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14全球化工50强新鲜出炉
2014年32期 发行日期:2014-08-22
作者:zhoukan2012

2014全球化工50强新鲜出炉

日前,美国化学学会旗下《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2014年全球化工50强排行榜”新鲜出炉。受全球经济开始温和复苏的影响,2013年对于全球化学工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年份,销售收入和利润开始回升。2013年全球化工50强销售收入总额同比增加1.7%达到9805亿美元,而公布化工业务利润的47家公司的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7%达到938亿美元,平均利润率达到10.3%,创下自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高于自1991年以来9%的平均水平。
  全球化工50强榜单是按照各公司上年度化学品销售额和利润表现进行排名的。巴斯夫公司以786.15亿美元化学品销售额再次雄踞榜首,中国石化以608.29亿美元的化学品销售额超过陶氏化学位居第二,陶氏化学以570.8亿美元位列第三。

巴斯夫:连续第九年雄踞榜首

  在结束不久的巴西世界杯决赛上,德国队击败阿根廷队夺得了本届世界杯的冠军。虽是本届世界杯的夺冠热门,但是德国夺冠的过程并不轻松。与足球比赛不同,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 毫无悬念地再次稳居《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2014年全球化工50强排行榜”的榜首位置,这也是巴斯夫连续第9年获此殊荣。
  2013年巴斯夫公司化工销售收入达到786亿美元,占到50强化工销售收入的8%,尽管比2012年下降4.6%,但仍比今年排行榜第二名的中石化高出178亿美元。这个差距相当于排行榜第20名的印度信实工业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的化工销售收入。
  分析人士表示,巴斯夫公司雄踞榜首的日子仍将继续,因为全球大型化工公司之间几乎没有足够大的并购交易可以取代巴斯夫公司榜首的位置。而且考虑到巴斯夫公司“一体化”的核心价值观,其进行业务分离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亚洲化工企业:稳步增长 表现抢眼

  今年共有8家亚洲化工企业(不包括日本)上榜,比去年增加2家。受益于地区经济的强劲增长,近年来亚洲化工企业发展较快,已经在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2013年中国石化的化工销售收入同比增加5%,以608.29亿美元的化工销售收入取代陶氏化学(DOW)排名第二,这是该公司首次登上排行榜第二的位置。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的化工业务成功地经受住了艰难市场环境的考验。对于未来,傅成玉持乐观态度:“中国的经济正在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改革允许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有更多的决定权。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支持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的稳步增长。”
  今年的另一大亮点是两家泰国企业进入排行榜,其中泰国PTT全球化学公司(PTT Global Chemical)以99.59亿美元的化工销售收入位居排行榜第39位,该公司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加6.2%,化工利润同比增加8.5%达到15.95亿美元;泰国因多拉玛公司(Indorama Ventures)以74.64亿美元的化工销售收入位居排行榜第47位,该公司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加8.7%。

日本化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速达两位数

  今年进入50强榜单的共有8家日本化工企业,除了大日本油墨(DIC)按日元计的销售收入增速为个位数外,其它7家日本化企的销售收入增速均达到两位数。然而在排名榜中,只有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的排名上升两个名次,其它7家日本化企的排名均出现回落。
  2013年日本三菱化学(Mitsubishi)实现化工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4.8%达到266.85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劲增121.1%达到5.07亿美元;三井化学实现化工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1.5%达到189.16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劲增597.1%达到3.06亿美元;住友化学(Sumitomo)实现化工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6.3%达到181.16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劲增136.9%达到6.88亿美元;东丽工业公司(Toray)实现化工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7.9%达到166.65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劲增22.5%达到11.52亿美元;信越化学(Shin-Etsu)实现化工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3.7%达到119.45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劲增10.7%达到17.81亿美元;旭化成(Asahi Kasei)实现化工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5.3%达到111.99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劲增107.1%达到6.32亿美元;东曹公司(Tosoh Finechem)实现化工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5.5%达到79.13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劲增69.9%达到4.26亿美元;大日本油墨实现化工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5.5%达到76.06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增加11.4%达到4.39亿美元。
  去年上榜的昭和电工(Showa Denko)没有进入今年的排行榜。按日元计,2013年昭和电工的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3.3%,但是由于去年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高达22%,从而令该公司无法进入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排行榜。
  值得关注的是, 2013年日元的疲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日本化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

欧洲化工企业:持续低迷 难脱困境

  今年的榜单中共有19家欧洲化工企业入围,与去年相同。但是欧洲化企的整体销售收入和赢利持续下降,反映出2013年欧洲经济仍然处于困境的现实。这19家欧洲化企中有11家企业2013年的化工销售收入同比出现下降,1家与去年持平,另有7家企业出现增长,除比利时索尔维公司(Solvay)由于剥离旗下聚氯乙烯业务出现销售收入下降19.2%以外,降幅最大的是英力士公司(INEOS),同比下降10.8%。除林德公司(Linde)由于收购医用气体公司Lincare导致销售收入增长11%以外,增幅最大的是北欧化工(Borealis),同比增长7.9%。17家提供化工业务利润数据的欧洲化企中,有1家企业的化工业务出现亏损——埃尼公司(Eni)亏损9.63亿美元,9家企业的利润出现下降,只有7家企业的利润出现增长。利润降幅最大的是朗盛公司(LANXESS),同比下降62.4%,而利润增幅最大的是德国苯领公司(Styrolution),同比增长31.9%。

美国化工企业:
      借力廉价页岩气和国内经济

  美国入围榜单的化工企业表现相对较好。今年美国共有10家化企入围排行榜,有6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出现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伊士曼化工(Eastman),同比增长15.4%,有4家化工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出现下降,跌幅最大的是Mosaic公司,同比下降10.2%。9家提供化工业务利润数据的美国化企中有5家的利润出现增长,另有4家的利润出现下降。利润增幅最大的是伊士曼化工,同比劲增110.7%;而降幅最大的是亨斯迈公司(Huntsman),同比下降27.9%。分析人士表示,廉价的页岩气和相对强劲的国内经济联合给美国化学公司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石化公司受页岩气的影响,业绩出现大幅改善。来自于页岩构造区的廉价乙烷和丙烷原料,令美国石化生产商与大多数国外竞争者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国外石化生产商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石化产品。但是页岩气不是刺激美国化学工业的唯一因素,美国相对强劲的经济走势令美国化学工业整体的利润率趋于上升,而不仅仅局限在石化产业。

综述:排名稳中有变  并购交易影响有限

  尽管排行榜上的排名有所变动,但基本上比较平稳,今年上榜的50家企业中有48家是去年登上排行榜的企业。只有2家企业从今年的排行榜上消失:一家是迈图集团(Momentive),C&EN当前将迈图集团拆分成两家独立的公司:迈图专用化学品公司和迈图高性能材料公司,后者(通用电气公司的前硅树脂业务)已经宣布破产。作为独立的公司,两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均未达到排行榜的门槛。另一家下榜的公司是日本昭和电工公司,原因同样是销售收入未达标。
  通常而言,业务并购是导致排行榜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今年的排行榜中,并购的影响非常有限。唯一令人关注的并购交易是德国工业气体巨头林德公司由于收购了医用气体公司Lincare导致排名从去年的第23位升至了今年的第18位。此外,比利时索尔维公司由于剥离了旗下聚氯乙烯业务导致排名从去年的第22位下降至今年的第26位。
  投资银行Natrium资本公司总经理Alasdair Nisbet表示,当前化工企业对于通过并购交易扩大公司规模的兴趣并不强烈。化工企业当前更加专注于增加已经拥有的业务或出售不再需要的业务。大型并购往往会导致产生与企业现有业务不能重叠的剩余业务,很少有协同效应,并不会受到投资者的赞同。近来全球化工行业的并购交易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庞晓华  编译)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