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锁定五年目标 学会“精打细算”
2016年16期 发行日期:2016-08-15
作者:zhoukan2012

锁定五年目标     学会“精打细算”

——“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与低碳工作促进会专题报道

■ 本刊记者   唐茵

  近日于北京召开的“‘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与低碳工作促进会暨2015年能效‘领跑者’发布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十三五”行业节能节水和低碳发展目标:到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十二五”末下降10%以上,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二五”末降低18%,废水全部实现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3% 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5年石化行业需“精打细算”,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完善管理体制,推行绿色制造,从而加快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节能减排:

     普及技术 强化管理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介绍,5年来,行业在重点领域筛选出一大批先进适用的节能节水技术,连续发布节能节水技术与产品(设备)目录,其中多项技术被列入政府编制的推广目录,有力地促进了行业节能节水发展。“十三五”期间,行业内要开展节能节水和低碳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节水和低碳关键技术,实施一批节能节水和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节水和低碳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工程项目。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煤气化技术、乙烯裂解炉耐高温辐射涂料技术、低能耗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大型密闭式电石炉、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聚氯乙烯母液回收利用、中水回收利用、化工蒸汽系统凝结水利用、高效节能电机、余热发电等一批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与装备。

  煤化工是行业中的耗水大户,有不少建在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项目受困于水资源缺乏。针对煤化工“高水耗”的问题,过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友麒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工程设计不成熟、缺乏水网络系统的集成优化造成的,有很大的节水减排空间。过程系统工程(PSE)已在水网络系统集成优化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炼油化工行业应用已显示出很大效益。目前需要将这种方法在煤化工设计和生产单位大力推广,才能把节水减排的潜力挖掘出来。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行业节能减排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油气资源价格和税收政策改革,逐步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和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资源价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加快建立节能节水和碳排放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产品生产过程的能耗、水耗、物耗以及终端产品的能效、水效、碳排放等标准,扩大标准覆盖范围,动态调整并不断提高产品的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做好计量检测、应用评价等工作。

 

碳交易:

     巨大金矿有待挖掘

  

     根据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截至201511月,我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4653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达到13.51亿元,均价29.04/吨。预计未来全国配额可达60亿吨,其中首批配额30亿~40亿吨。

      据悉,目前我国已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工作,2000多家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中,其中包括146家石化和化工企业。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中石化专门制定了《碳资产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集团各部门和各分子公司在碳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责与分工,有力地推进了中石化的碳资产管理工作,下属26家试点企业在20132014年两个履约期内,累计碳交易量389万吨,交易额达到1.4亿元,占同期国内碳市场交易规模的8%。中石油、中海油等重点企业开展碳排放家底盘查、能力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一些科研院所和石化企业还积极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大力开展碳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攻关,努力推进CO2捕集、驱油和埋存先导性工程示范,吉林油田、中原油田、陕西延长油田分别建成了10万~50万吨/年规模的CCS-EOR项目,为今后碳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探索了新的途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指出,随着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建立,碳排放整体市场规模有望成倍放大,据预测,统一后的中国碳市场或将达到数百亿市场规模,是一座蕴藏着巨大商机、有待企业深入挖掘的巨大金矿。我国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居世界第一位,发达地区的人均排放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碳排放峰值年的人均水平还要高。在碳约束、能源消耗费约束情况下,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2010年价格计算,从2009年到2030年,要实现碳减排目标,大约需要投入41万亿元。截至2015年已投入10.4万亿元,未来15年还将继续投入约30万亿元。对企业来说,碳交易市场也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巨大金矿。怎样把气侯变化的挑战变为机遇,怎样将投入变为市场值得深思。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伟分析,石化行业典型央企参与碳交易实践的特点主要是卖碳先行,买碳跟进;分散经营,统一管理;试点参与,布局全国。对于如何做好碳市场相关准备工作,郭伟建议:一是要摸清家底,对企业自身碳排放量进行自查;二是要搞好两类统筹,即碳排放量和碳资产的统筹;三是要做好三面保障,即建立相应碳排放管理制度、注重相关人才培养、关注碳市场信息。

 

绿色制造:

        重点关注三项工作

   

  国家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宁表示,石化行业绿色化是工业绿色转型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建成了产业链完整、技术雄厚的生产体系,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长期以来,行业总量较大,是资源、能源消耗,污染控制的重点领域。2015年,全行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28亿吨标煤,居工业第二。合成氨、甲醇等重点产品能效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排放废水40.4亿吨,废气6万亿立方米,固体废弃物3.2亿吨,居工业部门前列。因此,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十三五”石油化工行业实现绿色制造应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标准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利用工艺技术、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依法依规优化现有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节能节水等环保标准的制订工作,开展能效、水效工业“领跑者”活动。工信部正在进行2016年重点工业节能专项监察,已涉及了合成氨、烧碱等石化企业,希望通过严格统一执法,抓好全行业强制性标准落实,从而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低端过剩产能加速退出。

  二是实施生产过程绿色化改造。 继续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促进节能、节水、低碳发展,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加快绿色化改造进程。要以污染物源头削减为目标,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类源头削减作为重点,对重点产品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从源头上削减“三废”产生量,减轻污染治理压力。

  三是积极探索构建石化行业绿色制造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以绿色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重点,统筹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比如,在绿色工厂方面,炼油、化肥等重点行业,要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极大化的原则,对能源流和物资流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大绿色设计力度,打造具有绿色内涵的品牌,为社会提供更多绿色品牌的产品,引领绿色消费。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