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石化行业可持续创新助力碳中和
2021年6期 发行日期:2021-03-19
作者:■ 特约撰稿人 王巧然

    2060碳中和目标中的中国碳减排目标比《巴黎协议》确定的目标更高,自主贡献要求更大。作为碳排放大户,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创新正通过方方面面推动实现碳中和。


可持续矿业开发:中国推动碳捕集及天然橡胶材料替代

    

    捕捉二氧化碳驱油,高效开发凝析油气,用天然橡胶以及杜仲胶高端生物材料产品对合成橡胶的替代,可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献力。

    基于碳中和目标,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作为直接碳减排技术的作用与贡献需要重新定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与碳排放没有脱钩的条件下,开展CCUS减排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在2060碳中和目标导向下,以化石能源结构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发生革命性变化,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公司将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而被调整或替代。在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以及更高效能源体系转换的过程中,CCUS技术意味着更多机会和挑战。

    油气行业是碳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CCUS的发展与油气行业绿色转型高度一致。油气行业产业覆盖CCUS技术全链条,开展CCUS具有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国际上重要油气公司以及中国油气公司对应对气候变化高度重视,可结合油气产业的特点,并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紧密结合,开展绿色低碳的转型,开发新的产业。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环境学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60碳中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机遇与挑战”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根生表示,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预示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司综合处处长丁辉表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国际公认的大规模直接减排技术,是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在2060碳中和的目标导向下,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碳CCUS政策顶层设计,规范CCUS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不断加大对CCUS技术研发和储备,鼓励和支持CCUS大型项目的建设和示范推广,广泛开展CCUS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推进绿色金融与CCUS结合以及CCUS商业化部署。

    油气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减排行业之一,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电力、钢铁、水泥、玻璃、陶瓷、化工等行业相结合,有助于推进2035国家达峰目标和2060碳中和愿景的实现。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彭勃和爱丁堡大学教授梁希发布并介绍了《OGCI CCUS商业化白皮书(II)》,评估了当前气候变化背景和油气行业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发展CCUS的角色与重要性,分析了中国CCUS发展现状与挑战,对下一步推动中国CCUS的部署提出行动建议,并形成了中国CCUS商业化路线图。

    为减少矿产开发,自2014年起,五矿商会联合国内外合作伙伴启动了“可持续天然橡胶项目”,广泛建立国内外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攻克天然橡胶行业可持续性关键问题和挑战,取得了很多可喜成果。该项目得到了中英政府“林业投资与贸易可持续发展项目“(INFIT项目)”的大力支持。天然橡胶价值链各参与者、相关国家政府部门、产业组织和其他相关方,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构建绿色、包容、负责任的全球天然橡胶价值链。

    我国还在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支持下,由中国五矿商会牵头编制并于2017年发布了全球第一部天然橡胶行业可持续标准指南,可用于指导开展天然橡胶投资、种植与经营的企业提高可持续治理能力,识别、防范和管理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对天然橡胶生产国和企业行业进行调研,形成了不同地域国家的研究报告;专门对天然橡胶供应链及利益相关方进行专题研究;风险预警分析互动平台: 绘制天然橡胶种植地图,将社会、环境、经济风险数据化,指标化,可视化,响应舆情监测、供应链风险评估等用户需求;开发了培训和标准实施配套工具……


可持续能源生产: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一直以来,行业大力创新绿色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做好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加大绿色清洁工艺和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各企业和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水平。如膜分离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种学科交叉的高技术。由于其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少、过程简单(易于放大和控制)、操作方便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LNG接收站、储气库技术创新推动天然气这一“桥梁”能源大发展,推动气代油代煤,降低排放。2019年美国的能源相关碳排放为48亿吨,相比2018年减少1.4亿吨,主要是通过“以气代煤”实现的;欧盟燃煤电厂的发电量下降了25%以上,而燃气发电量增长了近15%;在由高碳能源向零碳能源转变的较长时期内,用气电替代煤电是碳减排的有效手段。

    在未来(2025—2030年)我国沿海LNG接收站的平均利用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国际LNG资源充足,且我国存在较强的环境约束条件,不允许大规模发展煤电。在这种特定情景下,我们认为可以将我国天然气利用区分为民生用气和非民生用气两个部分。民生用气包括居民烧水做饭、取暖、公服和商业用气,以及车船加注、不可中断的工业用气和分布式能源等用气。这部分全国用量不足2000亿立方米/年,完全可以通过国产气实现保证供应。除此之外称为非民生用气,包括天然气发电、化工等用气。平时可以将大量的煤电机组停用,进入储备状态保养;大量进口国际廉价的LNG资源,用于国内天然气发电。如果国际环境发生恶劣变化,天然气进口出现困难,可以启用储备的煤电机组,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廉价LNG资源,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也可以有效应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提高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


可持续化学工业:让生活更美好

     

    生命其实也可以说是“起源于化学”,从对抗疾病的生命化学到改善人类生存生活条件的舒适化学,可持续化学工业让生活更美好。

    可持续营养、高级食品原料、医药健康……特种化学品的创新之力无处不在。可持续创新正超越化学边界,引领人类的美好未来。化工技术正在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工程研究院院士张久俊表示,采用化石燃料的车辆和船舶都会排放有害物质,产生环境问题,基于电池动力运载装备可以避免这一问题。针对电动运载装备的应用,科研人员开发锂离子电池、氢能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尤其是锂空和锌空,超级电容器和锂硫电池等动力电源是主要方向。同时,增加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寿命,减少成本仍然是前沿发展的方向,其中,开发和研究低成本,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电极/电解质材料是通向成功的关键。在增加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寿命、减少成本的同时,电池的安全性应该是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

    由北京化工大学与山东贝隆集团合作,近年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商业化开发杜仲胶生物材料入手,已陆续开发出体育护具、残疾人辅具、医疗器械等。科研团队将杜仲胶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胶粘以及共硫化的方式获得护甲护具材料,通过本身获得的形状记忆特性实现了防护装备的个性化集成与装配。

    化工新材料技术的进步,为提高人类生活品质奠定了基础。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中化等中央企业通过积极布局新材料产业,努力实现高端原料供给;万华化学、上海华谊、浙江巨化等传统化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转型成为化工新材料领头羊企业;金发科技、东岳化工、多氟多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各自专业领域不断创新,向专业化化工新材料企业持续成长。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