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行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中,化工园区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2021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现场报道
2021年12期 发行日期:2021-06-16
作者:■ 唐茵

当前,石化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其重要载体的园区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对促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行业向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绿色发展转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五年里,园区怎样更好地承载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未来还要突破哪些瓶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控?6月3—4日,在山东烟台召开的“2021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协会、科研院所、化工园区、企业等的2000多名代表热议“十四五”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山东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省关工委主任高新亭,山东省政府副省长、烟台市委书记傅明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余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石化医药处副处长李翔,山东省工信厅副厅长孔庆成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主持了会议。


1129家企业完成搬迁改造

     超大型和大型园区产值占比50%

     

    顾秀莲表示,化工园区的建设由来已久,成绩显著,已成为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发挥好园区的集中集聚效应,确保“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顾委员长对化工园区的建设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响应国家战略布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走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新路,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三是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开创绿色低碳发展新局面。

    李寿生指出,“十三五”期间,化工园区建设与发展取得重大成绩,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16家,其中产值超过千亿的超大型园区由”十二五”末的8家增加到17家,500亿~1000亿的大型园区35家,超大型和大型园区产值占比超过化工园区总产值的50%,规模效益十分明显。

    对于“十四五”化工园区的发展,李寿生提出五大方向:一是明确战略定位,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化工园区;二是打造创新高地,培育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三是贯彻“两山”理念,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路径;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五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世界一流化工园区。

    余薇介绍,截至到2021年5月底,全国确定1168家搬迁改造企业中已经完成了1129家,其中264家企业已经进入了合规的化工园。余薇表示,接下来工信部将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化工园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推动化工园区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推动化工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


30强利润总额占比36.2%

      “十四五”将打造“5个50”

     

    6月3日,石化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发布的2021化工园区30强中,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第一,南京江北新材料产业园、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和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分列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这些化工园区代表了国内化工园区发展的先进水平。

    一是产业基础雄厚,盈利能力强。

    2021年化工园区30强在2020年实现石化销售收入总量2.72万亿,占全国石化产业销售收入的24.6%;在2020年实现石化利润总额1866.2亿元,占全国石化利润总额的36.2%。

    二是基础设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

    2021年化工园区30强累计到2020年末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567.4亿元,其中2020年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29亿元。

    此外,园区委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化工园区通过规划大项目、完善配套设施等在未来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并据此公布了“潜力10强园区”。

    6月3日发布的《化工园区“十四五”发展指南及2035中长期发展展望》提出了我国化工园区“十四五”发展的总体目标:由规范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跃升,打造化工园区产业发展提升、绿色化建设、智慧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示范的“五项重点工程”,五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初具轮廓,重点培育 70 个具有一流竞争力的化工园区,打造“5 个 50”,即:建成 50 个园区科创中心、创建 50 家“绿色化工园区”、新建 50 家“智慧化工园区”、制定并颁布 50 项化工园区管理与建设标准和培育 50项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


智慧化建设步伐加快

   “只见系统不见智慧”问题待破解

    

    据杨挺介绍,“十三五”时期,智慧化建设步伐加快,一批试点示范的智慧化化工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15家化工园区成为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50家化工园区成为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智慧化工园区“由点到面”地从示范试点向全面建设稳步推进。

    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三明认为,国内园区规模参差不齐,90%以上为中小型园区。不同园区产业结构、基础不一,分布在内陆和欠发达地区较多,帮助更多中小型园区建设智慧园区是破题的重中之重。“评价一家化工园区是否达到智慧化要遵循基本方法论:第一,数据要上得来;第二,要拥有平台化的思维和能力,把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处理、利用;第三,要利用科学的算法、模型,深挖有价值的数据,才能赋能园区各方面的管理;第四,大园区和小园区在运营管理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不同,不能一刀切。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某种程度上也是打造园区运营管理新模式的承载体和能力体系。” 王三明表示。

    石化联合会园区工作委员会处长马从越表示,近几年园区委在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何进一步为园区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支撑,怎么进行采集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如何让更多技术在智慧园区中发挥有效作用也值得关注。今年初,园区委启动了智慧化工园区试用技术征集的工作,计划在9月份发布第一批试用技术目录,以便更好地支撑智慧园区发展。

    正元地理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马伟提到了大多数园区智慧化的现状——一个系统维护一个业务,一个重点关注的方向就有一个系统,每个系统维护着自己的数据库。这样一来,不仅不同的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相互使用、共享,数据鸿沟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会越来越高;而且数据的多头管理和更新更加分散,导致数据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包括安全环保、应急交通、车辆、人员、仓储、储罐等数据分散在园区不同角落里,形成了一个只见系统不见智慧的现状。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马伟认为,或许可以从各类数据都具有时空特性这个特点去找到答案:“空间时空之外没有数据能够独立存在,可以将时空作为一根线,把之前认为不相关或者各种各样的数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有价值的信息。为了能够利用这种数据的空间性和时间性整合各类数据,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把空间唯一性解析出来。在化工园区某个时空网格,可以汇聚这个区域重大危险源的压力、温度、实时监测数据,以及网格里的气象、环境等,形成一个融合的‘块数据’,可以结合专家知识建立区域风险预警模型,为环保、安全提供决策的支撑。”

  

危化品管理是重中之重

        智慧手段助力园区安全

     

    管控重大风险,加强危化品管理是化工园区管理的重中之重。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区智慧园区管理中心主任周军认为,化工园区的风险控制最重要的是控制装置的重大风险,即要降低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严控安全风险的交叉;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升园区公共技术服务。

    要从项目的本质入手,选择一些风险相对比较低的化工项目和装置,对每一个装置在建设前一定要开展风险评估,提高整个装置自动化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另外,要高度重视未遂事件,注重设备安全投入,重视设备的检查维护,特别是定期的预防性维护。

    江苏海内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洋介绍了化工园区危化品全流程关键控制技术。于洋表示,危化品管理不是单一管理项,而是一个系统化管理工程,贯穿了整个生产到处置的化工园区生产经营全过程。所以一定要有系统性思维,从整体规划这样的系统建设辨识出风险点,才能达到管控目标。而整体思维和规划恰恰是危化品监管上的难点和痛点。过去一些化工园区建设危化品监管系统的时候,很多系统都是单一建设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危化品基数在整个园区层面不清楚,系统信息共享不足,利用率偏低,以及流通环节的跟踪和溯源性较差等。

    于洋认为,做危化品管理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需求;二是环境保护的要求。要实现这样的整体目标要实现两个能力:第一,要打破获取单一系统建设经验,实现园区内系统的互联互通,将数据采集到统一平台,实现整个危化品在园区的转移跟踪和溯源能力;第二,要与安全环保专业相结合,把危化品在园区流转全过程里面涉及到的风险点要素提取出来,设立关键的控制点,从而提高危化品在园区过程风险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批智慧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清云智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问题,帮助客户从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安全体系和关键要素建立做起,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地为全套数字化、智能化移动端产品,为客户提供持续多年的安全管理咨询、安全文化建立和人员能力提升服务,为客户提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全系列全场景数字化应用产品。其中,基于大数据的工艺超早期预警、智能化报警管理、异常工况管理和故障诊断技术等方面引领世界前沿。针对炼油和化工企业客户在机器替人减人和降本增效方面的需求,公司提供从控制回路自整定、智能控制、实时优化到全厂调度优化的一体化纵向优化集成产品。该产品实现了源码级国产替代,可为企业每年提升近千万元到数亿元经济效益,实现工艺平稳,节能降耗,并大量减少操作人员。

    正元地理信息集团智慧城市建设公司总经理郑丰收介绍了如何通过数字孪生赋能园区本质安全。与其他技术手段相比,正元智慧化工园区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势,赋能园区全空间、全要素管理,奠定“数字孪生园区”基石。通过高空、地面、地下各层面物联感知网络,实时掌握园区动态运转数据,形成园区地上地下全空间、全要素、动态大数据,支撑园区地上、地下立体空间范围内的安监、环保、安防、消防、企业服务等智慧化应用。通过数字园区与物理园区相互融合,为园区管理的提供了全新模式,形成虚实结合、孪生互动的园区管理新形态。二是“GIS+AI”深度融合,视频监控成为园区安环监管“吹哨人”。公司运营的衢州智慧化工园区项目充分发挥衢州“数据大脑2.0”智能,以人工智能+时空信息+视频分析等技术赋能园区智能管理、安全预警、环保监管等各领域。将传统信息孤立的监控探头有机地融合到三维实景中,并赋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分析能力,实现在园区各个重要场所、重点区域部署“智能眼”,形成覆盖园区全域的安环监管智能全自动“吹哨人”,实现日常管理重点事件的及时发现和精准掌握,助力园区提升本质安全,降低风险。


标准体系初具雏形

   “六个一体化”解决园区构建问题

    

    化工园区的规范发展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支持,自2015年以来,由园区委牵头,在各化工园区、研究机构、技术支撑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已经产出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初步建立起化工园区领域标准体系框架和基础。不仅为化工园区整体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也为各地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提供了技术支撑。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化工园区标准体系初具雏形,截至目前,园区委已牵头编制并发布3项国标、4项团标、1项行标。其中3项国标分别是《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已于2019年4月1日实施)、《化工园区综合评价导则》(已于2021年2月1日实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已2021年5月1日实施);4项团标分别是《绿色化工园区评价通则》(T/CPCIF0051-2020)、《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标准》(T/CPCIF0050-2020)、《化工园区应急事故设施(池)建设标准》(已于2020年7月7日实施)、《化工园区开发建设导则(第1部分:总纲)》(已于2020年9月30日实施);行标《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已于2021年6月发布。

    同时,《化工园区开发建设导则》分册、“智慧化工园区系列标准”等近20项团体标准正在加紧编制。

    为了尽快填补化工园区标准空白领域,急行业之所需,园区委与全国重点化工园区、研究机构、重点高校、技术支撑单位通力合作,按照“成熟一批,创建一批”的指导原则,不断建立和完善化工园区标准化体系,为化工园区规范化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目前,包括《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导则》、《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预警体系建设技术规范》、《化工园区封闭管理设施设计规范》、《化工园区公共实操实训基地建设导则》、《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导则》、《化工园区雨水排放监控管理技术规范》和《智慧化工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等一大批团标已经立项。

    在“十四五”起步阶段能够做好化工园区整体规划和体系建设,是支撑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一项工作。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长江大保护事业部副总工程师游伟表示:当前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存在五大问题:一是缺乏统一、合理的园区建设规划;二是准入门槛低,盲目引进;三是环境管理能力不足;四是环保基础设施落后;五是数字化、智慧化程度不高、管理机制落后。

    游伟建议,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的管理模式、运行状况和经营效果,对照当前化工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化工园区发展建设“六个一体化”(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是解决化工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有效办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