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国橡胶企业碳中和实现路径
2022年20期 发行日期:2022-10-17
作者:■ 辛春林   张月萌

  “双碳”目标下,橡胶行业和企业实现碳减排已迫在眉睫。本文分别从双碳政策回顾与挑战、企业碳中和路线图以及双碳标准和人才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国内相关行业和企业实现自身碳中和提供方法和建议。

“双碳”政策回顾与挑战

  2022年6月13日—8月15日,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持续时间长达64天的高温热浪事件。这次高温事件无论是平均强度、影响范围还是持续时间,都是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综合强度最高的。与此同时,欧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当地时间 7月19日,21个欧洲国家发布了高温预警。极端热浪主要归咎于何?世界气候归因组织指出,如果没有气候变化存在,目前如此剧烈的热浪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全球变暖使得更频繁、更极端和更持久的热浪变得更加常见。

  1.全球变暖的根源——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向下辐射波段更长的逆辐射的一些气体。温室气体会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使得地球更加“温暖”,因而这种影响被称为“温室效应”。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1880—2012年以来的130多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约 0.85℃,其中人类活动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半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若按目前情况发展,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可能在目前基础上(第五次评估期间)升高0.3~4.8℃。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主流科学界的共识,2015年《巴黎协定》提出希望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水平前的1.5~2℃,从而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一定要控制向大气层中排放的碳。

  2.“3060”目标开启“碳中和”元年

  自2020年9月22日首次宣示“双碳”目标之后,我国又在多场国际会议上连续12次阐述并强调了“3060”双碳目标。相较于我国在2009年和2015年分别提出的前两次目标,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更加雄心勃勃,充分体现我国低碳发展的雄心和决心,彰显大国担当,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与高度赞誉。国家各部委也迅速响应并积极落实,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生态环境部、能源部、工信部、央行等多部委多领域均为实现“双碳”目标加紧制定行动方案来推动我国双碳工作的步伐。毫无疑问,随着“碳中和”元年的开启,还有更多政策正在路上。

  3. 我国“双碳”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我国所面临的碳减排压力巨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据相关数据显示(见图1),2021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19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3%。第二,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主要源于电力需求的急剧增加,而电力需求严重依赖煤电,2021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长了10%,高于8.4%的经济增长。既要发展又要控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对我们而言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第三,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起点强度高、时间短。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30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是自然达峰过程,从达峰到中和的过渡期一般在40~70年,甚至更久。

  而除了我们自身的现实问题,全球气候博弈的愈演愈烈也在不断向中国施压。2022年3月15日晚,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在欧盟理事会正式获得通过,作为世界上首个以碳关税形式应对气候变化的提案,CBAM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碳关税的推出,势必会对一些依靠出口高碳产品的企业形成打击。首先,碳关税的出台将使我国化工行业出口成本上升。化工行业在我国属于高碳排放行业,而CBAM收取较高税率的碳排放关税,会使得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成本在短期内大大增加。第二,碳关税将加剧我国基础大宗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CBAM新提案将有机化学品纳入征收范围,美日等对欧盟出口化学品及相关产品较多的国家为避税有可能转而加大对华出口,导致国内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三,碳关税也将导致塑料行业未来面临更多挑战。

企业碳中和路线图

  据调查,2022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预计达到1411万吨,合成橡胶产量预计将增长至1555万吨以上。1吨天然橡胶从植物合成到使用生命终止总计排放二氧化碳2.7吨,而1吨合成橡胶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2吨,因此到2022年,全球橡胶行业预计将会产生近2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面对异常严峻的气候挑战,橡胶行业及企业碳中和的实现将会成为减碳的核心阵地。对于企业来说,碳中和包括五个层级,分别是:温室气体排放/碳基线核算/核证、科学碳目标设定、企业碳减排战略设计与实施、碳中和声明和信息披露以及供应链碳中和,可以帮助企业循序渐进实现自身的碳中和。

  1. 温室气体排放/碳基线核算/核证

  以政府、企业等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通常称作碳盘查,也可称作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国际常用的碳盘查标准包括《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准则》(GHG Protocol)、ISO—4064温室气体核证标准和《2006(2019)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已分3批共发布24个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企业进行碳盘查的主要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五点:边、源、量、报、查。

  “边”是指企业要设立碳排放的组织边界与运营边界。“源”是指企业需确定组织内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的排放源分为四大类:固定燃烧排放、移动燃烧排放、制程排放以及逸散排放。“量”是指对企业碳排放进行量化,通常包括基于计算和基于测量的两类方法。基于计算的方法包括排放因子法和质量平衡法,其中排放因子法通过计算活动数据和相应的排放因子来确定排放量,是应用最广泛的标准评估方法。实测法是基于测量的方法,指企业利用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对活动层面相关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行连续测量。“报”是指企业根据ISO—14064或GHG Protocol 标准的要求,生成企业碳排放清单报告。“查”分为企业内部核查和外部核查。内部核查是由公司内部组织碳盘查的核查工作;外部核查通常交由市场上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工作。

  对于企业碳中和来说,碳盘查是企业找到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模式的基础。不同行业或企业只有通过“摸清家底”,才能实现对温室气体排放全面的掌握与管理,从而做到精准施策。例如,苹果公司通过摸排,找到自身关键排放源在于产品材料以及产品加工制造阶段;对雀巢来讲,乳制品和牲畜养殖是其最大的单一排放源(见图2);宜家这种零售商企业,其供应链上的碳排占到98%左右(见图3),因此客户、供应链、物流等各个主体的减排是其应该着重把控的部分。

  2.科学碳目标的制定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是一项由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机构合作发起的全球倡议,旨在帮助企业制定与《巴黎协定》中控制全球温度升幅远低于2°C目标一致的碳减排目标。截至2022年8月23日,全球已经有超过70个国家与地区的3565家企业加入了科学碳目标倡议,其中1264家企业的碳目标得到正式批准,1660家的碳减排承诺达到了低于1.5°C脱碳水平的要求。

  企业如果想要设定科学碳目标,首先需要进行自身评估,然后填写承诺书提交给SBTi,之后企业将会有24个月的时间来设定科学碳目标。在目标制定完成后,企业需要填写“SBTi目标提交表”, SBTi团队将根据标准来验证该目标的合理性,并通知企业目标是否已得到正式批准,或是否需要额外的修正。如果企业的碳目标符合SBTi标准将会得以在SBTi网站上进行披露和公示。据问卷调查,企业制定科学碳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原因:增强品牌声誉(受访企业占比79%)、创新驱动(63%)、提升企业竞争力(55%)、提升投资者信心(52%)、满足未来监管需求(35%)以及节约成本(29%)。

  3. 企业碳减排战略设计和实施

  我国双碳实现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的严峻形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根本路径。循序渐进、有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应以企业为基本单元,以企业碳排放管理制度为突破口。首先企业负责人理应重视双碳工作并进行统筹规划,在企业内部设立双碳工作小组,贯穿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研发、法务、品牌营销等全流程的整体管控,也需包括最终绩效的制定。根据部门进行双碳工作的分配,并定期进行考核。如企业的战略规划部应根据政策与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双碳规划,分析规划节能减排成效;财务部测算与节能减排相关财务指标,提供双碳工作中的经济分析;创新研发部门可进行双碳创新技术等未完全成熟模式的探索与开发。需要将双碳意识贯彻管理层,了解整体双碳环境、行业情况,设立合理的双碳组织架构、人才培育体系、双碳标准体系、碳资产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等。而从宏观层面上看,无论企业身处哪个行业,其碳中和策略都应遵循避免排放、减少排放和抵消排放的整体路径。通过水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火电等高碳排放传统能源来避免排放;通过技术更新来提高能效,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来减少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排放;对于一些无法抵消的碳排放,可以通过购买优质碳信用来帮助企业实现碳中和。

  4. 企业碳中和声明与信息披露

  英国标准协会(BSI)于2010年推出PAS 2060(碳中和声明规范),并在2014年进行了修订,这是全球第一个提出,同时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碳中和认证国际标准。它将碳中和声明分为两种:碳中和承诺声明以及碳中和实现声明。我国生态环境部为深入推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也于2021年12月11日公布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并自2022年2月8日起进行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主体,重点关注环境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企业,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等主体依法披露环境信息;明确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内容,要求重点排污单位披露企业环境管理信息、污染物产生、治理与排放信息、碳排放信息等八类信息;同时对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建设和社会监督等进行了规定,明确了违规情形及相应罚则,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情况作为评价企业信用的重要内容。《管理办法》的实施落地将会加强对我国企业真实、准确、及时披露环境信息行为的引导和督促,强化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规范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活动。

  5. 企业供应链碳中和路径分析

  企业实现供应链碳中和,主要包括三个主要路径。首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碳足迹”状况,在战略层面上制定“双碳”目标;在产品层面,生命周期评价法(LCA)是衡量产品碳排放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次,企业应该结合新兴科技来寻求优质的解决方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从10个方面对科技支撑双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第三,企业应该优化运营机制以提升减排效益。我国从国家层面不断推进减排效益实现,五年规划中将碳排放强度(指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6. 橡胶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

  碳足迹指企业机构、产品、活动或个人通过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产品碳足迹是其中应用最广的概念。一般我们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来评价和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摇篮到坟墓),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和回收处理所有阶段的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以橡胶行业为例,选取1t乘用车用半钢子午线橡胶轮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评价。产品的系统边界划分为轮胎生产(包括原材料生产、零部件生产和轮胎生产)、轮胎使用(包括轮胎运输过程和轮胎使用过程)、轮胎废弃(轮胎热裂解再利用)三个阶段,数据主要源于橡胶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企业环评报告和相关文献,同时采用Ecoinvent3.1以及CLCD背景数据库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经过计算,1t乘用车用半钢子午线橡胶轮胎全生命周期会产生约16.6t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以平均每人每月产生约132kg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估算,相当于一个普通居民十年所产生的碳排放(见图4)。其中,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为72. 9%,是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贡献最大的部分。在生产阶段,电能消耗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其次是炭黑、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的生产过程。对于废弃回收阶段,轮胎废旧处理再利用产生了环境效益,可以抵消掉一部分的碳排放。其中回收再生炭黑可减排326kg二氧化碳,回收燃料油可减排124kg二氧化碳,回收钢丝可减排112kg二氧化碳。

  而通过与其他橡胶类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轮胎系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比其他橡胶产品高很多,1t橡胶手套全生命周期大约产生7.51t的二氧化碳排放,而节能TBR轮胎和通用TBR轮胎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34.561t和41.298t,是橡胶手套的5~6倍(见表1),因此橡胶轮胎系列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理应是行业重点关注的部分,行业需要通过生产企业、品牌商、零售商、消费者以及垃圾处理和回收再生机构等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行业的碳减排。

“双碳”标准和人才问题

  标准是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基础工具,是实现节能降碳目标的约束手段。“双碳”目标的实现,除了需要标准的支撑,同时也会催生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亟须大量复合型交叉创新的“双碳”专业人才。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大力推进标准创新,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做好支撑服务,鼓励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标准制定工作中,以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1. 行业/协会加快制定塑料/橡胶碳排放标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系统部署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初步建成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为双碳工作提供全面、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实施标准》对于橡胶行业/企业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要求,如组织修订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细化企业或设施碳排放核算方法或指南,并推动逐步形成国家标准,指导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开展产品碳排放核算。

  目前,我国橡胶和塑料行业也在大力推动碳排放相关标准的创新工作,大力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见表2)。《塑料 生物基塑料的碳足迹和环境足迹 第1部分:通则》于2020年7月19日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并将于2023年2月1日实施;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也正在进行《硫化橡胶粉、再生橡胶生产碳排放核算方法》团标的撰写工作。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填补我国橡胶和塑料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的空白,规范橡塑产品回收再利用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能够有效帮助该领域内企业完善技术规格,提高产品质量,助推橡塑行业碳中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引导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2.“双碳”人才培养

  在“双碳”的背景下,碳排放管理人才缺口巨大,预计未来5~10年的人才缺口可达百万以上。以山东省为例,涉及八大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700余家。据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碳交易专委会统计,本省相关从业人员最多不超过 50人。以企业为例,渤海化工集团此前有1位专职碳资产管理师履约工作,考虑到碳的金融属性以及落实企业碳减排目标,未来要有约50名专业人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我国也已认识到双碳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资金支持下,迅速构建双碳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双碳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等院校开设碳中和相关专业、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多校联合共建低碳研究中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九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强绿色低碳教育、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等。目前,我国“双碳”相关专业人才主要分布于试点的履约企业、第三方机构、碳排放交易所、部分金融、高校等机构。碳排放管理相关人才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部门以及电力、水泥、钢铁、造纸、化工、石化、有色金属、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大行业目前在全国范围的数量为 8000多家,涉及从业人数约5万人,其中石化化工行业约1.5万人,电力行业约8000人,建材行业约1.2万人,钢铁行业约7000人、有色金属行业约4000人、第三方核查机构碳排放核查员及咨询员约4000人。

  从2021年7月份以来,《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培训教材和大纲、题库开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项工作主要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牵头的碳排放管理员职业协作组推进。碳排放管理员职业协作组由十几家大型行业协会组成,其代表行业的碳排放量之和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的95%。目前《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经发布征求意见稿。碳排放管理员培训所需要的一系列基础资源,包括碳排放管理员系列教材的开发工作也已接近尾声,经国家相关部委审定后会陆续出版发行。

  3. 北化中国工业碳中和研究院和双碳专委会

  2021年7月15日北化中国工业碳中和研究院在河北石家庄化工循环经济园区举办成立大会,研究院致力于推动中国石化化工行业、地区(园区)和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和实现碳中和与可续发展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为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解决方案。今年8月18日,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专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专委会指导各区域碳中和产业学院汇集地方政府、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优势与资源,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

  北化中国工业碳中和研究院承建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碳排放管理员培训基地,参加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培训教材、考试大纲、考试题库的研发和制定工作。研究院与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平台等合作共建“碳中和专委会”,为碳中和社会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当前评论