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到强 实现轮胎工业“中国梦”
□ 中国橡胶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 史一锋
世界轮胎工业发展已走过了近200年的历史,经历了充气轮胎、子午线轮胎两次大的技术革命,目前世界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已经开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轮胎工业更是得到迅猛发展,建成了科研、设计、生产、原材料供给、设备制造、产品营销、轮胎翻新,以及废旧轮胎循环利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已基本实现了轮胎子午化,成为了世界轮胎第一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努力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对轮胎行业企业来说,“中国梦”就是轮胎工业强国梦,就是建设轮胎工业强国,实现轮胎工业现代化。
轮胎工业追梦成绩榜
“十一五”以来,从政府层面到行业企业,在促进轮胎工业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可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1. 国家发布产业政策指导轮胎行业发展
2010年10月工信部发布了《轮胎产业政策》,2013年又开始着手研究制定《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并于2014年9月17日正式发布,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
2. 行业政策、标准陆续发布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织完成了工信部原材料司立项的《绿色轮胎产业发展研究》的发布工作;组织制定并发布了《绿色轮胎技术规范》;组织制定了《轮胎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国标GB29449-2012);组织编制了《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发布);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子午线轮胎工业技术规范》等。
3. 企业创新成果显著
轮胎企业围绕“追梦”,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如三角集团、天津赛象的“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的装备开发”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玲珑轮胎公司的“超低断面抗湿滑低噪声乘用子午线轮胎”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的“30万套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的“波音737飞机配套航空轮胎”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青岛森麒麟公司开发生产的路航乘用子午胎在西班牙IDFADA的测试中,湿滑为A级、滚阻为A级、噪声为68dB,成为我国第一家被评为综合性能最好的民族品牌轮胎企业。
目前,我国载重子午线轮胎技术水平和质量性能已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双钱、风神、三角、中策、玲珑、华南、双星、赛轮、金宇等企业的低滚动阻力载重子午胎产品先后通过美国环保署的Smartway认证。
轮胎工业大国是建设强国的基础
改革开放政策成就了我国轮胎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轮胎工业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通过向跨国轮胎公司学习、吸收和自我创新、发展,轮胎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伴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市场需求快速发展,国内大量资金投入橡胶轮胎工业。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世界知名跨国轮胎企业都进入我国。国内外两股力量共同促使我国橡胶轮胎工业更加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轮胎产品已形成5大系列、2000多个规格产品。
目前,发展绿色轮胎实现产业升级,是轮胎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建设轮胎工业强国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也是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节能减排目标的必须。发展绿色轮胎在其结构、原材料和性能等方面正朝着3个趋势发展:一是产品具备安全、高速和高性能;二是产品具备节能、环保和生命周期延长;三是制造体现节约资源、安全、环保和绿色趋势。
1轮胎工业大国
在发展绿色轮胎,由大向强迈进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轮胎工业大国。
轮胎产量世界第一 我国轮胎产量从2004年的2.39亿条发展到2013年的5.29亿条,连续10年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在世界轮胎75强中,我国大陆有29家轮胎企业入围,其中中政策橡胶集团连续3年名列第10位。
单厂轮胎规模较大 目前,我国已有70多家企业生产子午线轮胎,载重子午线轮胎厂和乘用子午线轮胎厂平均年生产规模分别达到180万条和720万条,在世界轮胎产业中居前列。
子午化率提高较快 全国轮胎子午化率由2002年的34%快速上升到2013年的89%,提高了55%。子午胎成为国内外市场的主导产品,包括无内胎低断面子午胎、巨型工程子午胎、芳纶航空子午胎等。
轮胎出口交货值较高 2013年,我国轮胎出口交货值达976.3亿元人民币,占轮胎总销售额的36%。
拥有完整的工业配套体系 我国轮胎工业有较完整的工艺装备和原材料等行业支撑,工艺装备国产化率在90%以上,原材料国产化率在80%以上(除天然胶需要进口外)。
拥有雄厚的人才基础 我国轮胎工业已建立起经验丰富和能力较强的工程设计队伍;细分市场能力强、肯干、苦干的营销队伍;一批老中青结合的技术人才和操作水平较高的技师队伍;已形成人才流动的机制。
2行业大而不强
当下,我们正处在从轮胎工业大国向轮胎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应清醒地看到我国轮胎工业大而不强的表现和差距。
产品技术附加值低 目前在国内轮胎市场本土企业载重子午胎和乘用子午胎的价格比外资企业分别低20%和50%。
产品品牌效应低 国内企业在品牌建设和维护方面意识不强、投入少。我国轮胎在国际轮胎品牌中属于偏低档次,在国内高中档车辆配套市场占有率低,知名品牌不多。
劳动生产率低 2013年统计47家轮胎企业人均销售额均为120.3万元,比世界跨国轮胎公司最高的人均销售额低了2.6倍。
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投入新产品研发的资费少,有了创新成果又难以产业化,缺乏个性化的新产品,轮胎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对技术创新的敏感度低于国外轮胎企业。
产业集中度低 2014年世界轮胎75强排名(按2013年销售额)中,我国大陆虽有29家企业入围,但合计销售额仅为279.31亿美元,仅占15.60%。另外,轮胎跨地区分工生产的格局难以形成,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
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 企业对海外轮胎市场专利合理布局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国外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区域均有专利申请,形成了技术和贸易保护,而国内轮胎企业在国外时常遭到技术和贸易壁垒。
建设轮胎工业强国
1发展目标
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将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中国橡胶工业强国总体战略目标将强国进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争取“十三五”末(2020年)进入轮胎工业强国初级阶段;“十四五”末(2025年)进入轮胎工业强国中级阶段;“十五五”末(2030年)进入轮胎工业强国高级阶段。我国轮胎工业强国目标见表1和表2。
(1)总体效益指标 按照技术经济指标分解,目前我国轮胎行业已有部分企业接近现代化水平的初级阶段,到2020年达到现代化水平中级阶段,到2025年接近现代化高级阶段,主要体现在总体效益指标的提高。由表2可见,2013~2020年,我国轮胎工业人均销售收入增加,贡献率3个百分点;研发经费的增加和产品价格的提升,贡献率分别为1个和2个百分点;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贡献率为1~3个百分点;企业税前利润率提高到5%~6%;工业环境指标进一步提高、完善,届时轮胎产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技术附加值大大提高。
(2)轮胎产业集中度目标 轮胎工业前10名企业的轮胎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2013年已达44.8%,2020和2025年分别将达到51.1%和52.4%。
(3)企业竞争力目标 我国进入世界轮胎前10强的企业,由现在的1家增加到2020年的2家和2025年的3家。
2发展战略措施
落实轮胎工业强国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推动轮胎工业现代化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具体措施主要有8个方面:
(1)积极研发与应用橡胶新材料 一是提高现有原材料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以降低原材料消耗和延长轮胎产品寿命;二是改变现有原材料产品的形态,以改善加工工艺,降低能耗,改善环境;三是扩大使用热塑性弹性体和树脂,以有利于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四是开发生物及生物基础材料,代替合成材料,逐步减少轮胎工业对化石资源的依赖。
(2)积极开发轮胎设计新理论 采用轮胎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轮胎结构,提高轮胎的综合性能,进一步提出先进的轮胎设计理论,为绿色安全智能轮胎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3)积极推动低碳循环经济 一是调整增长方式结构。从粗放型的增长,调整为技术型的提高;二是调整产品结构。按照先进的轮胎标准,从生产中低档轮胎调整为中高档轮胎;推广宽基轮胎在载重汽车上的应用,降低汽车重量,节约油耗;生产适合新能源汽车的轮胎;三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轮胎结构转型;四是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设备技术和加强工艺管理;五是提高载重轮胎和工程轮胎的翻新率,完善推广含带束层的环形胎面翻新工艺技术。
(4)提高品牌效应 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的战略意识,提高培育品牌的自觉性;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强技术实力,提升产品性能和品牌生命力;加强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保护,维护轮胎行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5)创新营销策略 一是销售平台创新;二是电商新模式探索;三是重视售后服务。
(6)推动现代企业模式 轮胎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现代资本运营,改进企业经营模式,促进企业有新的发展;鼓励支持兼并重组,优化布局,淘汰落后,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由大变强转变。
(7)推进轮胎大集团化 当前世界轮胎排序4~6名的大集团(第二军团)年销售额在60亿~100亿美元,我国轮胎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联合起来组建轮胎大集团,到2025年年销售额预计达70亿美元(430元人民币)。跨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轮胎大集团,是实现轮胎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8)人才是建设轮胎强国之本 轮胎企业要站在强国之本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把一线操作员工、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好,通过培训和引进国内外人才等方式,全面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表1 子午线轮胎产量预测目标 万条
年份 乘用子午胎 载重子午胎 合计 年均增长/%
2015 40030 11768 51798 4.6
2020 50172 14749 64921 4.62
2025 62523 18380 80903 4.5
表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解
项目 2013年 2020年 2025年
人均销售额/万元 120 148.1 172.1
销售利润率/% 4.7 6.4 8.0
研发费占销售额比/% 1.4 1.9 2.4
信息化投入占销售额比/% 0.4 0.47 0.53
每吨标煤能源生产
(吨产品/吨标煤) 4.28 4.56 4.78
用水重复利用率/% 80 87 92.3
现代化指数 62.8 76.3 88.5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已步入一种新常态,即以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中高速发展。建设轮胎工业强国,实现轮胎工业现代化,虽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是当前轮胎橡胶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双反”案件不断发生,而国内又有降低进口复合胶中生胶含量标准的声音,在天然胶进口20%的高关税既不取消又不降低情况下,轮胎企业面临内外夹击。轮胎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由大变强”的发展战略正当时,坚持走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强国之路势在必行,时不我待。在前进的道路上,机遇和挑战并存,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坚信只要全行业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坚定走工业现代化之路,轮胎工业强国梦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