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宁波石化开发区: 全力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
2019年18期 发行日期:2019-09-12
作者:■ 魏坤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76家。其中,国家级化工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57家,省级化工园区351家,地市级化工园区268家。全国已形成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超大型园区14家,化工园区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5月23日在广东惠州召开的2019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公布了“2019中国化工园区30强”评选名单,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宁波石化开发区)位列第二名。这是宁波石化开发区此前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前三强后,再创佳绩,实现争先进位。据笔者了解,近年来宁波石化开发区一直致力于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着力推进实现促转型、拓产业链等多方面的目标。
  
四大优势吸睛
    
    宁波石化开发区的优势十分明显。
    一是市场腹地优势。这里位于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迅速,市场容量巨大。浙江是国内重要的塑料、化纤加工基地之一,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包装、建材等轻工业发达,每年消耗的大量原材料大部分来自石化产品,为石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开发区毗邻的余姚中国塑料城经过多年的发展,塑料原料交易量居国内之首,已经成为我国塑料行业的“晴雨表”。浙江还有亚洲最大的化纤布匹集散中心——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萧山燃料市场等大型生活、生产资料市场,这些领域对石化产品有巨大的需求,但由于缺乏石化产业的有力支撑,目前其原料主要依靠进口和外省采购解决。这些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是地理区位优势。开发区地处杭州湾南岸,水陆交通便捷。又与杭州湾北岸的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区遥相呼应,处于我国杭州湾石化工业圈中心地区。在交通条件上,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的建成通车,以及新一轮港口集疏运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宁波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距离大大缩短,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确立。这将有力推动宁波在更高层次上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升宁波石化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港口交通优势。开发区紧邻宁波—舟山港的核心区域,紧邻全国最大的镇海液体化工码头。该码头坐落在宁波甬江入海口,由7座化工专用码头组成,建有化工储罐区,总容量数十万立方米,已形成70多个品种和300万吨/年吞吐能力。港口还能提供引航、港作、船舶、通信、船舶代理、供应、理货、海关、边防、海事和出入境检疫等一条龙服务。此外,开发区所在地镇海还建有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已经达到50亿元以上,不仅可以满足园区企业对化工原材料的需求,而且可以作为园区企业产品及码头输入石化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四是产业基础优势。这里现有镇海炼化、阿克苏诺贝尔、韩国LG甬兴、杭州湾腈纶、韩国爱敬等百余家企业落户。其中,镇海炼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炼化企业,也是园区的主要依托企业之一。目前镇海炼化已形成23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并计划发展到炼油4000万吨、乙烯200万吨,可为整个园区提供丰富的开发石化后续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宁波石化开发区坚持绿色发展战略,细化实施以“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结构最优化、安全监管智能化、节能减排循环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园区环境生态化”为一级指标的“六化协同发展”,做深做优石化产业、提升园区管理。
    在过去的2018年,宁波石化开发区以时不我待争起来、担当作为抢起来的劲头,深入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一年来,园区规划区域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01.9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34.1亿元,其中,直管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04.1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3.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亿元。
    宁波石化开发区秉持科学发展理念,立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了公用工程、物流传输、安全环保和管理服务四个“一体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同时按照建设现代化工园区的要求和化工行业的特点,努力营造一个高科技产业和支柱产业相对集聚、以大炼油和大乙烯项目为支撑、生产与生态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2018年,宁波石化开发区被认定为2018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园区,新增了巨化、朗盛两家全国绿色工厂,并成功申报国家质监总局“全国绿色石化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宁波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实施“246”万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宁波石化开发区作为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积极谋划绿色石化产业拓展区,提升发展能级,延长和优化产业链,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围绕上述目标,宁波石化开发区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谋项目抓投资,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谋划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高分子新材料,以高技术产品链构筑高价值链。优先发展精细化工,提高整个区域的精细化率。协同镇海炼化、中金石化、浙江石化三大企业原料,推动园区产业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谋划好泥螺山围垦区域的绿色石化产业拓展区,启动园区区域环评修编工作,完善泥螺山围垦区域综合交通、基础配套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
    拓展项目增量。今年,园区谋划、引进的新项目4项,计划总投资约376亿元。
    二是破难题促转型,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在项目推进上加大力度。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今年1月,园区实到外资1.52亿美元,已超过往年全年目标。今年一季度,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均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下一步将继续重点推进投资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的30个项目,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实现较高增长,为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在课题研究上下功夫。持续推进“两区一标准”专题工作、《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的高质量发展内涵》等重点课题,加快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通过牵头撰写编制的商务部《石化产业集群研究》等重大课题,为园区发展的空间限制与资源限制谋求突破。
    在转型升级上谋文章。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结合工业企业绩效评价结果,试行资源要素差别化管理配套机制,促进优胜劣汰、整治提升。
    三是优服务提发展,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推行降本减负。落实差别化水价、电价、气价政策,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出台园区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计划安排扶持资金3000万元。
    转好企业引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平台载体功能,做好“三培育、四鼓励、五平台”建设工作。
    优化企业服务。以企业运行监测、项目推进、平台运行为工作重点,开展“三服务”、“三联三促”等企业服务专项行动。
    作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聚焦循环化改造,提升产业链紧扣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主要污染物零排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最近四年来,重点实施园区内污染集中防治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副产物综合利用、污染物零排放、资源共享设施建设、能量阶梯利用、产业链延伸、关键链接等7大类19个项目。
    对标市委及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46”万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目标,园区将充分发挥现有石化原料优势,领跑宁波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建设。
    
    延伸阅读:
    宁波石化开发区现有企业130 余家,其中化工企业80 余家,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企业56 家;今年一季度,宁波石化开发区实到外资1.52亿美元,超过往年全年目标。而在今年浙洽会期间,园区共签约项目4个,总投资超50亿元,其中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和宁波瑞福特气体储运有限公司签署了总投资25亿元的轻烃综合基地项目以及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0.5亿元的C9综合利用项目、安徽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水泥及混凝土外加剂项目、诺力昂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产业链拓展项目。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