排放量
2008年,11.41美元/吨CO2
2010年,34.20美元/吨CO2
 
爱尔兰     碳税        2010        煤油、汽油、燃料油和天然气       排放量
15欧元/吨CO2
 
西班牙    机动车税     2009        化石燃料                          排放量
0.2欧元/吨CO2
                                     机动车                           每公里里程CO2排放量
CO2排放量超过120g部分,征收价格
4.75~14.75%
 
卢森堡    机动车税     2009         机动车                          每公里里程CO2排放量
90~200g,征收(0.5~1.6)*1.5*(gCO2排放量)
 
葡萄牙    机动车税     2008         机动车                          每公里里程CO2排放量
(1.79~166.53)欧元/克CO2,减掉167.79~
20761.61欧元
 
                             9 碳税对煤化工项目的影响
                                      煤制燃料              煤制化学品
指标类别                       合成油   天然气   甲醇 二甲醚    烯烃 合成氨
能源转换效率(基本值) /%        44      56      46     42     35    48
单位产品能耗(含原料燃料)/吨标煤3.4    2.3     1.4    2.5    4.4   1.5
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吨         6.1    4.8     3.0    5.0    11.1 3.7
产品价格/元·吨-1               柴油    2500   2500   4500   乙烯   3000
    7500    /KNm3               8500     
碳税10元/产品价格/%            0.8      1.9     1.2    1.1    1.3   1.2
碳税100元/产品价格/%           8.1      19.     12.0  11.1  13.1 12.3
说明:柴油、乙烯按对应原油价格100USD/bbl估计。
 
碳减排措施展望
  目前国内外二氧化碳利用途径主要有5种,即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生产藻类、森林碳汇和化工生产。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即将工业和能源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运输并安全存储,使其长期与大气隔离。
  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项目约有53项。其中中型项目(2万吨<二氧化碳储量<50万吨)和小型项目(二氧化碳储量<2万吨)约占60%以上,这说明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项目目前还处于试验摸索阶段。值得借鉴的封存项目有:挪威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国家石油公司Sleipner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项目,将二氧化碳封存于海上咸水层之下,二氧化碳处理能力100万吨/年;美国Weyburn-Midale项目,将北达科他萨斯喀彻温省一座废弃油田的煤炭气化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填埋;英国石油公司经营的阿尔及利亚萨拉油田项目(InSalah项目),把从当地天然气生产中提取的二氧化碳输入地下,二氧化碳处理能力100万吨/年。
  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研究与开发还处于前期,与大规模的工业化示范还有相当距离,并且目前还没有实现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到封存三阶段的完整大型工程实践,只有小型的示范项目。
二氧化碳驱油
  二氧化碳驱油在国外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特别是美国,每年用于石油开采的二氧化碳约占其二氧化碳总消费量的11%左右,二氧化碳驱年产油量已超过千万吨。其中,美国大平原气化厂煤制天然气项目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2000~2005年累计使用二氧化碳达到770万吨,油田增产原油约1800万吨。
  我国现有的二氧化碳驱油示范项目主要有:中石油吉林油田的二氧化碳工业分离与驱油项目、中石化胜利油田二氧化碳捕集与驱油项目。中石化胜利油田的二氧化碳驱油示范项目至今已实施驱油实验5年,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达13.4万吨,增产原油3.1万吨。
生物微藻
  利用光合作用可生产微藻等生物质,微藻在生长过程中固定二氧化碳和储存太阳能的效率是陆生植物的10~50倍,每吨微藻“吃”1.83吨二氧化碳,“产”生物柴油,同时可吸收NOX。我国微藻固碳目前还处于中试规模,成本高是主要瓶颈。
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是最有效的二氧化碳固定途径,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每公顷可固定二氧化碳为20~40吨,其中每公顷丰产速生林可以固定56吨二氧化碳。按照我国2012年林地面积2.4亿公顷,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约48亿~96亿吨。按照我国近5年来年均500万公顷的造林面积估算,每年增加森林碳汇能力为1亿~2亿吨。
  化工利用途径已在上文叙述。
  总体上,化工生产途径可利用的二氧化碳量有限;CCS需要着力降低碳捕集和输运成本,需要有适宜的地质封存条件;二氧化碳驱油也需要特定的油田地质条件;而二氧化碳生产藻类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我国来说,森林碳汇应是目前最适宜和最有效的途径,应鼓励加快发展。对于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生产藻类等途径,现阶段宜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待我国技术取得突破后再大范围推广。大型煤化工项目建设集中在煤矿坑口附近,开展二氧化碳驱油和枯竭煤层储存二氧化碳的研究具有地质条件和经济优势,宜参考国外成功案例,加快相关技术研发。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