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关于我国化工园区 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9年18期 发行日期:2019-09-12
作者:■ 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 李迪

近年来,我国的化工园区蓬勃发展,但伴随着这种高速发展态势,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事故如2017年6月5日的临沂市金誉石化有限公司重大爆炸着火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468万元;2018年7月12日的四川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重大爆炸着火事故,共造成19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142万元。今年3月21日发生在江苏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天嘉宜化工厂的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19年4月5日,盐城市做出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的决定,预示着国内化工园区从高速发展期进入发展瓶颈期。化工园区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发展?思路亟待理顺。

三大短板制约化工园区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化工园区在规范化发展方面主要遇到三个短板:
    1.缺乏入园企业背景的尽职调查和项目真实性审查的意识
   “尽职调查”也译为“审慎调查”(due diligence),是一个广泛应用于投资领域的概念,是指调查方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经营和财务情况、法律关系以及目标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潜在的风险进行的一系列调查,是投资审核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重要的风险防范工具。在调查过程中,调查方通常利用管理、财务、税务、法律方面的专业经验与专家资源,形成独立观点,用以评价目标公司的优劣,作为管理层决策支持。
    四川宜宾“7·12”重大爆炸着火事故调查报告曾提到,“江安县投资促进局在招商引入泸州炬阳化工有限公司(即后期在江安县注册的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过程中,考察工作流于形式,仅现场查看炬阳化工公司厂区及听取投资人张永灿(即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执行董事)的介绍,未严格核查该公司化工工艺、行政许可、受到行政处罚、财务状况等企业真实情况,未重视各部门反馈的不同意见,盲目建议引进泸州炬阳化工有限公司”,这就是缺乏尽职调查意识的表现。
    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的项目建设内容为2000吨5-硝基间苯二甲酸、300吨2-(3-氯磺酰基-4-氯苯甲酰)苯甲酸化工中间体生产线,但这两种产品目前在市场上的价格处于中间偏下的区间,而企业私自变更生产的咪草烟和1,2,3-三氮唑处于价格高企的区间。固然精细化工行业由于生产周期很快,可能前期批复的产品在真正投产时,生产浪潮已经过去,企业不得不调整生产情况,但确实暴露了园区缺乏同时精通精细化工生产和企业财务的团队做项目真实性审查。
    响水“3·21”事故也表明,引入一个有问题的企业,上马一个高风险的项目,如果相应的监管和风险管理不到位,对该企业、相关企业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可能会给化工园区带来致命打击和关闭风险。
    2.化工园区及企业缺乏安全环保法律合规意识
    风险管理是指将项目、企业或者园区的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是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trade-off)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对一个企业而言,可以分为国际和社会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多个方面,而国内的企业往往只关注了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信用风险的关注才刚刚开始,对合规性风险的认识则基本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合规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管理在外企很受重视,但国内的很多企业甚至没听说过“合规”这个词,自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意识。由于本轮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的淘汰门槛明显由安全和环保管控水平决定,园区与企业在安全、环保方面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合规性就成为影响其未来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安全、环保方面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法律风险管控、管理风险管控和技术风险管控。很多事故企业共有的规律是:法律意识淡薄引出管理风险,管理水平低下;而法律意识淡薄和管理水平低下又共同作用于技术能力,造成应对风险的技术能力不足。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法律风险管控方面,国内大部分园区和企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一谈及安全环保,讨论的是如何管和采取什么技术措施,却抛开了法律的基础。单纯就技术解决技术、就管理解决管理,恐怕只会事倍功半。
    以安全合规性方面举例,很多企业对于《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理解还很浅薄。笔者曾访谈过一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他反问:“我还需要管安全吗?”当我们给出如果企业出事故管理层肯定会被追责的回复后,他说“没关系,这个风险我已经考虑了,企业的法人代表不是我”。这段对话反映了很多企业老板一厢情愿的想法:换个人做法人代表,就可以与事故追责建立起风险隔离或风险屏障。但现实果真如此吗?四川宜宾“7·12”重大爆炸着火事故调查报告中已经引入“公司实际控制人”这个概念,并提出了对实际控制人移送司法的调查建议。实际控制人是指虽然不是公司的法人或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简而言之就是幕后老板、公司决策人。对于园区监管尤其应注意,公司法人代表并未由公司实际控制人担任时,很有可能在安全管理方面引发实际控制人“高风险行为偏好”,产生很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后果。
    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方面,我国2011年5月产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即环境犯罪从结果犯转变为了行为犯。在2011年5月之前,环境犯罪不仅指向土地、水体、大气中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还要满足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几个条件方能构成犯罪。而2011年5月之后,只要有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即构成环境犯罪的立案标准。这一变化需要引起园区管理者和企业管理层的警醒和重视。例如有的园区主任自作聪明,企业废水难处理、难排放不要紧,在园区内安排车辆向绿化带喷洒废水,殊不知这已经严重触犯了刑法。
    3.缺乏职业技术人才作支撑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罕见评论,直指危化企业技能人才青黄不接、地方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部分区县的专业安全监管人员仅有2~3人,到化工园区级别甚至只有1~2人,反映出化工企业和园区高速发展已与人才供给形成断层、化工人才匮乏的问题。这与笔者前段时间对部分化工园区及化工企业所做的调研结果一致:43%的化工园区认为园区管理中专业人才的现状必须加以提升;100%的化工企业认为专业人才并不充足。
    据了解,2017年底我国化工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总数大概在20万家左右,以平均每个企业4个化工技术人员与30个化工操作工数量来计算,至少需要80万化工技术人员与近600万的化工操作工人。虽然与1999年开始的我国普通高校“大扩招”同步,化工类招生数从1998年的2.199万人增长到了2006年的8.2654万人,毕业生数从1998年的1.7728万人增长到了2006年的3.9516万人。但与此同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却与高校扩招背道而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度下降。中职教育中的化工类专业1999年的招生数比1998年平均减少20%,2000年又比1999年平均减少50%。2002年,全国开设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普通高校由164所增加到298所,同类普通中职学校却由110所减少至不到50所。这种化工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衡,造成了化工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倒挂的问题。
    以上这三个方面问题将在未来三五年,成为淘汰化工园区、拉开化工园区投资质量之间差距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问题:化工园区规划和建设缺乏对标
    
    对标管理即对比标杆找差距,找出整体工作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国内在此方面做的最好的是上海市的化工园区。上海市从1995年开始上海化工区规划设计工作,对标新加坡裕廊化工园区、欧美知名的高端化工园区,委托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上海金山城市规划设计院、上海化工设计院等联合开展规划设计,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做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设计成果邀请国内外专家评审。一开始便形成了高规格、高起点的化工区规划,并结合招商引资项目情况,适时调整修改,至今已做了12次规划设计,使该区规划设计日臻完善,适应了化工区高速发展的需要。
    与之相反,国内部分中小型园区,初期是发现相邻地区或国内某些地区建立化工园区有利可图,才上马化工园区建设项目。很多园区连规划都没有,拍脑袋边建设、边招商;也没有对标的概念,招商能招到谁就是谁,能挣多少钱就先挣多少钱。这部分园区往往成为开展园区认定工作省份中最先被淘汰的梯队。还有一部分园区,则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园区规划几乎相当于摆设,多年不跟踪、不评估、不调整。这部分园区未来3~5年面临的压力巨大。特别是由于基础不牢,将会面对繁重的清理欠账和补救工作。
    针对以上提到的几个短板和关键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国家层面需要建立化工园区风险管理体系,指导、加强化工园区风险管理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化工园区的重大风险识别需要在许多极端情况下进行考量。例如,若化工园区内最大的储罐发生着火,在极端情况下,又随着管道引发周边储罐连续着火爆炸,那么这种复杂火情的应急处置所需要的装备和人员能力,以现在园区的装备和人员能力是否能满足?如不满足,则构成重大风险。
   (2)化工园区可以积极开展与律师事务所、财税事务所、安全环保技术服务机构等第三方的合作,建立专家委员会或专家库,加强对进驻园区企业和项目的审查。
   (3)从源头规范化工园区的管理,从规划开始,设定合理的对标目标,高标准、严要求,想方设法引入专业人才,从软、硬件两个方面提升化工园区的实力。
   (4)大力推进安全信息化的水平,通过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向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化过渡,彻底改变仅依赖经验进行管理的旧有模式。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