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成绩来之不易期待新的跨越 ——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2020年1期 发行日期:2020-01-04
作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时间如梭、又近年底,我们即将迈进21世纪二十年代的门槛。《中国化工信息》编辑部约我为新年伊始写点什么,盛情难却之下思来想去,似乎感觉到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两个五年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于是乎就从回顾“十三五”谈起吧:


石化行业“十三五”成绩来之不易
    
    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就国际环境来说,“十三五”是自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经济面临挑战最为复杂的五年,是全球经济遭遇不确定性因素最多的五年,是诡异事件发生率最高的五年。其黑天鹅之一属英国公投造成“脱欧”之尴尬,宛如闹剧三年难以谢幕;另一黑天鹅则是特朗普当选美利坚总统,从此世界多了一位四处“只知开场,却从不收场”的搅局者,“退群”成了一种时髦;全球化遭遇逆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霸权国家到处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致使全球经济的复苏势头调头向下,全球经济陷入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境况;单边主义抬头,单方面退出《巴黎协定》,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与盟友翻脸、制裁俄罗斯、遏制中国,区域稳定性不再,世界和谐之主旋律不再,人们的美好预期不再。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十三五”期间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总态势,GDP总量2016年74.4万亿元,2017年82.7万亿元,2018年首次突破90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69.7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于各大经济体, 2016年同比增长6.7%,2017年6.9%,2018年6.6%,今年前三季度6.2%。中国石化行业“十三五”走过来,有成绩、有体会、也有挑战。
   (一)“十三五”行业进步明显
   “十三五”期间,石化全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加大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战略”的实施力度,持续推进石化产业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及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不断拓展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改进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经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明显的。
    1、总体发展保持稳定
   “十三五”以来, 无论是石化行业总收入、利润总额,还是主要石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都保持了总体稳定。
    一是全行业主营收入保持稳定:2016年实现主营收入13.28万亿元,2017年13.78万亿元,2018年12.4万亿元,预计今年高于12万亿元。分板块看,油气板块逐年增长,2016年7855亿元,2017年9201亿元,2018年10140亿元;炼油板块逐年增长,2016年2.88万亿元,2017年3.42万亿元,2018年3.88万亿元;化工板块逐年递减,2016年9.2万亿元,2017年9.1万亿元,2018年7.3万亿元;由此可见,化工板块遇到的挑战更为严峻。
    二是行业效益保持稳定: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6444亿元,2017年8462亿元,2018年8394亿元,预计今年高于7000亿元。分板块看,油气板块起伏大,2016年-543.6亿元,2017年329.7亿元,2018年1598亿元;炼油板块相对稳定,2016年1703.6亿元,2017年1911.5亿元,2018年1702亿元;化工板块基本稳定,2016年5073亿元,2017年6050.7亿元,2018年5006.5亿元;可见,油价对油气板块的效益影响直接相关。
    三是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乙烯产量2016年1781万吨,2017年1821.8万吨,2018年1841万吨;丙烯产量2016年2542万吨,2017年2800万吨,2018年3005万吨;聚乙烯产量2016年1435.5万吨,2017年1472万吨,2018年1402万吨;聚丙烯产量2016年1849.7万吨,2017年1900.5万吨,2018年2041.9万吨;聚氯乙烯产量2016年1669万吨,2017年1790万吨,2018年1873.9万吨;对二甲苯(PX)产量2016年946万吨,2017年971万吨,2018年1125万吨;聚碳酸酯(PC)产量2016年63万吨,2017年79万吨,2018年97万吨。
    四是主要产品消费量稳步增长:乙烯表观消费量2016年1946万吨(其中进口165.7万吨),2017年2036.9万吨(其中进口215.7万吨),2018年2098.5万吨(其中进口257.6万吨);丙烯表观消费量2016年2832万吨(其中进口290.3万吨),2017年3109.7万吨(其中进口310万吨),2018年3289万吨(其中进口284.4万吨);聚乙烯表观消费量2016年2400万吨(其中进口994万吨),2017年2627万吨(其中进口1179.4万吨),2018年2781.6万吨(其中进口1402.5万吨);聚丙烯表观消费量2016年2127.4万吨(其中进口301.7万吨),2017年2188.6万吨(其中进口317.8万吨),2018年2338.7万吨(其中进口328万吨);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2016年1.08亿吨(其中进口3182.5万吨),2017年1.09亿吨(其中进口3195.9万吨),2018年1.09亿吨(其中进口2995.5万吨);甲醇表观消费量2016年5190.5万吨(其中进口880万吨),2017年5330.6万吨(其中进口814.5万吨),2018年5467万吨(其中进口742.9万吨);PX表观消费量2016年2176.8万吨(其中进口1236万吨),2017年2410.8万吨(其中进口1443.8万吨),2018年2715万吨(其中进口1590万吨);PC表观消费量2016年165万吨(其中进口132万吨),2017年177万吨(其中进口139万吨),2018年184万吨(其中进口141.7万吨)。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以来,石化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全行业和广大企业把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加快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全行业有机化学品、合成材料以及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的增速明显高于无机和基础化工产品,炼油、氯碱、化肥、农药等行业的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如炼油行业的产业布局、集中度以及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度淘汰落后产能5808万吨,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8.04亿吨,加工原油量5.41亿吨,平均产能利用率67.2%;2017年度再淘汰落后产能2355万吨,加上惠州、云南2套新投产装置,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与上年基本持平,加工原油量5.68亿吨,平均产能利用率71%;2018年度再淘汰落后产能1165万吨,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8.13亿吨/年,加工原油量6.04亿吨,平均产能利用率74.2%;炼油行业成品油的产量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同比仅增0.6%,鉴于柴油消费市场的不断萎缩,成品油的柴汽比也逐年下降,今年前10个月的消费柴汽比约1.14;2016—2018年烯烃、芳烃等有机化学品和聚烯烃(聚乙烯增速2.6%~4.9%以上,聚丙烯增速5%~9.7%)及其专用料(合成树脂增速4.2%~6.6%)的增速明显加快;最明显的是工程塑料PC,增速高达22.8%~26.0%;PX 的增速也达到2.6%~15.8%。
    再如农化行业,化肥和农药行业都按照国务院“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结构调整成为这两个行业“十三五”以来的主旋律。化肥总产量和表观消费量连年下降,2016年化肥(折纯)总产量7004.9万吨,消费总量6263.5万吨;2017年总产量6065万吨,消费总量5527万吨;2018年总产量5459.6万吨,消费总量4954万吨。其中尿素最为明显,2016年尿素(折纯)产量3083万吨,消费量2677.9万吨;2017年产量2629万吨,消费量2420万吨;2018年产量2343万吨,消费量2237.6万吨;去产能方面:2016年尿素产能退出433万吨,2017年再退出380万吨,2018年规模以上氮肥企业同比减少52家,合成氨产能退出454万吨,氮肥产量(折纯)同比下降1.6%。化学农药(折纯)的产量下降明显,消费量稍有波动,2016年产量377.8万吨,消费量140万吨;2017年产量294万吨,消费量163万吨;2018年产量208万吨,消费量149万吨。
    3、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驱动战略是石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的“两大发展战略”之一,全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仍然不高(小于1%),但做到了逐年升高(0.82%、0.9%、0.92%)。三年石化行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28项;四年中国石化联合会共评出技术发明奖174项,其中特等和一等奖44项;四年共评出科技进步奖718项,其中特等和一等奖115项;2017—2019三年共评出专利金奖24项,专利优秀奖121项。三年石化行业共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4家,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3家;中国石化联合会认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共46家。三年石化行业共申请专利超过54万件,获得专利授权超过28.7万件。还有一批如页岩气勘探技术、第六代MDI技术、PC 生产技术、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重大和关键技术取得工业化突破。
    4、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绿色发展战略是石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的另一项战略,2016年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2017年石化联合会研究发布了贯彻《指导意见》的《石化产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和“六大专项行动方案”,2017年以来中国石化联合会共评出绿色工厂125家、绿色产品258个、绿色石化园区9家、绿色工艺30项。
    石化全行业把绿色发展摆在石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循环化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力度,不断利用绿色新工艺和节能减排新技术开展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全行业的物耗、能耗、水耗以及废弃物排放量都持续下降,全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6—2018年全行业万元收入耗标煤分别是0.47吨、0.53吨、0.47吨,2019年前9个月0.52吨。
    5、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石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拓展,中国石化联合会已成为ICCA的正式会员。中国石化联合会每年与ICCA、WPC、AICM、IF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美欧日韩等国家的石油和化工协会都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关系,中日石化产业对话会已成为中日石化产业界和企业家们每年期盼的重要会议,每次都开得卓有成效;中国石化联合会每年举办的国际石化大会、亚洲炼油和石化科技大会、国际化工展、石化园区工作年会、中外石化企业家CEO圆桌会等等大型国际会议,其议题、规模、影响力和美誉度都不断提升,不仅成为跨国公司了解中国石化产业、相互交流信息的平台,也已成为企业与政府政策互动和沟通的平台。中国石化联合会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正在向深层次拓展,就全球共同关注的诸如碳排放、责任关怀、可持续发展、化学品监管、塑料垃圾污染等议题,正在探讨更深入的合作,现在每年与AICM共同发布责任关怀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与BP联合发布《世界能源报告》等已积累了经验。
   (二)中国石化产业“十三五”体会
    石化全行业在“十三五”期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总体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进步,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世界石化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认真思考下来,我认为有几点重要的体会:
    1、确立了一个正确的目标。
    即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的跨越。鉴于中国石化产业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二位,20多种大宗石化产品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而石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以及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以及产业集中度、高端新材料短缺、运行质量和效益差距明显、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了“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起到了凝聚行业共识、引领创新发展的作用,引领全行业共同为石化产业做强做优而不断开拓创新。
    2、提出了一个基本判断。
    即石化产业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19年4月召开的“2019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基于过去三年石化全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以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水平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基础上,李寿生会长提出“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基本判断的提出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部委领导的认可,大家认为2019年是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发展跨入崭新阶段的重要转折,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折年。
    3、坚持两大发展战略不动摇。
    即创新驱动战略和绿色发展战略。自“十三五”以来,石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石化园区都把这两大发展战略置于一切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创新,并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和协同创新,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在绿色发展方面,“十三五”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石化联合会一方面积极引导行业和企业重视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呼吁企业的合理诉求,协助相关部门修订监管政策和不科学的做法。同时积极引导和疏解企业的郁闷和抱怨,正确对待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简单粗暴方式,正确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4、坚持两个服务上水平。
    即为政府服务和为会员服务。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是服务,“十三五”以来协助国务院研究制定了《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配合发改委和工信部研究发布了《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配合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组织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新材料重大专项以及产业政策、绿色工艺、智慧园区、绿色工厂等重点工作。为会员和企业服务方面,2019年初和7月底都组织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预判预测,定期召开兼职秘书长会议,与各大公司、各专业协会以及炼油、氯碱等行业建立起就产能预警、创新发展、产业政策以及园区管理等各方面的沟通机制,在不断深化和重在落实中推动两个服务上水平。
    5、坚持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近两年全球政治、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以及打着“本国优先”的旗号致使民族主义势力升级,给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都带来了一股逆流,也把正处于普遍复苏的全球经济带入了下滑通道。但是世界各国以及爱好和平的人们,对个别大国的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普遍持反对态度,尤其是中国再三重申: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石化联合会以及广大石化企业与ICCA、WPC、IFA等国际组织以及美欧日韩等国际和地区的行业组织合作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中国通过修改《外商投资法》等,对跨国公司开放政策的限制和制约越来越少,中国广大石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共赢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中国石化产业“十三五”存在的严峻挑战
    石化全行业“十三五”发展有成绩和进步,也有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当然也暴露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存在的严峻挑战:
    1、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
    中国的资源禀赋是“多煤少油缺气”,近年来原油消费主要靠进口。2017年中国进口原油成为第一大国,去年天然气进口量又成为第一大国,“十三五”期间原油、天然气的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原油2016年进口量3.8亿吨,表观消费量5.78亿吨,对外依存度65.4%;2017年进口量4.2亿吨,消费量高于6.07亿吨,对外依存度68.4%;2018年进口量4.62亿吨,消费量6.48亿吨,对外依存度70.8%;今年前10个月进口量4.15亿吨,消费量5.73亿吨,对外依存度72.2%。天然气2016年进口量752.4亿立方米,表观消费量2183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32.9%;2017年进口量955亿立方米,消费量239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38.4%;2018年进口量1257亿立方米,消费量2833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43.2%;今年前10个月进口量1084亿立方米,消费量2476.9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42.6%。
    2、有的关键技术难以攻克仍是最大瓶颈。
   “十三五”期间有不少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有的还是几十年组织技术攻关始终未能攻克的。如万华和鲁西实现工业化的聚碳技术、宜宾天原掌握了氯化法钛白技术、中复神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碳纤维技术等等。但是,也还有一些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始终难以突破,如茂金属聚烯烃技术、尼龙66的关键单体己二腈技术以及碳纤维生产线的氧化炉、碳化炉等关键设备。另一个表现就是:近几年炼化一体化装置、丙烷脱氢装置、新建聚烯烃装置等的集中建设,虽然国内有的技术已经鉴定,但新建装置大多都采用国外技术和工艺包,所以说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不掌握仍然是当前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
    3、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十三五”石化行业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全行业“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未能根本改观,贸易逆差连年增加,有的产品逆差一直在扩大。2016年全行业贸易逆差1360.8亿美元,同比下降16.1%。其中合成树脂326.8亿美元,同比下降9.9%;有机化学品105.8亿美元,同比增加21.5%;专用化学品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2017年全行业贸易逆差1974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其中合成树脂354.5亿美元,同比增长8.5%;有机化学品146.8亿美元,同比增加38.6%;专用化学品3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7%。2018年全行业贸易逆差2833亿美元,同比增长42.5%。其中合成树脂377.9亿美元,同比增长6.6%;有机化学品140.4亿美元,同比下降4.4%;专用化学品33.9亿美元,同比增长5.2%。2019年前10个月全行业贸易逆差2197亿美元,同比缩减4.3%。
    4、效益差距仍然很大。
    从2019年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可以看出明显的差距,先看看上榜的石油化工公司的净利润率:沙特阿美31.2%、SABIC 12.7%、利安德巴塞尔12%、壳牌5.9%、BP 3.1%、埃克森美孚7.2%、道达尔7.4%、雪佛龙8.9%、埃尼石油5.4%、巴斯夫7%、杜邦4.47%、科思创4.3%、三菱化学4.3%、LG化学5.2%;中国上榜的石油石化企业净利润率最高的是台塑石化7.8%、中海油6.8%,上榜的其他石化企业净利润率都低于1.5%。
    再看看总体情况:2019年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是43亿美元,而中国上榜企业是35亿美元;不包括银行企业大陆上榜公司平均利润是19.2亿美元,而美国是52.8亿美元,是中国的2.75倍。2019年世界500强还同时发布了50家最赚钱的公司,美国最多(22家);31家亏损公司,中国最多(12家);50家员工最多的公司,中国最多(22家),由此可见差距明显。2019年前10个月全行业收入利润率5.83%,低于2018年全年平均值6.77%,同比也下降1.46个点。
    5、谈化色变呈蔓延态势。
    石化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又属资源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原料和产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尤其是近几年受个别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督察通报的影响,人们谈化色变的状况日益加剧。过去广大农村存在的农药化肥不科学使用和不当使用的问题,以及不当宣传等现象的存在,随着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阶段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对化学工业和化工产品的不科学认知和不客观、不公正的认识。发展石化产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都遇到了比以往更加严峻的挑战。
    实际上发达国家如美国墨西哥湾,是美国也是全球石化装置和石化产能最集中的地区,该区域每年都举办多场国际会议,从不限产、更不停产,几乎每天都是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日本大金公司厂区围墙外就是居民楼,几十年来一直和谐相处、共存共荣;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基地已建成154年、杜邦威明顿生产区已建成217年,都是一直矗立在莱茵河和威明顿河边,一直都是当地居民引以为傲的企业。所以说,石化企业只要做到科学管理、本质安全,只要牢固树立责任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石化产业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就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待石化产业“十四五”实现新跨越
    
    即将迎来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以及各行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与以往相比将有很大和很多的不同,国际环境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即将迎来的“十四五”将面临着什么样的环境和形势呢?
   (一)中国石化产业“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一是下行压力不会很快结束。2019年的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大家已经深有体会,石化行业前10个月营业收入仅增长0.7%,而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4%,炼油板块更加严峻下降54.6% ;很多跨国公司三季度息税前收益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美国经济三季度的增速只有1.9%,远低于年初3%的预期,德国、英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增速也不理想。从目前的情况看,2020年的下行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至少“十四五”的前两年不会有明显改善。
    二是中美贸易摩擦短期难熄火。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到处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执意挑起对我国的经贸战,不断加大对我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规模,并从多个方面采取单边主义和霸凌手段“极限施压”,给我国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也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我们再三向世界申明我们的原则立场: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场贸易战。近期第一阶段协议即将签署,但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不会很快结束,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不会很快结束,这一点我们要有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扎扎实实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三是环境压力不会很快改变。打好“防止污染攻坚战”是党中央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这也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更是人们对日益美好生活向往重点的关切点之一。又加上近几年石化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社会和舆论环境都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社会的关切、各级政府的严管不会在短期内松动。虽然中央国务院已经认识到监督执法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危害,完全改变还需要时间,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大于天”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不断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推动石化全行业本质安全上水平。
    四是不确定性因素难以把握。世界和平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是大国博弈、局部战争、地域政治冲突等风险始终存在,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难以把握,如果特朗普2020年实现连任,这种状况在“十四五”期间可能有增无减。对石化产业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世界原油市场的波动,从“十三五”以来的情况看,油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在减弱,而受政治因素和商家炒作的影响在增强,深夜一个推特就可以造成第二天开盘的油价大幅波动,时时都在牵动着人们的神经。2016年布伦特均价43.4美元/桶,2017年54美元/桶,2018年71.3美元/桶;2019年前9个月64.5美元/桶。“十三五”以来的最高点在2018年10 月,达到82.7美元/桶;最低点在2016年2月,31.9美元/桶;最高点是最低点的2.6倍。2019年前10个月的最高点是4月71.3美元/桶,最低点是8月59.01美元/桶,高点是低点的1.2倍。
    五是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近几年中国石化产业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呈现出集中建设、集中投产的景象,这是中国石化产业发展历史上没有过的,也是世界石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少有的。“十四五”期间将是中国石化产能集中释放期,可以预见的是:长兴岛恒力二期、舟山浙江石化二期、连云港盛虹石化、揭阳中石油、烟台裕龙岛、曹妃甸旭阳科技、辽东湾华锦阿美以及古雷石化、泉惠石化、湛江石化、钦州石化和镇海炼化、大亚湾中海壳牌三期等拟建和扩建的产能将投产。预计“十四五”末: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超过9亿吨,乙烯总产能将超过5000万吨,丙烯总产能将达到5600万吨;聚乙烯产能将达到3300万吨,聚丙烯产能将超过3500万吨;PX产能将达到4400万吨,乙二醇产能将达到2200万吨;聚碳酸酯产能将超过520万吨。由此可见,石化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将发生较大转变,成品油及其大宗基础化学品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二)2020年重点及"十四五"基本设想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做好2020年的工作十分重要,因为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这年的关键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收好官和布好局。收好官就是:按照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对2020年重点工作的部署,紧紧扣住高质量发展,在确保稳中向好上下功夫,既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布局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又要加大培育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的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之源和新的增长极,做好“十三五”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完美收官。
    布好局就是指我们正在开展的 “十四五”发展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世界石化产业发展与市场的大趋势、大背景和大环境,也要处理好“承上启下”与“承前启后”两个关系。“承上启下”就是把党中央国务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五大新发展理念”等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和部署,贯彻落实到石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中去。“承前启后”就是把石化产业已经奠定的基础、形成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做强;同时还要分析多年来积累的突出矛盾和短板,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整合、调整和优化力度,提升石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承前启后”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按照十九大“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展望和部署好中长期石化产业发展的愿景和重点任务,为2035年实现石化强国的目标勾画清晰的路线图。
    做好“十四五”规划的原则:
    第一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规划既要突出重点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又要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兼顾论证好项目、石化基地和园区;既要突出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又要兼顾主导产品竞争力强的单项冠军企业;既要突出重点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又要兼顾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做强做优。
    第二既要立足自身实际、又要对标国际一流,认真分析石化行业、广大石化企业的现状、已形成的优势,以及已积累的矛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在此基础上对标国际一流,充分展现优势、加大补短板力度,增强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做强骨干企业、培育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向着石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第三既要规划好明天、又要扎实做好今天,规划好明天固然重要,但做好今天更重要,今天和明天的辩证关系是:没有今天就不可能走向明天,做不好今天就有可能走不到明天。所以,我们首先回顾“十三五”的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对照规划确立的目标,落实好每一个项目、组织好每一项工程、扎实做好“十三五”的完美收官,然后是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年年有进步、不断取得新跨越。
    总之,“十四五”期间石化产业的发展应当做好“四个不动摇”和“三个加大力度”,即瞄准石化强国的目标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持续加大运行效益改善力度,加大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待《石化产业“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定稿之时再作详解。

    中国石化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对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并寄予殷切期望。2020年是石化产业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十四五”将是中国石化产业实现强国跨越的关键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协同创新,实现新的跨越!以上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同志们工作参考。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