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我国煤制烯烃发展现状及展望
2021年6期 发行日期:2021-03-19
作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桑建新

目前,我国煤化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走在世界前列,煤制油、煤制甲醇、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示范工程都实现了稳定运行,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实现了新突破。

    作为盈利能力最好的现代煤化工工艺,煤制烯烃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主要指煤经甲醇制烯烃(CTO)、煤经甲醇制丙烯(CTP)、外购甲醇制烯烃(MTO)和外购甲醇制丙烯(MTP)这4种工艺。自2010年工业化以来,煤制烯烃表现出较好的盈利能力。

    2011—2013年,在国际原油价格大涨的情况,国内石油路线制烯烃全面亏损,煤制烯烃路线却有利可图,而且低油价下煤制烯烃仍具竞争力。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原油暴跌,乙烯、丙烯等大宗石化原料的价格基本下降60%以上,在此情况下,2015年虽然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压缩了聚烯烃产品的利润空间,而煤炭价格上涨也抬高了煤制烯烃的生产成本,削弱了煤制烯烃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在这种双重夹击之下,我国CTO、CTP企业仍保持了很好的运营,有利润空间。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烯烃路线都赚钱, MTO、MTP企业当时就陷入了亏损的漩涡。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年初WTI国际原油跌至-38美元/桶,给全球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速趋势,世界石化产品消费增速也趋缓。在此形势下,我国煤制烯烃装置表现如何呢?

我国煤制烯烃及烯烃发展现状

    

    1.煤制烯烃

    近10年来,我国煤制烯烃产业高速发展。2010—2020年,我国煤制烯烃产能以27.8%的年均速率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35家企业已建成40套煤制烯烃装置(不包括山东长期停产的几个MTP装置),形成1820万吨/年烯烃产能,其中煤制丙烯产能为1043万吨/年,煤制乙烯产能为777万吨/年。2020年,这些装置均稳定运行。其中,2013—2015年是煤制烯烃扩能高峰期,2014年新投产装置最多,2013年煤制烯烃产能276万吨/年,2016年达到1138万吨/年,此后受2015年后石油价格低位、环保法规更加严格和不断上涨的煤炭价格的影响,产能增长放缓。

    总的来看,我国CTO装置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北和华北的内蒙古;MTO装置主要分布在靠近进口甲醇资源的华东地区。截至2020年底,约52%的煤制烯烃产能分布在西北地区,华东和华北的煤制烯烃产能分别占总产能的29%和16%,西北、华东和华北煤制烯烃合计产能约占总产能的97%。

    2.乙烯

    生产乙烯丙烯的工艺路线,主要有石脑油制烯烃(油头)的石脑油裂解路线;煤制烯烃(煤头)路线;轻质化原料路线(气头),如丙烷脱氢(PDH)/乙烷裂解制乙烯。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的乙烯生产国。乙烯正处于扩能高峰期,2010—2020年产能年均增长率7.8%。其中,由于煤制烯烃技术和经济性得到验证,投资热情高,是我国乙烯产能增长的主动力。2010—2020年,我国CTO/MTO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38.5%,远高于乙烯产能总的增长率。

    截至2020年底,我国乙烯总的有效产能3396.5万吨/年,其中煤制乙烯产能776万吨/年,约占乙烯总产能的22.9%。

    2015年以来,国际油价低位震荡,蒸汽裂解路线显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推动石油路线制乙烯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近两年,浙江石化一期140万吨/年、恒力石化一期150万吨/年、中科炼化80万吨/年等民营企业的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相继投产,推动我国新增乙烯产能连创历史新高,2019年和2020年产能分别新增378.5万吨/年和443万吨/年,这也使得我国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一直是乙烯最重要的生产路线。

    页岩气革命催生烯烃原料轻质化发展。大量过剩、低价的乙烷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乙烯原料向低碳烷烃转变的轻质化浪潮,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第一套68万吨/年轻烃裂解制乙烯装置于2019年8月由新浦化学建成投产,2020年中化泉州100万吨/年装置又投产。

    由于近十年新增装置较多,新增装置的产能当年不能完全释放,导致我国乙烯装置开工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我国乙烯装置开工率95%,2014—2016年装置开工率85%以下,2017—2019年开工率80%以下,2019年装置开工率不到72%。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乙烯消费国,2019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量占全球的33.0%。在下游需求的拉动下,我国乙烯单体需求量不断增加。表观消费量由2010年的1500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2302万吨,年均增长率4.9%。受疫情影响,2020年1—9月乙烯需求量为1688.06万吨,同比减少1.0%。

    近10年来,乙烯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长期供不应求依赖进口,出口很少。我国乙烯进口量由2010年的81.5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251万吨,2010—2019年年均增长率13.3%。2019年进口251万吨,约占需求量的10.9%(2013年以来进口依存度在10%左右)。受疫情和贸易摩擦的影响,2020年1—9月乙烯进口量为149.7万吨,同比减少25.0%。

    就下游消费来看,我国乙烯下游主要是聚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聚氯乙烯,用于生产上述产品的乙烯消费量分别占总消费量的63.5%、10.3%、9%、8.9%、5.5%,其他领域约消费2.8%的乙烯。

    3.丙烯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丙烯生产国,2019年,我国丙烯产能就已超过4000万吨/年,产量约占全球的29.4%。

    2010年以来,煤制烯烃和丙烷脱氢等新路线迎来快速发展,目前仍处于产能释放期。2010年和2020年我国丙烯产能分别为1734万吨/年和4451万吨/年,年均增长率为9.9%。2019年又开始了新一轮投产高峰。2020年一年内我国新投产丙烯项目12个,新增产能524万吨。其中,得益于投资门槛较低、建设周期短和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PDH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丙烯产能增长的主要动力,PDH、煤制烯烃和蒸气裂解+催化裂解新增丙烯产能分别约占38.4%、10.5%和51.1%。

    受当年新增产能未能充分释放的影响,2010年以来国内丙烯开工率低于85%,2019年和2020年开工率分别为84.3%和81.9%。

    煤制丙烯是推动我国丙烯产能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2010年和2020年我国煤制丙烯产能分别为126万吨/年和1043万吨/年,年均增长率23.6%,远高于丙烯总产能的增长率。截至2020年底,我国煤制丙烯产能1043万吨/年,约占总产能4451万吨/年的23.4%。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丙烯消费国,2019年我国丙烯当量需求量占全球的37.8%。由于下游需求强劲,近10年来我国丙烯需求快速增长。2010年和2019年我国丙烯单体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614.5万吨/年和3833万吨/年,翻了1倍多,年均增长率9.4%。2020年预测我国丙烯表观消费量3881万吨,同比增长1.3%。

    就消费结构来看,我国丙烯下游产品以聚丙烯为主,PP粉、环氧丙烷、丙烯腈、丙烯酸、丁辛醇、丙酮、异丙醇等为辅。我国60%以上的丙烯用于生产聚丙烯,基本上全部煤制丙烯用于生产聚丙烯。

    由于下游需求增长强劲,我国丙烯供需缺口不断扩大。2010年和2019年我国丙烯单体净进口量分别为152.4万吨和311.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3%。2020年,受疫情和贸易冲突的影响,1—9月我国丙烯进口量187.1万吨,同比下降19.4%。


我国煤制烯烃及烯烃未来展望

    

    1.煤制烯烃

    据统计,目前有12个新建拟建煤制烯烃项目、11个煤制烯烃项目和1个甲醇制丙烯项目,均计划于2021—2024年投产。这些项目的投产,将使我国煤制乙烯产能增加356万吨/年,丙烯产能增加411万吨/年。根据新建拟建项目规划,预计,2024年我国煤制乙烯产能将达到1133万吨/年,煤制丙烯产能将达到1454万吨/年。

    2.乙烯

    根据新建拟建项目,2021—2024年仍是我国乙烯产能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8.7%,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我国乙烯将突破4150万吨/年、4500万吨/年和4700万吨/年。

    未来,乙烯原料仍将多元化发展,煤制烯烃仍是乙烯产能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新建拟建项目中,32%以煤为原料、29%以石脑油为原料。我国煤制乙烯产能占比继续提高,2024年将约为乙烯总产能的24.4%。

    3.丙烯

    未来,我国丙烯产能仍将继续增长,自给率将提高。根据新建拟建项目,2021—2024年仍是我国丙烯产能增长速率低于乙烯,年均增长率4.5%。2022年我国丙烯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年,2023年丙烯产能将接近5200万吨/年,2024年有望超过5300万吨/年。  

    丙烯原料也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煤制烯烃仍是丙烯产能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增丙烯产能以煤为原料约占42%,新增乙烯裂解制丙烯产能约占新增产能的34%。2024年,我国煤制丙烯产能将为丙烯总产能的27.4%。 

    未来,随着我国乙烯和丙烯产能的增长,我国乙烯和丙烯的自给率将提高。


未来影响煤制烯烃发展的几大因素

        

    1.“碳达峰”+“碳中和”

    2020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承诺中国将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30年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这就是碳达峰;2060年前,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2020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

    煤化工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形势之下,煤制烯烃新项目的建设势必受到影响,也将对已建成的煤制烯烃项目的环保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环保、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和能源供应等问题将是油制烯烃和煤制烯烃角逐的主战场,产品的经济效益将是煤制烯烃突破瓶颈赢得市场的关键。烯烃行业竞争正在加剧,节能降耗、控制成本,发展差异化、高端化产品将是煤制烯烃的重点方向。

    2.“限塑令”逐步升级和推进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被称为升级版的“限塑令”。其中规定,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2020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组织起草了《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征求意见稿)》,其中表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吸管等塑料制品。

    2020年7月17日,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进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对完成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作出部署,其中提出,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起,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刀、叉、勺等;且自2021年1月1日起,餐饮打包、外卖等各类服务及活动,都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开始逐步向“禁塑令”转变。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陕西、江苏、广东等20多个省份相继发布新版“限塑令”,广州等部分城市还出台了“禁塑令”代替“限塑令”,北京、上海、海南、江苏、云南、广东、河南、西安等多地都加快了推进“限塑令”执行的脚步,出台了升级版的禁塑地方法规。麦当劳中国、星巴克2021年起停用塑料吸管。

    目前,“限塑令”不断升级,塑料市场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一次性塑料将逐步被可降解塑料替代,环保降解材料无疑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这五大塑料都是不可降解的,在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制品行业的使用将逐步减少。

    我国煤制乙烯除少量用于生产乙酸-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外,大部分用于生产聚乙烯;煤制丙烯基本全部用于生产聚丙烯。未来,随着在一次包装领域聚乙烯和聚丙烯用量的减少,对煤制乙烯和丙烯的需求也将减少。具体影响可参考以下数据: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塑料袋多由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成,而外卖中的一次性餐具基本都使用PS、PP、PE等高分子塑料。从“限塑令”来看,其中涉及到的聚丙烯产品主要包括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一次性牙刷(拉丝、均聚注塑)、一次性水杯/透明餐盒(均聚注塑)、吸管(拉丝)、快递包装一次性编织袋(多为再生PP)和塑料胶带(BOPP)。据统计,我国“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年产量大约为2000万吨,PP材质的占比在40%以上。另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每天使用塑料袋约30亿个,其中仅用于买菜的塑料袋就达10亿个,年使用量超过400万吨。

    3.国内国外双循环

    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均被提及。

    2020年5月下旬“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纳入其中。

    国内国外双循环格局将为我国乙烯、丙烯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据了解,2019年我国乙烯和丙烯进口量分别为251万吨和311.6万吨,另外,我国也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主要下游的进口国(2019年我国聚乙烯和聚丙烯进口量分别为1666.6万吨和349万吨)。

    4.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对口罩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对于口罩而言,无论是内外层的无纺布,还是隔离层的熔喷布,原材料都是同一种化工品——PP。

    据统计,1个普通医用外科口罩要使用一层熔喷布,1个N95口罩则至少要用掉3层熔喷布,1吨熔喷布可以做1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即熔喷布日需量约3.4吨。一年的需求量约1241吨,相对于我国丙烯3600多万吨的需求量而言,疫情对丙烯需求的影响不大。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