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努力形成行业发展新动力
2014年47期 发行日期:2014-12-05
作者:zhoukan201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努力形成行业发展新动力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大会的讲话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勇武
2014年 关键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今年以来,全行业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开展研发合作与协同创新,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为行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石化联合会组织的2014年度行业科技奖评审中,共计257项科技成果被授予行业科技奖。其中,获得技术发明奖35项,科技进步奖222项,有1项成果被授予技术发明特等奖,2项成果被授予科技进步特等奖。经联合会推荐,有5项科技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报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填补了石油化工行业多年的空白。今年行业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要科技领域成果转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重要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相关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直存在着许多障碍和困难。为满足行业发展的急迫需要,广大企业和科研单位不畏困难,努力攻克工程技术难题,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性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比如:我国许多研究机构开展了离子液体催化碳四烷基化研究,但基本上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科技成果转化一直举步不前,而获得2014年度联合会技术发明特等奖、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单位完成的“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技术-CILA”项目,创新性地开发出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复合离子液体催化剂,形成一套清洁化的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生产工艺,并建成世界首套“10万吨/年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工业装置”,该技术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为我国及世界商品汽油的清洁化和质量升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二是产学研协同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针对我国油气资源和高端化工产品制约,全行业加强协同攻关,突破了一批重大核心共性技术,为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获2014年度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延长油区千万吨大油田持续上产稳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项目,在国家、省、部各级重大项目支持下,深入开展勘探开发关键理论与技术的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建成了千万吨级大油田,原油勘探成功率由28%提高到56%,实现了中生界油田的整体发现,新增探明储量15.1亿吨,累计建产2600万吨,水驱控制储量由0.2亿吨增加到17.2亿吨,自然递减率由18.2%下降到12.6%,综合递减率由14.7%下降到8%,并连续七年保持上产稳产。这些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升了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广泛应用了一批先进适用的减排技术。
  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全行业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行业为目标,大力开发和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三废”排放显著降低,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例如,获得2014年度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电石炉气制高纯一氧化碳和氢气工业化集成技术”项目,利用电石炉尾气制高纯一氧化碳和氢气,并进一步生产5万吨乙二醇和3万吨1,4-丁二醇,提高了废气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精细化,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电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难题,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循环经济多元发展之路,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四是知识产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今年技术发明奖共申报80项,较去年增加了13项。在39个技术发明奖项目中,共获授权发明专利351件,平均每项9件。其中,有7个项目获得国际专利授权21件。比如,获得2014年度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创制高效农用杀菌剂唑菌酯及其产业化”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杀菌剂——唑菌酯,具有低毒、安全、低残留等特点,降低了农民用药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该项目获得中国国家发明专利9件,获得美国授权发明专利1件,日本发明专利1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五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积极推进。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着行业长远发展的兴衰成败。据统计,在获得2014年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4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占总数的57.8%,其中35岁以下的占23.2%,35~40岁的占15.9%。行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成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中最具有创造性、可塑性的重要力量。
  总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科技部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领域甚至实现了赶超。
 
2015年 开创石化科技新局面
  科技创新是产业做强的基础。当前,全球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活,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创新战略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先机。
  从国际看,全球石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原料多元化、产品高端化差异化、生产绿色化等转型发展趋势十分明显。这些重大发展趋势无一不靠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一项革命性的科技创新往往催生出新的产业,进而引发传统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美国发生的页岩气革命,就是以技术突破为先导,首先实现页岩气商业化生产,大幅降低了能源资源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石化行业向美国本土的回归,对世界能源和石油化工产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进入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时期,呈现出发展的“新常态”,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着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创新能力较弱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特别是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成果转化率不高、核心关键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削弱了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和资金规模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过去在中低端产品上形成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渐减弱,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持续增大。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947.2亿元,同比下降1.8 %。面对前所未遇的严峻挑战,我国石油和化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从要素投入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才能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提升行业发展的整体质量;才能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使行业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才能有效克服资源环境制约,增强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把科技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与作用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了重要部署。今年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专题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强调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中央的系列会议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面。
  2015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行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至关重要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行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积极应对全球石化产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做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积极配合国家科技部等政府有关部门,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按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新要求,继续组织好国家863、科技支撑等计划等项目的实施、管理,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做好行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提升行业能效、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加快推广先进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进一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二是改进工艺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是改造高风险化工产品、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快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等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提高行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第三,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瞄准世界前沿,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抢占一批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一是完善复杂地质油气资源、煤炭及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探技术,提升低品位油气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形成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及配套装备,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二是积极开发新型芳纶纤维与高强高模碳纤维、聚芳醚酮树脂、耐高温聚酰胺、高盐化工废水处理关键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的制备、应用及产业化技术;三是积极开发生物化工及高端精细化学品制备及产业化技术,延伸产业链,包括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技术、以脂肪酶为催化剂的绿色化学合成工艺、异氰酸酯先进生产技术、六氟磷酸锂制备技术等;四是加快研发大型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煤制乙二醇生产技术、煤制天然气技术、大型煤间接液化制液体燃料技术、大型甲醇芳构化技术、低阶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等现代煤化工新技术,提高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和环保水平,促进现代煤化工健康发展;五是积极推进大型石油和化工成套装置、大型合成氨和甲醇装置、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等重大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不断提升大型高端装备研制能力。
  第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进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在行业内组织开展“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工作;二是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推进国家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做好企、事业单位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的协调服务工作;三是继续做好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培育和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主动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四是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五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石油和化工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深入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第五,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促进行业科技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要继续做好科技奖励专项基金的接受、保值、增值与使用,保证基金财务管理和投资运行沿着规范有序的轨道健康发展与使用。奖励有贡献的科技人员,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积极性。
  第六,要下功夫做好技术交流和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立和完善与科技开发和消化创新相关联的成果转化机制,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体制障碍。引导资本市场和社会投资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进程。深入开展高水平的技术交流与推广活动,强化技术集成和工程化应用,切实提高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水平。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为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了新的宏伟蓝图,做了总体安排部署,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全行业科技工作者要树立雄心壮志,以敢为天下先的志向,敢于提出新理论、开发新技术、探寻新路径,引领世界科技新潮流,努力开创石油和化工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